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醫藥大學

大連醫藥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創建於1947年,前身為關東醫學院。1949年關東醫學院併入大連大學,更名大連大學醫學院。1950年撤消大連大學建制,大連醫學院獨立。1969年大連醫學院舉校南遷貴州省遵義市,建立遵義醫學院。1978年學校在大連醫學院原址復辦,仍稱大連醫學院。1994年學校更名為大連醫科大學。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以醫學為主,文學、理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學科發展的醫科大學。

基本信息

簡介

大連醫科大學正門大連醫科大學正門

大醫現占地面積113.9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8.97萬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總值2.24億元,教學科研

大連醫藥大學

儀器設備總值9271萬元。學校現有13個二級學院,8個教學部系,10所附屬醫院(其中8所為非直屬附屬醫院)。 學校現有博士、碩士研究生1700餘人,本科生5000餘人,高職專科生800餘人,外國留學生近400人。學校現有教職工及醫護人員4400餘人,其中正高級職稱580餘人,副高級職稱660餘人,博、碩士研究生導師500餘人。

學校現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遼寧省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含自主設定4個),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2個部級研究機構,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學校設有12個普通本科專業。

學校廣泛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烏克蘭第聶伯國立醫科大學等27個國家和地區的75所高等院校和38個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

學校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附屬第一醫院為“全國百佳醫院”,是遼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教學醫院和醫療急救中心。附屬第二醫院各項醫療指標逐年提高,2003年成功兼併中國石化大連醫院。兩所附屬醫院在多層螺鏇CT冠狀動脈成像、心房顫動導管介入消融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方面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腦血管介入溶栓治療和器官移植等也跨入國內先進行列。

大連醫科大學新校園位於旅順南路海濱觀光帶的中段。新校園面積分為南北兩區,南區包括學校的主要教學區、生活附屬設施區和體育運動設施區等,共有45個單體建築,北區為學校二期規劃項目。

歷史沿革

大連醫科大學學術報告廳大連醫科大學學術報告廳

大連醫科大學創建於1947年5月4日,當時稱關東醫學院,是我黨為適應人民解放戰爭和未來國家建設對醫學人才的急需在解放區創辦的第一所正規醫科高校。1949年,關東醫學院與大連工學院等一起併入新成立的大連大學,成為大連大學醫學院。1950年大連大學撤銷後獨立成立大連醫學院,從此正式成為五年制醫科高校。50年代學校雲集了一批老一代醫學科學家和醫學教育家,如中科院院士(當時稱學部委員)沈其震、魏曦、吳汝康,藥理學家張毅、生理學家吳襄等,大連醫學院以雄厚的師資力量,嚴謹的教風學風和高質量的畢業生享譽全國,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的醫學專門人才。1969年,學校奉命南遷貴州省遵義市成立遵義醫學院,學校發展進入曲折階段。

關東醫學院校門

1978年,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懷下,在省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大連醫學院終於在原址得以復辦。大醫人繼承和發揚了“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面對困難,不畏險阻,從頭做起,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學校的復建,學校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從80年代中期開始,大連醫學院已成為一所多學科、多層次、提高型的高等醫科學校,被確定為遼寧省省屬重點高校之一。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特別是鄧小平南巡講話及黨的十四大以來,學校的各項工作又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4年1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大連醫科大學,標誌著學校在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上又邁上一個新台階。

學校現在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現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1個七年制專業,12個普通本科專業,8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形成了以培養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為主的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的高級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現有1個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5個省級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23個科研所。近5年來,我校縱向自然科學類科技項目中標338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54項。共有89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遼寧省政府各級科技進步獎66項。

