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縣嘉枯寺塔

大余縣嘉枯寺塔,位於大余縣東獅嶺山麓的南安板鴨旁,據專家考證,此塔有唐代風格,是不成熟的宋塔,是全省乃至江南唐宋塔中的精品。1957年被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縣內歷史最久的一座古塔。

嘉枯寺塔位於縣城東獅嶺山麓的南安板鴨旁,因塔屬原嘉祜寺院內建築,故名。嘉祜寺塔高19米,邊長2.1米,五層方面,下闊上尖青磚仿木構築,為樓閣式塔。塔基平面為六角形,五級,每級各面設有券門、柱、枋子、斗拱,每層下部六面的券門式佛龕均為直立拱頂,塔檐有挑,塔身中空,沿塔壁龕可登至頂層。二至五層每層之間均有突出的磚砌雙層花檐,上層為倒鐘形覆瓦坡頂,高1.5米,整座塔身結構精巧,穩重端莊。嘉祜寺建於開皇五年(585年),唐景雲年間(710年)重修,名“大雲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名“清泉寺”,宋嘉祜元年(1056年)重修後更名嘉祜寺。寺早巳塌毀無存,惟剩此塔。據專家考證,此塔有唐代風格,是不成熟的宋塔,其梁枋斗拱,與天籟閣所藏王勃《滕王閣對客揮毫圖》中所描繪的古建築風格極為相似,是全省乃至江南唐宋塔中的精品。1957年被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縣內歷史最久的一座古塔。
大余縣嘉枯寺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