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名稱: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英文名稱Dalian shipp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主管單位:遼寧省教育廳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英文名稱: Dalian shipp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主管部門:遼寧省教育廳培訓監管部門:大連海事局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3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成立,是一所以培養高素質、技術型、套用型航運人才為主的民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辦學層次為專科,學制三年;面向全國聯考統招,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1
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是一所以培養高素質、技術型、套用型航運人才為主的航海類專科院校。校園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校舍面積12萬平方米。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目前在校生總計4000餘人。

地域優勢

學院地處大連旅順經濟開發區大學城,具有航海類學校辦學的絕佳地理位置。學院緊鄰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和平公園、煙大火車輪渡旅順新港、中遠造船廠等,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堪稱“花園城市、浪漫之都”的大連形成了港口、機場、鐵路、火車輪渡、高速公路、城市輕軌“六位一體”的交通體系,是世界重要的樞紐港。目前大連有上百家國有企業,2萬家外資企業,30多萬家民營企業,9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其中物流企業3800多家;船舶配套及修船企業400餘家;航運企業(船東)100多家,更是東北之最。大連形成了以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裝備製造業和船舶製造、電子信息產業和軟體、大型石化工業四大基地為支撐,以航運業、物流業、港口業等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產業群,為我院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平台。

學院地址

地址:大連市旅順經濟開發區金昌街1號 郵編:116052
乘車路線:
公交乘車路線:
1.大連火車站南出口出站,乘到旅順新港的公交大巴,到航運學院站下車即是。
2.從大連火車站站北廣場乘坐到旅順汽車站的公共汽車,再轉乘18路公車到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下車即是。
自駕車路線:
瀋大高速金州段,往旅順方向出口,經大連機場,直接到旅順開發區興發路下高速,沿興發路往南

辦學理念

學院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目標明確。本著“以服務學生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堅持以航運教育為中心,重點拓展與航運相關的各類專業並結合大連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急需專業人才的有利時機,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持,努力把學院建成有特色的高等航海職業學院。

專業介紹

航海技術專業

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培養符合STCW公約和我國海船船員適任標準的操作級值班駕駛員。
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穩定的專業思想。
2、了解一定的軍事知識,具有較強的服從意識。
3、具有適應船上工作特點的身心素質。
4、具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知識與操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專業英語聽說和讀寫能力。
6、具有GMDSS通信理論知識和操作GMDSS通信設備的能力。
7、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規定的專業培訓,並獲得合格證書。
8、具有船舶駕駛員適任標準規定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達到崗位適任標準。
9、經過三年的職業教育並通過學校考試後,獲得學校頒發的脫產專科畢業證書。
10、經過三年的職業教育,可參加海事局組織的海船船員適任評估與考試,合格者經過海事局認可的海上見習,可獲得操作級船舶駕駛員適任證書。
主要課程
航海學,船舶結構與設備,船舶值班與避碰,航海氣象與海洋學,海上貨物運輸,航海英語,船舶管理,GMDSS海上無線電通信及設備操作,貨物積載與系固,航線設計,救生與消防,雷達觀測、標準和模擬器,自動雷達標繪儀,油輪船員安全知識與操作,水手工藝,值班水手考前訓練,適任證書考前訓練,輪機概論遠洋運輸業務與海商法等。
學制
學制3年。
就業方向:
船舶駕駛。

輪機工程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符合STCW公約和我國海船船員適任標準的操作級船舶輪機員。

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穩定的專業思想。
2、了解一定的軍事知識,具有較強的服從意識。
3、具有適應船上工作特點的身心素質。
4、具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知識與操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專業英語聽說和讀寫能力。
7、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規定的專業培訓,並獲得合格證書。
8、具有船舶輪機員適任標準中規定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達到崗位適任標準。
9、經過三年的職業教育並通過學校考試後,獲得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
10、經過三年的職業教育,可參加海事局組織的海船船員適任證書考試,合格者經過海事局認可的海上見習,可獲得相應的操作級船舶輪機員適任證書。
課程設定
輪機工程基礎主推進動力裝置,船舶輔機,船舶管理,輪機維護與修理輪機英語閱讀,輪機英語聽力與會話,動力設備操作,動力設備拆裝,船舶電站操作,船舶電工工藝和電氣測試,金工工藝,基本安全,艇筏與救助艇,急救,高級消防,油輪安全知識,油輪安全操作,值班技工考前訓練等。
學制
學制3年
就業方向
輪機管理

