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森林公園

大運河森林公園

大運河森林公園位於北運河兩側,占地面積10700畝,公園沿水系長達8公里,分別建有潞河桃柳、月島聞鶯、明鏡移舟等六大景區和長虹花雨、半山人家、皇木古渡等十八景點。

基本信息

公園簡介

大運河森林公園 大運河森林公園
看點1:專門設立“觀鳥點”
通州區園林綠化局發展規劃科科長王岩介紹,目前大運河森林公園功能上除了觀景之外,還有採摘、垂釣等功能。此外,隨著大量新增植物的種植,森林公園周邊的生態環境漸漸改善,像水鳥等動物也在逐步增多。為此,園內專門設立了“觀鳥點”。
在植物搭配上,採用復層、群落種植,形成了高低錯落、種類多樣、趨近於自然的景觀,營造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
公園沿河而建,通過對沿岸蘆葦、荷花等濕地植物的恢復,形成了北京地區典型的草叢沼澤群落。
看點2:水路將繼續延長
王岩表示,現通州大運河城市段已有單程距離11.2公里通航,遊船觀光航線最遠可以到漕運碼頭。今後,隨著大運河森林公園的建成,水路還將逐步打通,通航距離有望向下游的甘棠橡膠延伸,增加3公里左右路程。
看點3:拆遷大棗樹移居公園
王岩表示,目前,森林公園的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地被等,品種上保留了北方地區的生態特點,並沒有大量移栽樹木。
公園中的不少景區景點都是根據歷史人物、文人墨客關於運河的詩詞文獻設計命名的,比如明鏡移舟、高台平林等景區。另外,城市建設拆遷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大棗樹、大國槐、大榆樹等,也都移植到公園中保護起來,為拆遷居民留下了過去生活的點滴記憶。
看點4:“浮島”自動淨化水質
大運河森林公園在濕地景觀中套用了“生物浮島”技術,利用植物的自然特性對水質進行淨化,將園林造景與水生生態修復相融合,條件成熟後將廣泛套用到新城居住區、公共綠地水體景觀建設之中。
此外,地形地貌設計上,主要根據現有的規划進行,節約了土方挖掘、堆砌和運輸成本。

幕後

七旬設計師布局兩岸景觀
年逾七旬的檀馨,是大運河森林公園的總設計師,她說,依託大運河深厚歷史文化,設計出了“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的整體布局。
“一河”:是以北運河為中心展開規劃,結合旅遊觀光的需要,沿岸建有5個功能各異的碼頭,作為水上遊覽的停靠地;
“兩岸”:是兩岸堤路綠化與運河景觀互借互動,有起伏、有變化、有景致,既是交通的路,也是景觀的路;
“六大景區”:分布在河道兩側,包括潞河桃柳景區、月島聞鶯景區、叢林活力景區,銀楓秋實景區、明鏡移舟景區、高台平林景區;
“十八個景點”分布於六大景區之中,分別為桃柳映岸、榆橋春色、茶棚話夕、皇木古渡、長虹花雨、月島畫境、濕地蛙聲、半山人家、銀楓秋實、楓林茗香、大棚囤貯、風行蘆盪、叢林歡歌、雙錦天成、明鏡移舟、平林煙樹、棗紅若塗、高台浩渺。
景美,美在眼裡,美在心裡,美在每一個通州人的生活里。
但是美,並非唯一,這萬畝的碧綠給通州,甚至北京帶來了更多。

正式開園

2010年9月25日,北京市首個建成的萬畝濱河森林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正式開園,由此,通州奏響了現代化國際新城生態、低碳、人文的新篇章。
大運河森林公園免費向遊客開放。園內種植了40餘萬株樹木,500萬平方米的天然氧吧,為市民提供了親水休閒的旅遊場所。據介紹,北京未來將建成三級森林公園體系,緩解發展和環境的矛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