天下第一陵--炎帝陵

天下第一陵--炎帝陵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現年稱“炎黃”,即指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 陵前立有道光年間鐫有“炎帝神農氏之墓”碑文的墓碑。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從古至今對炎帝陵的祭祀都極為莊重、盛大。

天下第一陵--炎帝陵天下第一陵--炎帝陵 位於湖南省東部炎陵縣塘田鄉炎陵村太和山前,素有“神州第一陵”之稱,始建於何時以無法考證,但據史書載當不晚於五代前。宋太祖時於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在陵前建廟,清代康熙、道光年間均立過墓碑。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現年稱“炎黃”,即指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歷史傳說中,炎帝神農氏是我國傳說中上古時候姜姓部落的首領,是他開發了華夏的原始農業,是農耕文化的創始人。傳說他創造木製耒耜,教民耕種,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傳說他遍嘗百草,為人醫病,是華夏中草藥的第一位發現者和利用者。不僅如此,還傳說他利用火為人類造福,製造樂器,倡導物質交換……總之,炎帝神農氏在歷史傳說中是與農、工、商、醫、文等各領域的發明創造分不開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炎黃子孫的無比敬仰和祭祀。傳說中炎帝為了嘗遍百種草藥,以解人民的病苦,便來到了湖南。在此,他誤嘗了“斷腸草”而卒於長沙茶鄉之尾,也就是今天的炎陵縣。當時的人民為了紀念他的功德,遂於此地修建了“炎帝神農氏之陵”。
太和山前之炎帝陵高6米,底徑27米。陵前立有道光年間鐫有“炎帝神農氏之墓”碑文的墓碑。1986年炎帝陵修復工程竣工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曾題寫了“炎帝神農氏之墓”鐫於一塊漢白玉碑上,立於墓前的碑亭中央。整個陵區處於群山環圍之中,洣水在山下緩緩流淌,林蔭濃郁,氛圍靜謐,景色幽中透雅。
炎帝陵景區包括炎帝陵、炎陵廟、奉聖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聖火台等人文景觀,還有鹿原洞、龍垴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觀,均是引人入勝的去處。
炎陵廟位於炎帝陵之前,據史載建於宋朝,亦在1986年經大規模修復。炎陵廟座北朝南,分為三進,整個院落以紅牆圍之。主要建築有午門、行禮亭、大殿和碑房等。
至午門,可見這是一座門牆牌坊式大門,正門有三進,正門兩邊紅牆各開邊門,均為上下方結構。進入午門後至二進行禮亭,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撐梁枋,亭上懸匾橫題“民族始祖光照人間”,下有聯曰“德照千秋光盛業;功垂萬世展宏猷”。亭中擺香爐,供人行禮。第二進是炎陵廟的主體建築大殿,24根石柱支撐殿頂。殿內懸匾題“炎黃子孫不忘始祖”。兩邊聯曰“制耒耜奠農工基礎;嘗百草開醫藥先河”。殿內神龕內供奉炎帝神農氏像,炎帝像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靈芝,像前有一裝有五穀和藥材的竹簍。神龕上懸“齊天鼻祖”橫額,兩邊有聯為“名垂宇宙;恩澤神州”。整個殿內雄偉壯觀,氛圍肅穆。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從古至今對炎帝陵的祭祀都極為莊重、盛大。據史載,在康朝時開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廟後定例為三年一大祭,清朝進的祭典更加頻繁,僅大祭就多達41次。平時,更有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來此進香祭祖。現今,炎帝陵已被國家旅遊局、建設部等單位列為全國36塊“擁有一片中華故土工程”之一。

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
  • 門票:20元
交通提示
  • 位於湖南省東部炎陵縣塘田鄉炎陵村太和山前。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