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馬羚

大黑馬羚

大黑馬羚(學名:Hippotragus niger variani),或稱作安哥拉大貂羚,安哥拉巨型貂羚是黑馬羚三個亞種中的其中一種,是安哥拉的特有亞種,僅在庫安都河(Cuando River)流域繁殖生活。大黑馬羚在安哥拉是一種祟高的動物,是這個國家的象徵。安哥拉國家足球隊的綽號就是大黑馬羚(葡萄牙語:Palancas Negras),球隊的標誌也印上了大黑馬羚的側影。大黑馬羚因為有美麗的空心犄角而遭到人類過度獵殺,成為嚴重瀕危絕種的非洲動物。羚羊角可以長到1.5公尺長,而且終生不脫落,不像鹿角會每年脫落。雖然羚羊角看起來很可怕,但卻不是有用的武器。大黑馬羚為了生存,依賴自己偵測危險及迅速逃逸的能力。雖然這套防禦讓他們躲避了大部分肉食性動物的攻擊,但對躲避為了羚羊皮革、犄角和肉而獵殺的人類來說,只有部分作用,而對棲息地的幼大黑馬羚更則完全沒有作用。

基本信息

大黑馬羚大黑馬羚
大黑馬羚(學名:Hippotragus niger variani),或稱作安哥拉大貂羚安哥拉巨型貂羚是黑馬羚三個亞種中的其中一種,是安哥拉的特有亞種,僅在庫安都河(Cuando River)流域繁殖生活。大黑馬羚在安哥拉是一種祟高的動物,是這個國家的象徵。安哥拉國家足球隊的綽號就是大黑馬羚(葡萄牙語:Palancas Negras),球隊的標誌也印上了大黑馬羚的側影。大黑馬羚因為有美麗的空心犄角而遭到人類過度獵殺,成為嚴重瀕危絕種的非洲動物。羚羊角可以長到1.5 公尺長,而且終生不脫落,不像鹿角會每年脫落。雖然羚羊角看起來很可怕,但卻不是有用的武器。大黑馬羚為了生存,依賴自己偵測危險及迅速逃逸的能力。雖然這套防禦讓他們躲避了大部分肉食性動物的攻擊,但對躲避為了羚羊皮革、犄角和肉而獵殺的人類來說,只有部分作用,而對棲息地的幼大黑馬羚更則完全沒有作用。

描述

大黑馬羚大黑馬羚
大黑馬羚最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頭上的一雙大角,最長可達1.6m。幼年的大黑馬羚在外觀上兩性十分相似,但長到三歲時雄性就會披上一身黝黑亮澤的毛皮,並長出一對雄偉的大角。成熟的雄性平均體重可達238kg,高116至142cm,角的長度由81至165cm不等;雌性平均體重220kg,比雄性略為矮小,一雙角的長度在61至102cm不等。除了雄性是黑色毛皮外,雌性及幼犢都是栗色,有部分在南方分布的雌性會略顯黑褐色。所有黑馬羚都有白色的眉毛,吻部突至臉頰兩邊亦有白色條紋,白色腹部亦延伸至臀部。小於兩個月的幼犢呈淡褐色,並有疏落條紋。

大黑馬羚棲息於熱帶森林和草原地區,集群生活,每群7~30隻,有時多達上百,由成年雄性領導,日行性,吃草、樹葉、水果。貂羚每年5~7月交配繁殖,母獸的妊娠期約9個月,每胎僅產1仔,幼羚出示2周后即可自立,哺乳期6~8個月。雌羚2~3歲性成熟,雄羚長到3、4歲會被趕出族群另覓新家,5歲性成熟,壽命14~19年。與其他羚羊一樣,大黑馬羚也是比較謹慎害羞,但也有好鬥的一面。雄性在受傷、受襲或被接近時,會變得極為 危險。在雄性之間的打鬥時,它們會避重就輕,先將前足跪下,然後僅用大角互相扭斗,傷亡的情況並不常見。水源充足的森林是它們理想的棲息之所,豐饒的植被及大樹能為他們提供大量食物。大黑馬羚是傳統的草食性動物,一些離地40至140毫米的樹葉占了它們九成以上的食材,嫩葉及草本植物也是它們的心水,一些長在白蟻丘上的則更受歡迎。