船機製造與維修專業

培養目標
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勝任現代化船舶機電設備製造與維修工作。
培養要求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具備一定的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能夠履行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神聖義務。
4、比較系統地掌握船舶機電製造與維修所需的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的基礎理論,並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5、具有計算機和先進技術套用的能力。
6、具備較強的適應本專業需要的外語讀、寫能力及一定的聽、說能力。
主要課程
工程材料及其工藝學、互換性及測量技術、輪機熱工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船舶動力裝置設計、船機維修技術、船機製造工藝等。
學制
學制3年
就業方向
船機修造。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
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製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套用等領域工作的複合型全面發展的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
2、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具備從事本專業工作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能夠履行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神聖義務。
4、掌握較紮實的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
5、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
6、獲得較好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較熟練的計算機套用能力。
7、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具備一定的科研、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的工作能力。
主要課程
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機學、自動控制理論、微機原理及套用、單片機及接口技術等。
船舶電氣管理方向: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船舶電站及其自動裝置等。
港口電氣工程方向:電氣傳動及其自動化、港口供電系統等。
學制
學制3年
就業方向
船舶電氣管理;港口電氣工程。

國際航運業務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
掌握交通運輸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熟悉交通運輸實務與法規,能夠從事與港口海運相關的國家及省、市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交通運輸企事業單位等中高級技術與管理複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
3、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
4、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系統基礎科學理論、管理學知識,了解相關領域科技發展的新動向,掌握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具有必要的人文科學知識、法律知識。
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6、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較好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順利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具有一定的國際間交流的語言能力。
7、具備一定的從事本專業工作能力和適應相臨專業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主要課程
經濟學基礎,管理學基礎,物流基礎,會計學基礎,交通運輸工程學,運籌學,交通規劃理論與方法,技術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港口起重運輸機械,港口裝卸工藝,港口水工建築物,港口規劃與布置,港口管理,航運管理等。
四、特色課程
船舶貨運,工程水文學,港口經濟學,水運商務管理,港口市場行銷,港口政策與法規,貨櫃碼頭經營與管理,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航運經濟學,貨櫃運輸,海關與商檢業務,租船運輸業務,運輸代理業務,外貿運輸保險,運輸契約與法規等。
學制
學制3年。
就業方向
港口經營與管理;外貿運輸。

