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花椒莖葉

大葉花椒莖葉

大葉花椒莖葉,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蜆殼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的莖枝或葉。分布於西南、陝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濕痹,胃痛,疝氣痛,腰痛,跌打損傷。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莖枝或葉。

性味

味苦、辛,性溫。

歸經

歸肺、腎經。

功效

祛風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風寒濕痹,胃痛,疝氣痛,腰痛,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腰痛:大葉花椒莖葉9-15g。水煎服。

2、治牙痛:大葉花椒莖皮,含痛處。(1-2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蜆殼花椒:又名單面針、麻瘋刺、九牛藤、公麒麟、大牛王刺。常綠木質藤本,幼時為灌木狀,高1-3.5m。莖、枝著生略下彎的皮刺。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堅紙質至革質;葉柄長1-4cm;小枝、葉軸、總葉柄及有時葉下面中肋上生小而下曲的銳皮刺;小葉柄長2-8mm;小葉片3-9,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16cm,寬3-6cm,先端漸尖,略彎斜,葉基廣楔形,兩側略不等,全緣,兩面光滑,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青色。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較葉短;苞片小,卵圓形;萼片4,廣卵形,長約1mm;花瓣4,卵狀長圓形,長4-5mm,寬2-2.5mm;雄花黃色,雄蕊4,伸出花瓣外;退化心皮小,先端2-4叉裂;雌花與雄花相似,無退化雄蕊。蓇葖果成熟時淡褐色,外形似蚌殼狀,密集成簇。種子球形,直徑6-7mm,黑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1900m的疏林或灌木叢中,尤以石灰岩山坡多見。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莖的表面灰褐色或暗灰色,有縱向突起的棱紋,乳頭狀突起的皮刺或橢圓形的皮刺疤痕。質堅硬,難以折斷,斷面木質性。中心有圓形髓部。羽狀複葉,互生,小葉3-9片,葉片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8-15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全緣,兩面光滑;葉柄短。小枝、葉柄、葉軸、有時葉下面中脈處有小銳刺。葉革質。氣特異。味稍苦而有刺喉感。

相關論述

1、《湖南藥物志》:“祛風散寒,殺蟲止痛。治牙痛,腰痛。”

2、《廣西本草選編》:“祛風止痛,活血散瘀。主治風濕骨痛,跌打腫痛,胃痛,寒疝腹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