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第二十九中學

大連市第二十九中學

具有五十多年歷史的二十四中學,以培養知識經濟時代的高素質人才為己任,以為重點大學輸送高質量畢業生為著眼點,科學管理,不斷創新。這裡有師德高尚、治學嚴謹、甘於奉獻、追求卓越的一流教師隊伍。以六名特級教師、五十二名高級教師為龍頭的省內外知名教師是二十四中學的柱石。他們夙興夜寐勤耕耘,用智慧和愛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無論是高考成績還是升入名牌大學的人數比例,年年居省市的領先地位。在數學、化學、物理、英語、體育等學科競賽中,二十四中同樣憑藉雄厚的實力獨占鰲頭。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大連二十四中學坐落在綠山腳下,置身於碧草蒼松之中。學生們與飛鳥、游魚相伴,讀起書來心清氣爽,神思靈動。除了天然的優勢之外,二十四中的教學硬體堪稱一流:現代化的多媒體網路教室、語音室、實驗室一應俱全,充滿科技與人文色彩的閱覽大廳讓人賞心悅目,育人環境優良。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創建於1949年9月,是由培養烈士子女和幹部後代的搖籃——育才學校發展而來,她與共和國一起誕生,一起滄桑,一起輝煌。大連二十四中學1962年被確定為遼寧省重點中學,2004年被評為遼寧省示範性高中。60載榮耀歷程,60載文化積澱,書寫了二十四中不朽的詩篇,二十四中一路走來,秉承卓越完美的氣質,贏得了“東北小清華”的美譽。

學校占地29440㎡,建築面積28675.39㎡,綠化面積9715㎡,綠化率達33%。兩棟教學樓共有教室56間,多媒體教室4個,計算機341台;科技樓內有理化生實驗室10個(含4個高端實驗室);圖書館內有260個座位的閱覽大廳(節假日向學生開放),圖書借閱館,電子閱覽室,藏書20萬冊,電子圖書100000冊,報紙、期刊240餘種,400個座位閱覽大廳;藝術樓內有圍棋、茶藝、書法、音樂、美術教室、琴房、舞蹈和器樂排練室等8個個性化活動室,4個多媒體遠程電教室,校園電視台及演播室;;報告廳內有1690㎡、600個座位的大報告廳和兩個160座位的階梯教室;國際部600㎡。兩處室外運動場,設有標準網球場1塊,羽毛球場3塊,籃球場3塊,排球場2塊;體育館面積932㎡,館內有標準籃球場1塊,排球場1塊,羽毛球場4塊,桌球台16個;室外運動場2處;報告廳樓內設施先進;食堂能夠解決學生就餐;國際部功能齊全。

擁有一支充滿愛心,忠誠事業,努力鑽研,學為人師,以身作則、行為示範的教師隊伍。打造一支具有服務意識、協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奉獻精神的幹部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23人,其中六名特級教師、現有特高級教師92人,省市級骨幹教師19人,省市勞動模範10人,國家級金牌教練13人,有研究生學歷36人,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11個,這是一支師德高尚、治學嚴謹、甘於奉獻、追求卓越的一流教師隊伍,形成了層次高、教法精、思路活、善創新的教學風格。

現有體操隊、合唱隊、民族樂隊、足球隊、桌球隊、網球隊,女子籃球隊、女子排球隊、舞蹈隊、擊劍隊、藍帆文學社已成為知名品牌,《星空》《藍帆》兩大學生雜誌、《杏壇跫音》教師期刊、《大連二十四中報》等是24中師生學術與分享的空間,也是學校辦學思想與理念的載體,其他社團22個;教學班34個,學生1500餘名,分層次小班化教學。

本著“為學生的發展而設計”的育人理念、“科學與人文兼修,優秀與特長並重”的育人原則,逐步形成了“追求卓越,崇尚完美”的辦學特色,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全面而充分地發展”的辦學目標,為培養思維敏捷、特長突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的卓越人才而不懈努力。大連二十四中學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在高考、競賽、藝術、體育、科技等各領域均取得優異成績,領軍於大連市普通高中教育。近幾年來,學校共有500餘人次在國家和省級各科競賽中獲獎,其中有近300人次獲得了國家級初賽一等獎(省級賽區),並有36人進入遼寧省代表隊並參加全國決賽,獲得金牌9枚,銀牌13枚,銅牌12枚。先後有9人進入國家集訓隊,創造了奧林匹克競賽大連市最好的成績,成為奧林匹克物理、數學基地。

