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辛莊鄉

大辛莊鄉

大辛莊鄉(DaxinzhuangXiang)位於魏縣東南部,距縣城18千米。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2.95萬人(2002年)。轄3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辛莊村。經濟以農業種植業為主,是魏縣糧食主產區之一。民營經濟蓬勃發展,製造業、加工業、養殖業迅速崛起。大辛莊鄉經濟以農業為主,鄉政府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堅持從一村一戶做起,在全鄉鎮實施“千元院”、“萬元園”工程,“千元院”,即在全鄉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以沼氣池為紐帶,積極發展庭院無公害高效種植、標準化養殖,增加家庭收入,達到庭院整潔、環境優美、生態高效,年庭院經濟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

基本信息

鄉情概況

大辛莊鄉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魏縣東南部,距縣城18千米。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2.95萬人(2002年)。轄鄧

村、東郭村、西郭村、東劉莊、小辛莊、梁莊、大東、大西、南秦固、北秦固、張辛莊、曹辛莊、李辛莊、苗辛莊、王辛莊、前高村、中高村、高高村、侯高村、曹夾河、王夾河、申橋、勃莊、馬河、馬莊、牛莊、樊村、東馬神廟、西馬神廟、辛江莊、馮擺渡、呂莊3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辛莊村。這裡交通便利,從峰線、拐李線貫穿其中,土地肥沃,經濟以農業種植業為主,是魏縣糧食主產區之一。魏縣大辛莊鄉人大換屆以來,結合本鄉實際,堅持“六抓六求”促進了鄉鎮人大職權的落實。一是理清思路抓重點,在工作機制上求規範;二是服務經濟抓調研,在促進發展上求作為;三是履行職責抓監督,在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上求進步;四是增強素質抓培訓,在代表履職能力上求提高;五是加強聯繫抓服務,在深化代表工作上求創新;六是自身建設抓提高,在履行職責上求到位。魏縣大辛莊鄉堅持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以實施“千元院”、“萬元園”工程為抓手,積極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大力培育庭院、莊園經濟,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有益探索。

歷史沿革

大辛莊原名周王莊,明初改為大新莊,,後“新”演變為“辛”。一九四五年秋解放,建政為大辛莊區,一九五三年成立鄉政府,一九八九年四月原馬神廟鄉併入。

發展優勢

該鄉交通便利,從峰線、拐李線貫穿其中,土地肥沃,經濟以農業種植業為主,是魏縣糧食主產區之一。截至2007年11月15日,民營經濟蓬勃發展,製造業、加工業、養殖業迅速崛起,民間資本活躍,勞動力成本低廉,是外來客商投資創業的理想選擇。

經濟建設

大辛莊鄉經濟以農業為主,鄉政府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堅持從一村一戶做起,在全鄉鎮實施“千元院”、“萬元園”工程,“千元院”,即在全鄉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以沼氣池為紐帶,積極發展庭院無公害高效種植、標準化養殖,增加家庭收入,達到庭院整潔、環境優美、生態高效,年庭院經濟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通過實施“千元院”工程,利用沼氣池,上帶養殖業,下帶種植業,大大促進了農民增收。“萬元園”,即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加則加的原則,以發展果、菜、養、藥、林、苗為主,大力發展推廣以土地規模經營為基礎的“莊園經濟”,逐步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標準。

