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溝

大清溝

大清溝是國家3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境內。 連綿的沙丘、斷裂的峽谷、蕩漾的碧波、廣袤的草原、沙丘植物和珍禽異獸等構成了大清溝頗為奇特完美的自然景觀。在這裡既可以觀賞山光湖色和舉世聞名的粉沙大壩,還可看到水庫中戲游騰躍的鰱、鯉、鯽、草魚。大清溝以其獨特的沙海和原始森林汩汩流出的天然泉水組成,總庫容量為1025萬立方米,碧水清澈見底,上游萬泉噴涌,下游水平如鏡。湖面開闊,岸曲悠長,倒影清晰,景致奇妙。飛來峰、降魔塔、大漠行宮、菊瑪女神像、矽砂浴場等景觀給遊人留下無限的神秘感。大清溝以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域特點被人們發現,流傳出“八大怪”:馬架房、土板牆、沙土打牆牆不倒,原始森林冬天有青草;大澇不窪,大旱不乾,烏鴉不築巢,青蛙不會叫,更為大清溝蒙上了一層秘不可測的面紗。在沙海碧波中品魚宴、游森林、垂釣、游泳……盡享大自然豐厚的饋贈。大清溝景區已成為遼寧乃至東北的重要景區,1998年該景區被評為遼寧50佳景之一。

基本內容

第一篇:歷史傳承

大清溝,是彰武縣一處獨具特色的自然風景區。

大清溝大清溝

它歷史沿革久長,形成及演變過程神奇色彩極濃。漢、唐該地位東胡、烏桓、肅慎、鮮卑、契丹、女真等少數名族活動區域。到了遼代,這裡大多充以漢人俘戶及渤海國降民,也使這裡成為農牧並舉的地方。到了明末清初,這裡遷來蒙古科爾沁部落及土默特部落。清光緒年間開禁招墾,官、牧場則變為民地。

大清溝自然風景區,位於彰武縣西北部,號稱“天下奇溝”。西與內蒙古哲里木盟庫倫旗毗鄰北與內蒙古國家自然保護區接壤,總面積為9448畝,屬於科爾沁沙地延伸地,除南側有較平坦的沙質耕地外,東西北三面被大小不等的沙丘群所擁抱。

這裡屬溫和半濕潤的季風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春季風大且多,寒冷期長。這裡的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據初步統計,這裡生長著七百多種天然植物,其中藥用植物就達二百餘種,觀賞植物三、四十種以上。

這裡還有一座大清溝水庫。它始建於1958年,1973年又進行一次擴建。水庫的水源與內蒙古科左後旗的大清溝河。由於上游流經原始森林,水中落葉不斷,使得大清溝的水質肥沃,庫內養育著鰱、鯉、甲魚等魚類,還有大如盆的蚌和群游的河蝦。

大清溝風景區是一條綠色的深溝。溝內古樹參天,蒼翠挺拔。雖然這裡是一片白沙灘,岸邊的樹林處卻是神奇地噴涌的萬谷清泉,什麼鎬頭泉、清龍泉、稱溝泉、虎泉、榆樹泉、柞樹泉、黃鸝泉……泉水常年奔涌不息,這真是“清溝千古流,風光無限好”。

盛夏,是大清溝旅遊的黃金季節。人們來這裡不但解暑降溫,寶藍庫區的奇異風光,又能嘗到清水魚宴的佳肴美味。人們在清澈見底的大清溝水庫盡情游泳後,還可在岸邊享受沙浴的體福。

金秋時節,滿坡的楓樹紅似火,把岸邊裝扮得熱烈火爆。山里紅、歐李、野葡萄、大核桃,果實纍纍,墜滿枝頭,向人們喜笑顏開。站在岸上,俯瞰大清溝的全貌,簡直就是一幅姚黃魏紫的絕筆畫,令人心曠神怡。

寒冬臘月,瑞雪紛飛。由於大清溝的氣候和地理結構特殊,使岸上和溝底的溫差特別大,因此,這裡又呈現一派神奇景觀;外面冰天雪地,溝底泉水依然叮咚作響;外面寒氣襲人,溝底則可見到草青菜綠,隨時都能找到野芹菜、蕨菜等,供人美食。

難怪有詩云:塞北獨有此水秀,天下難尋同樣溝。大清溝歷史悠久,伴隨著它的形成和演變,流傳著許多故事。一些園林專家說它把遊覽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高度融為一體。

第二篇:清溝“八怪”

八大怪中的第七怪——烏鴉不築巢

相傳,在遠古時代,這裡是茫茫無際的草原,由一位叫菊麗瑪的女神主宰著。她是美麗勤勞和善良的化身,每天在這裡養畜放牧、耕耘播種,從天池採集來各種樹種栽植在這裡,從南國帶來百鳥和鮮花,把這裡變成了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美麗花園。但是,在附近還住著一個女魔,名叫尼古勒。她貪婪兇惡,想占有這片美麗的土地。一天,女魔攜帶毒劍和沙袋來找菊麗瑪,想殺害她。菊麗瑪拔出寶劍奮起還擊,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的廝殺,女魔漸感體力不支,跪地求饒。菊麗瑪便動了惻隱之心,上前攙扶,沒想到女魔卻趁機打開隨身攜帶的沙袋揚向菊麗瑪。霎時間,陰風怒吼,黃沙滾滾,美麗的大草原頓時化作荒涼的沙漠。女魔乘菊麗瑪眼睛被迷之際,將毒劍刺向女神,轉身就想逃跑。菊麗瑪用盡全身力氣將寶劍投向女魔,女魔被刺穿心肺之後化作一隻烏鴉逃走了。從此以後,烏鴉再到這裡時只是在天空盤旋,不敢下來築巢。