近幾年,24中學在科技創新大賽中共有11個項目獲國家金獎、一等獎,74個項目獲省一等獎,其中有28個項目入選遼寧隊,參加全國決賽。省級國家級的機器人大賽獲獎123人次。

恢復高考以來,二十四中學的高考成績一直處於省市前列。90年代以來,學校先後為大連市培養出了23位省、市高考狀元,有355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等一流學府,總人數在遼寧省名列前茅。王建、康寧、尹靚、王小達、陳炎、鄒有志、趙逸軒、等200多畢業生以優異成績進入哈佛、劍橋、牛津等世界名校。2007屆畢業生王碩,物理競賽成績優異被保送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2011年申請到耶魯、牛津、伯克利等6所世界知名大學博士的全額獎學金,最後選擇了耶魯。

二十四中不僅重視學業優秀,更強調全面發展。學校還大力發展學生黨員,自1997年以來我校發展了150多名學生黨員,營造了積極要求入黨的濃郁氛圍。

主要獎項

遼寧省模範學校

遼寧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

遼寧省外事工作先進單位

發展歷程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正式建校為1958年9月,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日本占領時期由日本人設立的大連第五尋常國小校。(所以,二十四中實際意義上的建校史應為九十年,而非六十年)

以下為學校的1958主要歷史沿革:

1920年:設立大連第五尋常國小校;

1925年:改為大連春日國小校;

1941年:改為大連春日國民學校;

1946年:日本投降,撤出大連,改為大連日僑初等學校第七校;

1949年:改名為育才學校;時任校長為毛達恂(原旅大市第一任地委書記,楊開慧的堂妹楊開英任第一屆教育主任)。

1951年:大連市第四國中成立;

1956年秋:育才學校與大連市第四國中合併,校名使用第四國中;

1958年起:改稱大連第二十四中學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創建於1949年,1962年被評為遼寧省重點中學,2004年被評為遼寧省示範高中。

1949年9月1日,距新中國開國大典恰好一個月之前,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的前身——大連育才中學正式開學。學校的第一任校長是中國教育的先驅、當時大連市第一任市長毛達恂,第一任教務長是革命烈士楊開慧的堂妹楊開英。它的首批學生有很多是正在向全國進軍的南下幹部的子女和烈士遺孤,開國元勛徐海東、宋任窮的子女都曾在這裡就讀。

1951年元旦,新中國總理周恩來親臨這所僅僅成立了兩年的學校,並留下了親筆題詞:你們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學校,很注意學生的德育和智力的培養,你們要教育孩子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這要靠你們去創造教育的方法。今天,共和國開國總理的教育理念已被刻在巨石上屹立於學校圖書館前。

歷史鑄就典範,文化沉澱風采,跨越兩個世紀的錘鍊,獨有的風範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學子的夢想,特有的風華,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時代的精英。

或許正是共和國總理關於創造教育方法的囑託,培養人才,注意學生的德育和智力的培養的願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的偉大精神便深深地根植於這塊土地,融進了二十四中人的血脈中,幻做成了二十四中的靈魂。夕陽蒼蒼,綠山茫茫,高高聳立的五愛碑像是一位深沉的智者,站在時代和時代的連線處,永遠和二十四中相伴。“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公共財物,為全體國民的公德”遒勁飛揚的碑文,是毛澤東主席在諄諄告誡,是中華文化博愛精神在殷殷叮囑,是五千年仁愛思想的表征。二十四中校訓“明德,篤志,博學,慎行”時刻警醒著二十四中人積極進取,拼搏前行,最終形成了“求是,尚美”的校風。

2000年,該校王小朋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已被保送北大讀書),康鍇獲得全國化學中學生競賽二等獎(已獲保送清華資格)。有四十多名學生獲省級以上競賽獎勵。

時代需要高素質的人才,時代呼喚著一批又一批才華橫溢的學子。五十多年來,二十四中學堅持“為學生髮展而設計”的教育理念,以“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創造”為培養目標,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努力做到教材選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最最佳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學習方法科學化,教學活動教育化。學校以研究性學習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探索和解決問題,獲得了豐碩的成果。2000年二十四中畢業生王建被美國的哈佛大學“搶走”了,宋海寧在清華大學GRE考試中以2400分滿分震驚清華園。90年代以來,二十四中學共有8人曾在省、市高考中獲得文、理狀元。學校全面實施“德育教育系統工程”形成了“文明有志、勤奮求學、主動進取、自立自強”的優良校風。

