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薦福寺小雁塔

大薦福寺小雁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友誼西路東段南側。

大薦福寺小雁塔
大薦福寺小雁塔


大薦福寺小雁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友誼西路東段南側。
唐文明元年(684)睿宗李旦為其父高宗死後獻福而建,原名“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690)改名為“薦福寺”。薦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經翻譯場所之一。高僧義淨從長安出發經廣州取海路到印度歷時25年遊歷30餘國,帶回佛經400餘部,於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回到洛陽,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入薦福寺譯經。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09)於薦福寺所在的開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圖院中修造了15層的佛塔,因比慈恩寺的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
現為15層,高43.3米。其平面呈正方形,每層疊澀出檐,南北各開一門,塔身從下而上,每一層都依次收縮,愈往上愈小。小雁塔為密檐式中空磚構建築,塔形秀麗,別具風格,塔身結構堅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關中地震,塔身中部縱裂,出現近40厘米的縫隙。至1521年又一次地震時,塔復完好如故。“雁塔晨鐘”為清代關中八景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