年幼的大黑馬羚會遭到豹及鬣狗等的攻擊,但成年的大黑馬羚則只有獅子才能威脅到它們。當受到驚嚇時,大黑馬羚在迅速衝刺後便會停下回望,但當發現被追殺時,它們會發足狂奔,最高速可達35英里每小時。

分類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亞科: 馬羚亞科 Hippotraginae
屬: 馬羚屬 Hippotragus
種: 黑馬羚 H. niger
亞種: 大黑馬羚 H. n. variani

種類

指名亞種(H. n. niger):低危。
大黑馬羚 (H. n. varani):分布在安哥拉中部,極危。
尚比亞黑馬羚(H. n. kirkii):分布在安哥拉中部和尚比亞西部,易危。

與人類關係

大黑馬羚是安哥拉的國家象徵,其圖像印在這個國家為數眾多的郵票鈔票,甚至是國家的護照上。大黑馬羚在安哥拉是一種祟高的動物,當地政府及人民都對它十分崇敬,這也幫助它熬過近30年內戰。安哥拉國家足球隊的綽號就是大黑馬羚(葡萄牙語:Palancas Negras),球隊的標誌也印上了大黑馬羚的側影。與其他羚羊一樣,黑馬羚在非洲神話中代表有生氣、敏捷、優美而且漂亮。

研究

大黑馬羚大黑馬羚紀念品
2002年9月3日,由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教授范-霍溫率領的一支研究小組本周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東南400公里遠的一座公園裡發現了大黑馬羚的蹤跡,這一發現證明這種珍貴的動物物種並沒有因為安哥拉的內亂而滅絕。這種貂羚據稱僅生活在安哥拉境內,此前至少有20年的時間裡人們都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雄性貂羚可以最高重達140公斤,他們的羚角屬於稀世珍品,有的長達1.5米。

2002年4月,安哥拉政府軍與爭取安哥拉獨立聯盟之間的內戰終於宣告結束。上述研究小組也得以深入到安哥拉境內進行有關大黑馬羚的搜尋工作,他們表示在上述公園裡發現了成年和年幼貂羚留下的三個獨立蹤跡。於是,研究人員在經過了兩個星期的搜尋之後發表聲明稱:“大黑馬羚並沒有滅絕,他們還生活在安哥拉Cangandala國家公園裡。我們的研究證明,這種巨型貂羚至少有一部分存活了下來。”

安哥拉國內20多年的內戰導致了該國西南部很多名貴的動物物種數量銳減,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曾將很多頭大象殺死以獲得象肉或是象牙。所慶幸的是,在部分地區,貂羚這種動物一直被視作神聖的象徵,這使得它們獲得了一定的保護。

保護現狀

大黑馬羚大黑馬羚
隨著1975年安哥拉爆發大規模內戰,一直蔓延至2002年才結束,這嚴重威脅了這個狹布種的生存。在接近30年的內戰中,當時對動物的保育及觀察等完全中斷,直至2004年1月,一群來自安哥拉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ngola (Ucan))的研究人員才在 Cangandala National Park 找到一個牧群。現時大黑馬羚在IUCN紅色名錄中列為極危物種,估計種群總數不多於400頭。內戰結束後兩年後才有科學家重新發現這種尊貴的動物。普遍認為它們能敖過長時間內戰的原因,與它們備受尊崇的身份有關。大黑馬羚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種群數目估計小於400頭,最多的一個牧群也不多於50頭,因此要令這個物種重新復原並不容易,已經有數個地方劃為專屬保護區,狩獵大黑馬羚也被嚴厲禁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