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堂

大雅堂

名為“大雅堂”的古蹟並不多,被大家所熟知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中的“大雅堂”,但最早的大雅堂,成語“難登大雅之堂”所指的“大雅堂”是四川眉山市丹稜縣的“大雅堂”,丹稜大雅堂是全國唯一的名副其實的“大雅之堂”。建於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系宋代丹稜名士楊素(南宋史學家李燾的岳祖父)為實現黃庭堅弘揚杜甫兩川夔峽詩的心愿而建。當時堂內珍藏宋代著名書法家、詩人黃庭堅手書杜甫兩川夔峽詩詩碑300餘方,後大雅堂毀於明末兵燹,可惜堂內所藏碑已不復存在。

基本信息

介紹

外景外景

丹稜大雅堂,是集唐代詩聖杜甫詩和北宋書法大家黃庭堅書法藝術為一體的詩書堂。原址在丹稜縣城南高廟溝,建成於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九月,堂內珍藏詩碑三百餘方。黃庭堅為之題名"大雅堂",並作《大雅堂記》。歷經南宋、元、明各代,收藏了名家詠大雅堂的詩、詞、文、賦百件,洋洋灑灑,蔚為詩、書藝術大觀。史載成語"不登大雅之堂"就典出於丹稜大雅堂。明末清初,戰亂頻繁,大雅堂建築被毀,詩碑埋於土中1998年5月,丹稜縣政府決定:在南宋歷史學家李燾的故里龍鵠山下"雁湖"北岸擇地重建大雅堂,激勵後人弘揚杜甫詩風,繁榮振興文藝事業。規劃占地40畝,總投資450萬元,依湖(雁湖,俗名金鴨塘)、山(人工萬畝松林)形而建,仿古典園林。主要設定:大雅堂主體建築,陳列黃庭堅手書杜甫兩川夔峽詩碑,塑杜甫、黃庭堅及楊素翁像;集賢堂,陳列丹稜歷代文化名人像、生平介紹、史料、詩碑等;茶肆、娛樂休閒廳、會議廳、住宿部、飲食部等,供人們休閒娛樂、會議、觀光旅遊。培植以梅花為主的古典園林,重現古代大雅堂之風姿。

主要設定

大雅堂主體建築,陳列黃庭堅手書杜甫兩川夔峽詩碑,塑杜甫、黃庭堅及楊素翁像;集賢堂,陳列丹稜歷代文化名人像、生平介紹、史料、詩碑等;茶肆、娛樂休閒廳、會議廳、住宿部、飲食部等,供人們休閒娛樂、會議、觀光旅遊。培植以梅花為主的古典園林,重現古代大雅堂之風姿。

遺址在丹稜城東白鶴嶺,建於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由丹稜名士楊素翁出資承建。堂內珍藏由黃庭堅手書杜甫西川夔峽詩碑三百餘方,黃庭堅為之題名“大雅堂”,並作《大雅堂記》。歷經宋、元、明、清、收藏眾多名家詠大雅堂的詩文、書畫。成語“不登大雅之堂”典出於此。

景點遺址

遺址在丹稜城南高廟溝,建於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由丹稜名士楊素翁出資承建。堂內珍藏由黃庭堅手書杜甫西川夔峽詩碑三百餘方,黃庭堅為之題名“大雅堂”,並作《大雅堂記》。歷經宋、元、明、清、收藏眾多名家詠大雅堂的詩文、書畫。成語“不登大雅之堂”典出於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