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蘇山淨居寺

大蘇山淨居寺

1997年光山縣人民政府批准,開放淨居寺佛事活動。 公元554年,中國佛教天台宗二祖、淨居寺開山祖師慧思結庵光州大蘇山。 大蘇山是文化高山,淨居寺乃天台宗第一祖庭。

中國化佛教聖地——光州大蘇山淨居寺位於河南省光山縣城西南22公里處,總面積800餘公頃。大蘇山淨居寺乃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是集宗教、歷史、人文、自然、生態景觀資源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1962年,印尼總統蘇加諾訪華時,曾期望拜謁淨居寺,因當時社會條件所限,未能如願。1988年7月31日,日本大正大學教授、佛學部長村中佑先生率日本天台智者大師足跡探訪團專程到淨居寺尋根探祖。1997年,日本佛教界拍攝智者大師足跡電視片,又專程來淨居寺採訪。198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淨居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光山縣人民政府批准,開放淨居寺佛事活動。2002年5月,淨居寺被武漢大學宗教學系定為教學基地。2003年被定為省級旅遊景區。2005年4月,河南省發改委對淨居寺文化生態旅遊區建設規劃予以批准立項,規劃總面積達7.5平方公里。
淨居寺歷史底蘊豐厚。公元554年,中國佛教天台宗二祖、淨居寺開山祖師慧思結庵光州大蘇山。慧思結庵摩崖石刻至今猶存,字跡依稀可辯。公元560年,智顗(乃天台宗三祖)慕名來到大蘇山拜慧思為師,習法華、般若二經,得“一心三觀”、“定慧雙修”、“三諦圓融”等佛理,這就是我國佛學史、哲學史和思想史上著名的“大蘇開悟”。公元567年,智顗秉承其師旨意率眾離開大蘇山到金陵瓦崗寺開壇講經。公元575年到浙江天台山正式開宗立派,使中國化佛教的第一大宗派——天台宗最終誕生。公元705—707年,律宗大師道岸從長安返回故鄉光州,為追念天台二聖,在大蘇山腳下建造淨居寺。其弟子鑒真隨師以大蘇山淨居寺為基地,在江淮一帶廣播南山律宗,後不畏艱辛,六渡大海而最終到達東瀛,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以後淨居寺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風雨滄桑,幾度興衰。宋乾興(1022—1023年)中復建,真宗賜額“敕賜梵天寺”。
淨居寺人文資源豐富,素有“詩城樂地”之美稱。大蘇山是蘇東坡的靈魂家園。北宋元豐3年(公元1080年),大文豪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赴任途中慕名來到大蘇山淨居寺,留下了千古名篇《游淨居寺詩並敘》。宋後,亦多名人雅士追慕慧思、智 及東坡詩文而游賞淨居寺,如黃庭堅、梅堯臣、蔡毅中等。淨居寺景觀豐富,歷史上曾有“九龍捧聖”之稱。自然景觀有24處,人文景觀有20多處,主要有慧思結庵摩崖石刻、梵天宮(寺院)、紫雲塔遺址、蘇東坡讀書堂等。
淨居寺生態環境優良,集山光、水色、森林、茶園於一體。寺周有蓄水近300萬立方米的淨居寺水庫、蘇山口水庫等4口。山上以馬尾松、杉木為主的天然生態林6000畝,高等動植物2500餘種。尤其是淨居寺種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慧思結庵後,辟山種茶。現在仍保存著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淨居寺竺鼎和尚種植的茶樹60餘叢,宣統年間種植的茶樹300餘叢。除淨居寺茶場自身的近1000畝茶園外,在寺周邊擁有近兩年新辟的萬畝生態茶園。一叢叢茶樹,青翠欲滴。茶樹得雲護霧守,茶芽與山花同發,受花所熏襲,茶香馥郁,清口沁心。唐陸羽《茶經》中載:“淮南茶,光州上……”大文豪蘇東坡對該茶有“淮南茶,信陽第一”的讚譽。淨居寺茶場生產的“蘇山春”茶屢獲大獎,在全國首屆“覺農杯”名優茶評比中獲銅獎,在第1—13屆中國信陽茶文化節上屢獲金獎。
淨居寺交通便利,距京廣鐵路信陽站90公里,距京九和寧西鐵路潢川站10公里(京九鐵路在光山境內設有2站),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處40公里,距正在修建的阿深高速公路入口處10公里。南距武漢160公里,東距合肥180公里,北距鄭州400公里,312、106國道穿境而過。
光山縣委、縣政府對淨居寺的開發建設極為重視,為加強對保護和建設工作的領導,已發文成立“光山縣淨居寺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籌建組”,並組建了辦公室,配備精幹的辦公人員,負責招商、開發、管理工作。
大蘇山是文化高山,淨居寺乃天台宗第一祖庭。開放的大蘇山淨居寺誠邀四海賓朋前來觀光遊覽,投資開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