學校堅持“走國際化之路”,除多年堅持聘請外國教師在學校任教之外,在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1997年起,我校先後與美國拉瑪高級中學、澳大利亞卡洛中學成為友好學校,並和多個國家的教育交流機構進行了廣泛的教育合作。該校國際班已經正式招生。

辦學理念

學校以“以人為本、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為辦學理念,以高品質的課堂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為重點,以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相補充為依託,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幸福而優秀,已成為我校發展過程中的特色。在全體學生中積極踐行以“兩大意識、三大品行和四自準則”為核心的德育目標體系,即卓越意識、國際意識;責任心、榮譽感、愛國情;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覺、成長自強,整合學校一切德育資源,努力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在新的時期繼承和發揚二十四中的優良傳統,體現時代精神,樹立現代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以學生髮展為本,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讓每一個學生在校期間都能愉快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培養思維敏捷,全面發展、特長突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立足國情和學校實際,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尤其是拔尖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注重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差異,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探索拔尖人才的培養方式。完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制度,探索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制度,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主自立。二十四中以一系列措施來踐行自己的理念:通過“英才培養工程”,探索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模式,使學生成為思維敏捷、特長突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的卓越人才。讓優秀成為學生的習慣!

通過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和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建立並完善我校的課程體系,以其鮮明的個性,昭示學校獨特的辦學目標、先進的課程理念、高效的組織結構和自覺的評價機制。轉變教育思想,更新課程觀念,樹立新的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和人才觀,並從素質教育的高度,以新的課程理念組織教學,推動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課程領域的課程體系和校本開發。

“科研興校工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轉化教科研成果,形成了鮮明的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特色,將科研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和執行新課程的能力,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與提高。

二十四中人致力建立融合中西方教育優勢的現代化、規模化、信息化、網路化的教育模式,致力時代的需求,致力培養精英人才構想並腳踏實地地踐行著。

一代又一代的二十四中人,以對學校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積澱了豐厚的底蘊,成為二十四中人的精神、胸懷、人格一脈相承的財富。“幸福,優秀”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和主要內容,二十四中的文化精神是深刻厚重而又豐富廣泛的,它包括了歷史的傳承,更包括了現實的發展和對未來的希冀,它甚至是從始至今整個學校一切實踐活動和精神活動的綜合。二十四中對學校文化精神的建設,推動了學校整體文化品格的全面提升,而提升了的文化精神又會像空氣一樣彌散在優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求是,尚美”,“以人為本,崇尚完美,追求卓越”,“依託高品質課程,培養創新人才”已經成為大連二十四中特色。60載榮耀歷程,60載文化積澱,書寫了二十四中不朽的詩篇,二十四中一路走來,秉承卓越完美的氣質,贏得了“東北小清華”的美譽

榮譽前景

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遼寧省模範學校”、“遼寧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學校體育衛生

工作先進集體”、“遼寧省外事工作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是大連唯一一所的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協作學校(全國共十六所)。該校以開闊的視野、超前的意識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先後與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高級中學、休斯敦拉馬高中、澳大利亞卡洛中學建立了友好往來關係。並且多次組織在校學生出國進行訪問及交流,訪問如哈佛大學等多所美國名校。雙方師生的互訪互訓,為該校注入了新的活力。迄今為止,已有二位美國教師、二位英國教師在該校教授英語和計算機課程。該校英語教師在友好學校的進修學習中,業務素質有很大提高,已經以嶄新的姿態活躍在教學第一線。我們不斷探索已開發國家的教育模式,更新觀念,努力與世界教育同步發展。

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建立良好的育人隊伍,追求良好的育人藝術,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努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化、有特色的中國名校,是二十四中人的追求。

跨入新世紀的大門,二十四中人決心建立融合中西方教育優勢的現代化、規模化、信息化、網路化的教育模式,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家長對教育的更高需求,在培養精英人才的道路上再創輝煌。

大連市中學名錄(一)

基礎教育事業是國民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現在我們共同看下大連市都有哪些基礎類學校,本任務列舉的是大連市部分國中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