教授團隊

關政軍教授行政職務院長

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1976.3畢業於大連海運學院航海系並留校任教
1983.9~1986.4大連海運學院航海系讀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93年被大連海事大學聘為副教授;2002年4月被聘為正教授;
1993年~1994年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教學秘書,教研室黨支部書記,主任
1994年~1998年大連海事大學師資辦,主任
1998年~2007年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黨委書記
講授或指導實驗、實習的課程名稱:
航海學,船舶結構與設備,船舶值班與避碰,航海氣象與海洋學,海上貨物運輸,船舶管理,GMDSS海上無線電通信及設備操作,貨物積載與系固,航線設計,雷達觀測、標準和模擬器,自動雷達標繪儀,遠洋運輸業務等。
主要教學科研成果:
多年來主要從事航海儀器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特別是在磁羅經自差校正和自差原理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在航海實踐中有一定實際套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先後兩次獲得大連市科委基金資助,該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待於進一步加以推廣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作為子項目的負責人和參與者從事了多個軟科學項目的研究,主要有由交通部立項的航海教育和海運人力資源方面的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已提供給交通部教育主管部門作為制定大政方針的參考。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共23篇。出版著作(譯著等)共6部。
獲獎成果共3項,其中:(省)級2項,市級1項。完成或承擔項目共8項。
徐德雲副教授航海技術系主任
1960~1965畢業於大連海運學院航海系並留校任教
1965~2001大連海運學院航海系教師
講授或指導實驗、實習的課程名稱:
航海雷達與ARPA、船用雷達設備、船用雷達與ARPA的的實驗、航海模擬器實驗、船用雷達設備實驗等。
主要教學科研成果:
本人多年來主要從事航海儀器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特別是在航海雷達與ARPA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在航海實踐中有一定實際套用價值的研究成果,該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待於進一步加以推廣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本人作為子項目的負責人和參與者從事了多個軟科學項目的研究,主要有由交通部立項的航海教育和海運人力資源方面的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已提供給交通部教育主管部門作為制定大政方針的參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
主編《船用雷達設備》;參編《水運技術詞典》
主持論證引進雷達與ARPA導航模擬器設備
輪機工程技術專業學科負責人簡明表
關德林教授高級工程師船機製造與維修專業學科負責人
21981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工程碩士
1985法國航空學院國家博士
1986瑞士洛桑高等理工學院博士後
1986大連海事大學高級工程師(1986—1988)
1989 教授
講授或指導實驗、實習的課程名稱:
輪機狀態監測故障診斷與失效分析、船機零部件修復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耐高溫耐磨損耐腐蝕特種材料研製開發的教授、實驗、實習指導。
主要教學科研成果:
“稀土耐熱鑄鐵研製開發”獲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磨粒磨損新材料研究”獲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膠合板鏇切刀片DM7鋼的研製及套用”獲得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年);“船機零部件的電子束焊接修復工藝研究”獲新加坡1995年科技進步獎;“減震防噪合金機械零部件研製開發”獲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年);“船用活塞環的延壽及表面強韌化研究”獲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年)。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2部。
信毓昌教授電氣自動化技術系主任
1966年吉林工學院,“電機與電器“專業畢業
1968-1978“大連第二電機廠“技術員(後三年任工人大學教務主任,教師)
1978-1979“大連市計委“幹部
1979-2005“大連海事大學“教師;2000年評為教授(曾任船電系;輪機系;自動化學院黨委書記及海事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2005-退休。現今任海事大學“教學督導組”成員
講授或指導實驗、實習的課程名稱:
電工與電子技術,交流電動機控制,電氣系統計算機仿真與設計,電力傳動與自動控制,電路,電子技術,電路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設計,計算方法,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課。
實踐課:儀表與實踐課,萬用表組裝,信息專業“生產”實習與“專業”實習,船電專業
認識實習與畢業實習。多屆研究生與本科生畢業設計。
所在學科與代研究生的方向為“電力傳動與自動控制”重點為“微機控制電機調速系統”。
主要教學科研成果:
本人多年來主要從事電力電子技術的科研工作變頻調速系統;開關磁阻電機調速系統等。
指導本科生科研助學工作成績突出:兩個本科學生因兩個項目獲國家科技二等獎,分別被保送為研究生。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共30篇。出版著作(譯著等)共3部。
獲獎成果共3項,其中:(省)部級1項,市級2項。
完成或承擔項目共6項,科研經費共完成15萬元。
王天序教授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港口電氣工程方向學科負責人
197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
講授或指導實驗、實習的課程名稱
主要從事船舶電氣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技術及套用等專業領域的研究工作。
主要教學科研成果:
完成船舶電站的可靠性技術研究,船舶主機遙控系統的故障樹套用研究,船舶機艙檢控系統故障樹套用研究等課題。獲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參與編寫輪機工程手冊,船舶電氣實用技術指南;主編船舶電氣專業英語,船舶電氣系統故障樹理論及套用等著作。
田聿新教授國際航運管理系主任
1970年3月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1980年碩士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
講授或指導實驗、實習的課程名稱:
主要從事交通運輸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國際航運、供應鏈管理領域的研究工作。
主要教學科研成果:
擔任系統工程,運籌學,國際貨櫃運輸,多式聯運,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貨運代理,物流管理,交通運輸系統規劃,決策理論等十餘門課程主講教學工作
主持和參加國家級項目一項,部級項目四項,橫向項目七項研究工作。曾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市級一,三等獎各一次。上海市教育成果三等獎一次。
主編教材一本,參編教材3本,主審教材4本。指導碩士研究生79人。
在1993至多2005年期間負責大連海事大學通運輸管理學院211建設和學科試驗室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