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黃楊長毛斑蛾

大葉黃楊長毛斑蛾

大葉黃楊長毛斑蛾,昆蟲綱 、有翅亞綱、鱗翅目,學名是pryeria sinica Moore,分布在華北、江蘇、福建、上海。

基本信息

簡介

大葉黃楊長毛斑蛾大葉黃楊長毛斑蛾

【中文名】 大葉黃楊長毛斑蛾
【學名】 pryeria sinica Moore
【 目 】 鱗翅目
【 科 】 斑蛾科
【寄主】 大葉黃楊、冬青衛矛、絲棉木等。

其他主要資料

【為害特點】 幼蟲取食葉片,常將葉片吃光,削弱樹勢,影響觀賞,降低城市綠化、美化效果。
【特徵描述】
成蟲: 蟲體略扁,頭、複眼、觸角、胸、足及翅脈均為黑色。前翅略透明,基部1/3為淡黃色,端部有稀疏的黑毛,後翅色略淺,翅基部有黑色長毛。足基節及腿節著生暗黃色長毛。腹部桔紅或桔黃色,上有不規則的黑斑。胸背及腹背兩側有橙黃色長毛。雌蛾體長8—10mm,翅展28—30mm,觸角雙榨齒狀,端部稍粗,呈棒狀,39節,腹未有兩簇毛叢,近腹面的毛叢基部黑色,端部暗黃色;雄蛾體長7—9mm,翅展25—28mm,觸角羽毛狀,33節,腹未有一對黑色長毛束。卵 橢圓形,略扁,長約0.5-0.7mm。初產黃白色,後漸變為蒼白色。多排成長條狀卵塊,上覆有部分成蟲體毛。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15-18mm.體粗短,圓筒形。初孵幼蟲淡黃色.老熟後黑色。胸腹部淡黃綠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對橢圓形黑斑,呈“八”形排列,在其兩側各有一圓點。臀板中央有一“凸”字形黑斑,兩側各有一長圓形黑班。腹氣門8對.圓形黑色。 蛹 扁平,黃褐色,長9-11mm。體表仍保留有7條不明顯的褐色縱紋。腹部各節前緣有一列排列整齊的小刺,末端具臀刺兩枚。繭絲質,灰白色或黃褐色,扁平,呈瓜子狀,周圍有白色的絲質膜。
發生規律
該蟲一年發生一代,以卵在枝梢上越冬,翌年3月越冬卵開始孵化並進行危害。以卵在絲棉木1~2年生枝條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絲棉木發芽,卵開始孵化,初孵幼蟲群集在芽上危害,將芽吃成網狀;2齡幼蟲群集在葉背取食下表皮和葉肉,殘留上表皮;3齡後開始分散危害,將葉片吃成孔洞、缺刻,重者吃光葉片。幼蟲期30~35 d,5月中下旬幼蟲老熟,吐絲下垂入2~3cm表土中結繭化蛹。前蛹期10~12 d,蛹期109 d左右。9月中旬羽化出成蟲,羽化時間多在5點左右,當天交配,在無干擾情況下交尾時間長達11 h之久,無重複交尾現象。成蟲喜歡將卵產在1~2年生枝條上,每產卵1粒靜息3~5 min,產卵時將腹末毛脫掉粘夾在外卵粒之間。卵塊一般不易發現。每頭雌蟲一生產卵96~196粒,進入產卵期後的雌蟲受驚動也不飛翔,直到將卵粒產完,體能耗盡而死在卵塊上。成蟲有數頭群集在一個枝條上習性。幼蟲3齡前有群集和吐絲下垂習性。
防治方法
(1)早春絲棉木發芽,幼蟲群集危害時,人工摘除幼蟲,集中殺死。(2)在幼蟲3齡前,可用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均有良好防效。
【地理分布】
華北、江蘇、福建、上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