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甸子鄉

敖漢旗大甸子鄉位於敖漢旗的東南部,是一個山多、溝多、坡耕地多、生產條件比較落後的丘陵山區。全鄉7.9萬畝耕地,水澆地只占15%,是一個典型的旱作農業區。

基本信息

然而這個鄉的自然條件和地理條件具有發展綠色雜糧產業的潛在資源優勢。為了做大做強綠色雜糧優勢產業,近二年來,鄉黨委、政府審視鄉情,因勢利導,引導和鼓勵農民依託資源,圍繞市場調整種植結構,在調特品種、調優品質上做文章,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發展優質高效雜糧產業,提高種植業附加值。2004年,在春旱嚴重、旱情持續時間長、農作物播種期推遲一個多月的情況下,全鄉夏至前後播種的5.5萬畝穀子、糜黍、高糧、綠豆、油葵、蕎麥等雜糧雜豆和經濟作物奇蹟般獲得了豐收,總產量1000多萬公斤,產值達1800萬元,全鄉農民僅種植雜糧、雜豆和經濟作物獲得純收入1200元。釀酒的好原料紅高糧銷往四川、貴州;其它雜糧銷往天津、河北、山東、遼寧等地區,有的還漂洋過海進入國際大市場,產品供不應求。大甸子鄉的雜糧以綠色、特色而著稱。所謂綠色,一是引進優良品種,如山西紅谷、赤谷系列品種、3a系列白高粱、大明綠豆、日本大粒蕎麥等得到了大面積推廣,占播種面積的80%以上。二是施有機肥。隨著全鄉畜牧業的快速發展,農家肥數量俱增、質量提高,增施優質農家肥,降低了化肥的施用量。三是科學使用農藥。作物滅蟲增使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農藥,嚴格控制使用劇毒農藥。儘量減少污染。2004年大甸子鄉的雜糧雜豆經內蒙古自治區農業廳認定為“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為了發揮品牌優勢,在綠色雜糧產業上求發展、搞突破,今年全鄉雜糧雜豆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人均5畝,占耕地面積的75%。其中,優質穀子(糜黍)、高粱和綠豆種植面積5萬畝。其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萬畝。在雜糧生產中,這個鄉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的要求,根據各村不同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特點建立了四個產業帶和3萬畝“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基地,突出綠色和地區特色,做到統一種植地塊、統一種植品種、統一種植規模,經營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綠色、無公害、有機雜糧雜豆的大面積種植,新技術、新成果的套用推廣將會大大的提高綠色雜糧的自身價值和市場占有率、競爭力。目前,6萬畝雜糧作物長勢喜人,預期產值可達到2500萬元,僅此一項人均純收入1600元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