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鎮

大里鎮

革命老區大里鎮位於北流市西北端、風景迷人的大容山南麓,毗鄰玉林市區,鎮人民政府駐大里,距北流城區22公里,距玉林市區8公里。全鎮轄16個行政村,172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總人口49325人。轄區總面積84平方公里,有耕地3.01萬畝,山地3.55萬畝,宜果面積1.3萬畝,除林垌、冠塘、高垌三村地處大容山山區外,其餘均為平原,土地肥沃。水電資源豐富,境內有玉林市屬大型水庫、水電廠各1座,鎮屬小水電站2座、供電所1座。全鎮村村通汽車,交通網路發達,鎮村公路硬化率高,建設中的南(寧)梧(州)高速公路貫通鎮境,交通十分便利。

基本信息

簡介

1987年由新圩鎮分出獨立成鄉,1994年5月撤鄉設鎮。全鎮土地面積6767.51公頃(合10.15萬畝)有耕地面積30045畝,占全鎮總面積的29.6%,其中水田27470畝(保水田24474畝),旱地2618

大里鎮 大里鎮

畝,主要分布在南半部的平原地帶,土地肥活。現鎮人民政府駐地與玉林市大塘圩相連,(距北流市區23公里,距玉林市區11 公里)。轄羅樣、沙埒、六堆、小馬、林垌 冠塘、高垌、六馬、月塘、大塘、羅坡、大里、古紅、寶熙、六厚、林村等16個會民委員會,172個村民小組。1995年末在9028戶,44857人,其中女性21308人,非農業人口556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63人。村民說粵語方言和客家語。

歷史沿革

大里鎮在唐代曾為陵城縣治所,清代為石二里。民國初,沿襲清制。解放初期為六厚區,1958年改稱六厚人民公社,1962年劃歸新圩人民公社。1978年在現轄區內設兩個管理工區,即大里管理工區和沙埒管理工區1987年由新圩鎮分出獨立成鄉。1994年5月撤鄉設鎮。大里鎮內的窯卑村(高陂村)於總章元年(668年)至開寶五年(972年)北流設立峨石、扶來、羅卞、陵城四縣時,曾為陵城縣治所。

地理氣候

大里鎮地處大容山南面,地勢北高市低,境內最高峰位於北部大容山的狗坐嶺,海拔611.力米。北部山勢起伏,南部較平坦開闊,略帶微丘。主要河流為發源於大客山的清灣江由北向南貫穿鎮中部,最後匯人南流江水系。其上游的玉林地區大一山水庫及電廠,是玉林地區的重要水庫和電廠之一。

大里鎮 大里鎮

大里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 21. 8℃北部大密山區比南部平原偏低2℃,極端低溫南部為-2℃;大容山為-4℃,年降雨量 1700毫米,≥ 10℃年積溫大於7400℃,無霜期達352天。地帶性土壤為赤紅壤,成土母質主要為花崗岩和砂頁岩的殘和坡積洪積和沖積物,土層疏鬆深厚,耕地有機質和祖、用卡元素含量中等偏低自然條件適合於各種亞熱帶作物生長。

經濟建設

農業 農業

大里鎮農業以水稻為主,其次為紅薯、大豆、甘蔗、花生、木薯、蔬菜等。全鎮有耕地面積30045畝,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29.6%,其中水田27427畝(保水田24474畝),旱地2618畝,主要分布在南半部的平原地帶。全鎮建立有農林牧漁特色基地12個,常年盛產香稻、果蔗、木薯、花生、石瓜、蔬菜、荔枝、八角、玉桂、杉木、水

龍眼 龍眼

魚、毛蟹、瘦肉型豬、肉牛及雞鴨、禽蛋等,素有北流“糧倉”美譽,是玉林市“菜籃子”之一。2002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36790萬元,財政總收入4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16元。淡水養殖以水魚、毛蟹、塘角魚和四大家魚為主;畜牧養殖以瘦肉型豬、肉羊、肉牛和家禽為主體。 全鎮有以松、彬為主的林業用地面積2402公頃,綠化率達99.2%;有以荔枝、龍眼、香蕉為主的果樹種植面積15230畝;有以八角、玉桂為主的經濟林面積2628畝。全鎮森林覆蓋率為37%。 大里鎮根據市場需求,結合鎮

情,共建立木薯、果蔗、八角、優質谷、麻竹、速豐桉、蔬菜、水魚、品改豬牛和米粉加工等十大科學種養、加工示範基地,通過示範基地經營的成功經驗輻射全鎮,有力地推動全鎮農業綜合開發進程。依據不同的季節,建立科學種養示範基地。該鎮大膽引進套用反季節蔬菜綜合技術、高產木薯種植技術、豬牛品改增產配套技術、優質谷基地綜合技術等先進適用科技,促進示範基地取得成功。以基地為依託,制定詳細的科技普及和培訓計畫,向全鎮農民推廣基地的成功經驗,使受到實惠的農民迅速掀起科學種養名優品種熱潮。

基礎建設

水利設施有雙塘、石屋沖兩個小型水庫及大容山電站水庫、小馬電站水庫,由於自然條件好,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糧食歷來高產穩產,是自治區商品糧基地之一。新建立有1個鎮級工業園區,現有電力、供水、紙品、澱粉、

風景 風景

鑄件、塑膠、食品、炮竹、汽車運輸等412個企業,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開發建設的大里商住小區。大理鎮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水、電資源豐富。水利設施主要有雙塘、石屋沖兩個小(二)型水庫及大容山水庫(玉林市的重要水庫之一),轄區有玉林市大容山水電廠和鎮糧食歷來高產穩產,是自治區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是北流市鄉鎮定購糧任務最大的鎮,是玉林市“菜籃子”工程示範基地之一。

教育事業

大里鎮現有2所國中、16所國小,現在校學生6981人。有鎮級圖書館1個、村級圖書室15個,藏書萬餘冊。建有鎮級電子信息館1個。有8個村建立有線電視轉播站,程控電話入戶率達40%。民眾性文娛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村村建有籃球場、娛樂室,90%的村建立有農民劇團、文藝隊、籃球隊,40%的村成立有舞獅隊,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體育先進鄉鎮。

特色產業

200多年前在北流市大里鎮羅坡村就有了加工米粉(粉條)的歷史傳統。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羅坡米粉以生產隊為核心的作坊共有4家,羅坡米粉特別是羅坡2隊米粉在方圓幾十里範圍內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玉林、北流、小平山、石南等地的客商都紛至沓來。但由於當時的生產工藝落後,技術含量不高,每年的產量僅60多噸,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許多外地人知道羅坡米粉卻很難有機會品嘗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羅坡米粉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科技的進步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全村米粉加工戶發展到50多戶,從業人員達300多人,可以說,米粉加工是羅坡村普通農民家庭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當地政府應高度重視、大力扶持,引導成立統一的米粉行業協會,由米粉行業協會制訂統一的生產工藝和行業標準。

林業 林業

同時,引進先進的經營和管理理念,採取“走出去”或“請進來”的策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老闆,整合資源,創辦米粉生產企業,引進現代化的加工和包裝設備,創品牌、上檔次,使米粉加工真正走上企業化、產業化和品牌化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