菊麗瑪女神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便倒在地上,她美麗的身軀融入大地,化作了大清溝,而她的金龍寶劍化作了小清溝,她的鮮血染紅五角楓的葉子,她的淚水化作了萬道清泉。從此才有了大清溝和小清溝及涓涓不息的泉水。後人為了鎮壓尼古勒,在溝邊修了一座降魔塔,壓住女魔叫她永世不得翻身。

八大怪中的第五、第六怪——大旱不乾,大澇不淹

在大清溝,暴雨連降數日,水面不見上漲,不會形成澇窪;百日未降滴雨,水位不見下落,不會形成乾旱。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裡的水來源於地下,不是雨水聚成;而地下水不僅僅來源於雨水,且不會很快蒸發乾,也不會很快注入滿。所以,乾旱和洪澇對地下水雖有影響,但不能一下子使之暴漲和乾涸,加上地下潛流又是滲透到大清溝,故在洪澇時不會滲出太多而造成水災,乾旱時也不會斷絕滲透而造成旱災。

八大怪中的第四怪——原始森林冬天有青草

如果在隆冬季節來到大清溝,朋友們就會看到更奇怪的現象,這就是八大怪中的第四怪:原始森林冬天有青草。因為萬道清泉從地下湧出,長年累月湍流不息,即使在寒冬臘月也是流水潺潺,而且水的溫度在10℃左右。因此,在泉水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小氣候,從底下湧出的泉水始終滋潤著溪邊的小草,使它們在寒冬季節也能正常生長,四季常青,真是“萬道清泉蘊暖意,茫茫白雪草依稀。”

八大怪中的第八怪——青蛙不會叫

相傳,努爾哈赤率兵路過這裡,晚上宿在溝傍。午夜十分,努爾哈赤被青蛙的叫聲吵醒,非常氣憤,來到溝旁,舉起寶劍對著水中的青蛙大聲怒吼:“你們這些小東西不許叫喚!”這一聲吼,把青蛙的鳴叫系統震破了。所以,這裡的青蛙不會叫。這當然只是個荒誕的故事。但為什麼這裡的青蛙不會叫呢?經生物學者解剖得知,這裡青蛙的鳴叫器已經退化。但為什麼退化?卻無人能夠回答。這恐怕是留給生物學家的一個課題。

八大怪中的第三怪——粉沙築壩壩不倒

八大怪中的第三怪:粉沙築壩壩不倒最為神奇。大清溝水庫始建於1958年。在砌築大壩時,投入勞動力200多萬個,全部用大清溝特有的粉沙夯築而成,沒用鋼筋水泥,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就連國外的一些水利專家到此考察,驚嘆之餘都在琢磨其中的奧秘。其實,道理很簡單,人們在築壩時,在大壩的下游用河沙、碎石、石塊又修了一道倒濾壩。水庫的水經過大壩滲出,再經倒濾壩流出,而粉沙卻被倒濾壩攔住。這樣每天從大壩約以0.02米3/秒的水量滲出,而大壩卻安然無恙。這反映出我們彰武人的智慧。因此,有人賦詩讚頌“粉沙築壩古來稀,彰武人民創奇蹟”。

八大怪中的第一、二怪——馬架房、土板牆

到大清溝還可以入住農家小院,體會吃粗糧、睡火炕、飲泉水、自摘果的鄉間野趣。說到這裡,我還要向大家介紹八大怪中的第一、第二怪,即馬架房、土板牆。在清溝到處都是沙地,沒有石頭。那么,過去,農戶是怎樣砌牆建房的呢?是全部用土夯築而成的。

第三篇:人文情懷

鷓鴣天.阜新大清溝水庫游

談立人

遠看無山近有山,蘢茸起伏翠連天。雙蹊迤邐金絲帶,一水清澄碧玉盤。華含笑,柳籠煙。弄舟買棹樂悠然。我言垂釣凝神者:興寄魚貪已未貪。

清溝野浴

董維廉

四十征衣將卸身,掬起碧波洗紅塵。

始覺鳴離怡悅,沙岸靜臥更銷魂。

游大清溝

陳旗

千里風沙黃染衣,半日跋涉襪如洗。

綠灣垂釣疑錯路,碧波沙壩是奇蹟。

涴溪沙·游大清溝水庫

孫臨清

湖水晴煙接翠微,賽垣沙靜鳥斜飛。

草魚勝似鱸魚肥,正是秋風初起候。

又逢詩侶共傾杯,吳中張翰不思歸。

重遊大清溝

張英華

塞北清溝景色艷,萬泉源頭匯大川。粉砂築堤古今少,巨壩橫穿綠山戀。魚跳龍門波千頃,十里稻香萬畝田。回首遙望迷濛處,群峰峙岸蔚奇觀。

卜運算元·大清溝

車連喜

神工開天宇,大漠綴明珠。錦繡風光不勝書,妙手繪新圖。

遐荒落瓊樓,行宮添古色,金樽皓月抒情懷,幽遂迎賓客。

月下笛·夏日游大清溝水庫

張元科

放眼望去,雄偉沙堤,暗嘆奇蹟。蜿兩岸,古樹枯藤添新綠。穿梭銀鯉遂輕舟,濺飛朵朵浪花細。鶯聲燕語處,漫漫沙灘,依依情侶。男女共爭游,老幼同洗浴。萬點紅綠。何人妙筆?揮寫如畫風光,塞北沙鄉景兒異。更增添別番情趣。引來青煙縷縷,四海遊人長歡聚。

備註:部分內容參考《彰武攬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