經濟發展

魏縣大辛莊鄉經濟以農業為主,鄉政府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堅持從一村一戶做起,在全鄉鎮實施“千元院”、“萬元園”工程,“千元院”,即在全鄉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以沼氣池為紐帶,積極發展庭院無公害高效種植、標準化養殖,增加家庭收入,達到庭院整潔、環境優美、生態高效,年庭院經濟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通過實施“千元院”工程,利用沼氣池,上帶養殖業,下帶種植業,大大促進了農民增收。“萬元園”,即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加則加的原則,以發展果、菜、養、藥、林、苗為主,大力發展推廣以土地規模經營為基礎的“莊園經濟”,逐步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標準。 鄉政府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對“千元院”、“萬元園”工程,從資金、技術、土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本著大幹大支持、小乾小支持、不乾不支持的原則,以農戶投入為主體,財政投入為導向,信貸投資和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投入體系。對扶貧開發、水利工程、中低產田改造、財政扶貧、以工代賑等專項資金,在保證使用渠道不變的基礎上,優先用於“千元院”、“萬元園”工程,統籌安排,提高使用效率。同時,積極協調縣聯社提供小額信貸資金,解決工程建設中的資金難題。改善了人居環境,提高了農民綜合素質。該工程實施以來,促進了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多數戶達到了庭院整齊、清潔亮麗、環境優美、生態高效的標準,從根本上改變了髒亂差現象。同時該工程的實施,促使更多的新品種、新技術落地生金,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地理概況

魏縣位於河北省南端。縣境南北長42.24千米,東西寬33.5千米。總面積8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萬畝,轄21個鄉鎮,1個街道辦,542個行政村,19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90萬,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國鴨梨之鄉。地勢平坦,西高東低。衛河、漳河橫貫中部。年降水量520毫米,年均溫13.2℃。邯(鄲)大(名)公路和安(陽)聊(城)公路過境,魏(縣)張(二莊)、魏(縣)廣(平)、魏(縣)北(皋)公路通達。

梨鄉水城魏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北與廣平縣接壤,西與成安縣、臨漳縣毗鄰,東與大名縣相連,南與河南省內黃縣、清豐縣、南樂縣相接。隸屬邯鄲市。

魏縣地處漳河和黃河水系改道沖淤而成的平原上,屬黑龍港流域,海拔48~51米,全年無霜期205天,日照2553小時,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地表平坦,土質肥沃,物產豐富,主產小麥、玉米、棉花、穀子、大豆、油料、蔬菜等,是國家糧棉生產大縣和優質棉基地縣。魏縣素以盛產鴨梨而著稱,並以果型端正、個大皮薄、肉細汁多、渣少核小、酸甜適度、香酥可口而馳名中外,1985年在河北省果品鑑定會上被評為鴨梨系列第一名,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

勞務輸出

魏縣大辛莊鄉農業人口多,就業壓力大,鄉鎮立足於變人口壓力為人口優勢,大打“勞務輸出牌”,把發展勞務循環經濟作為富民強縣的戰略舉措、農民增收致富最快的途徑來抓。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農民紛紛走出家門,到外地務工經商。在發展勞務經濟的過程中,該縣積極推進勞務輸出由自發無序、小批量輸出向有組織、大規模輸出轉變,由長線務工向短線務工轉變,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務工市場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轉變,實現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充分就業,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改善了農村就業結構。如今,農民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增長點。大辛莊鄉切實抓好服務外出務工人員工作,不斷完善就業服務網路和社會服務體系。首先,加強農村信息員隊伍的培訓和管理,把民間勞務經紀能人納入信息員隊伍,注重發揮農村勞務經紀能人的作用。其次,大辛莊鄉對勞務輸出人員進行系統技能培訓,讓勞動者能掌握幾門實用技術,取得一項或幾項專業技能證書。再次,從勞動、法務部門抽調精通法律知識的工作人員在輸出勞務人員較多的城市組建了勞動法律援助中心,承擔起用工企業、職介機構、務工人員三者之間用工契約、服務契約的簽訂,並幫助務工人員追討工資、協助處理勞務爭議和工傷事故。

鄉鎮名人

李 忠少將(1940—)

曾用名李新增。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前高村人。1958年10月加入共青團,1958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石家莊步兵學校學員、連指導員、團政治處股長、營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團副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副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集團軍政治委員、北京軍區後勤部紀委專職書記、甘肅省軍區政治委員。1992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郭金生 1962年7月生,中醫師,魏縣大辛莊鄉第一衛生院院長。魏縣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紅十字會急救員。1982年6月參加工作至今。曾在國家級省級醫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1994年被評為魏縣專業技術幹部考核四等獎,1996年小康建設中被評為魏縣第二屆“十大傑出青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