學校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布局合理,均為國家衛生部審定的三級甲等醫院,總床位3000餘張。附屬第一醫院是“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醫院”,為遼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教學醫院和醫療急救中心,在東北三省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二部門診大樓2002年投入使用,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原附屬第三醫院劃為附屬一院,為附屬一院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附屬第一醫院正朝著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醫院目標前進。附屬第二醫院迅速崛起,各項醫療指標逐年提高,2003年成功兼併中國石化大連醫院,人性化設計的現代化門診大樓2004年投入使用。附屬第二醫院正向國內一流的現代化醫院目標邁進。兩所附屬醫院在多層螺鏇CT冠狀動脈成像、心房顫動導管介入消融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方面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腦血管介入溶栓治療和器官移植等也跨入到國內先進行列。

學校廣泛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烏克蘭第聶伯國立醫科大學、英國波頓大學、德國多特蒙德大學、日本群馬大學、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菲律賓法蒂瑪大學、韓國全南大學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56所高等院校和38個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

傳承歷史,開創未來。全校師生在學校黨委提出的“一手抓新校園建設,一手抓內涵發展”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正為建設國內先進的、多層次、多科性、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而努力奮鬥。

校徽

大連醫藥大學大連醫藥大學

大連醫藥大學

設計者:王殿晶 設計時間:1997年

意義:

藍色部分:整體為漢語拼音的“D”,代表大醫的“大”字開頭字母。藍色代表藍天。

白色部分:整體為漢語拼音的“y”, 代表大醫的“醫”字開頭字母。白色形象又是和平鴿的象徵,寓意著大醫在未來發展中像鳥一樣展翅飛翔。斜線象徵鳥飛翔時的加速線。

藍色、白色兩部分相加象徵著鳥在藍天上飛翔。

整體設計自然流暢,無論放大或縮小都清晰如初。

校訓校風

大連醫科大學體育館大連醫科大學體育館

校訓:甚解 敏行 明仁 濟世

甚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學是個嚴謹的學科,來不得半點馬虎,在教學、科研、醫療與學習活動中要一絲不苟,求真、求精,求甚解。

敏行:敏即敏捷,行即實踐。實踐出真知,醫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大醫又以動手能力強為傳統,因此要努力探索,勇於實踐,敢於創新,更好地繼承發揚這一優良傳統。

明仁:醫學倫理的體現,醫者仁心,醫術乃仁術。醫學院校的師生必須有一顆仁愛之心,這是醫學院校師生應具有的操守。

濟世:取自懸壺濟世。醫者之使命即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甚解 敏行 明仁 濟世,充分地體現了我校的培養目標,就是讓師生在知識上完善自己,在行為上規範自己,在道德上約束自己,更好地實現知、行、德的統一。

校風:團結 嚴謹 求實 創新

團結:是建立良好集體的必要條件,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在校內上下之間、師生之間、同志之間、同學之間都要團結一致,共同為振興大醫負有責任感。

嚴謹:是我們治學的根本態度。在教學、醫療、科研與學習活動中,要有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在行政後勤管理工作中同樣要嚴肅認真,兢兢業業,講求效率。

求實:實事求是是我們辦學、治學的科學作風。我們每個人都要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崇尚空談,不追求虛名,要踏踏實實地做學問、辦事情。

創新:是我們前進的方針。唯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前進。要創新,就要銳意改革,不斷進取,就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業務技術素質。

學風:志學 致學 治學

志學: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志學就是要廣大學生端正學習目的,立志於學,養成學問,長成才幹。

致學: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致學是要求廣大學生要有勤奮的學習態度,專心求學。

治學:學以致用方為治學之途。治學是要求學生要用適當的學習方法,深入研究學問,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相長。

“志學 致學 治學”旨在體現“學在大醫、嚴在大醫”的傳統的學習風氣和管理風格。

教風:重教 嚴教 善教

重教: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要以教書育人為天職,愛崗敬業、勇於奉獻。

嚴教:“教不嚴,師之惰”,從醫、從教,須嚴謹為先,教師要以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從事教學工作。

善教:既要態度和善,誨人不倦,又要善於講究教學技巧和教學方法,循循善誘,因材施教。

大醫湧現出的一批批“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先進典型體現了“重教 嚴教 善教”的為師之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