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涌口村

大涌口村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大涌口村面積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71人,現有耕地面積1150畝。大涌口村座落於沙灣鎮中心南側靠沙灣水道沿岸,水陸交通方便,面積2.829平方公里,戶籍戶數783戶,人口1894人,現有國小、幼稚園各一間。自1983年4月以來,應區政府的征地要求,大涌口村318畝土地用於區自來水公司修建,從而大涌口村地段成為了區、鎮一級水源保護區。 大涌口村座位於沙灣鎮中心南側靠沙灣水道沿岸,地理位置處於水陸交通方便,面積2.829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33多人,村現有國小、幼稚園各一間。自1983年4月以來,應區政府的征地要求,村的318畝土地用於區自來水公司修建。從而村地段成為區、鎮一級水源保護區,廠企招商引資或土地開發成為村的最大障礙,所以屬於鎮困難村。

基本信息

概況

番禺區沙灣鎮大涌口村2014年黨(總)支部班子成員情況及分工

序號 姓名 職務 性別 分工
1鄧秋村委主任負責黨政全面工作,主管:黨政務村務監督公開、綜合治理、經濟、消防、治安、財務、經管、稅務、招投標、計生、教育、精神文明、人大、水電
2黃煥容黨支部副書記分管:農保、教育、愛衛、創文、勞動保障、精神文明、戶口管理、合作醫療、保險、文化。
3黃桂英支委委員分管:紀檢、計畫生育、婦女、托幼、審計、宣傳、統戰、僑務。
4何炳福支委委員分管:黨組織、黨政事務、民政、殘聯、調解。
5郭帶牛支委委員分管:工業、安全生產、消防、環保、工會、水、工業租金租金管理、農業、水利、農業租金管理。

經濟狀況

現有簡易廠房1萬多平方米,企業54家,2002年工業產值1.02億元。農業以種植優質稻為主,占種植面積98%以上,年畝產達925公斤。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還發展養魚、養豬,村現有魚塘500畝,以養四大家魚為主,利用塘基辦起了規模較大的個體養殖場,生豬上市量2002年5500頭,收入330萬元,受到市、鎮獎勵。村投入22萬元安裝自來水管增大用水壓力,解決工業用水問題。為村民辦理合作醫療保險,村承擔農業排灌、水利集資款11.5萬元,並對五保戶、特困戶給予補助;2002年投入辦學經費和獎教獎學金7.5萬元。

福利事業

(1)二00九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1118萬元 ,比去年下降7%,村純收入 480萬多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在各種困難情況下,我村都堅持辦好各項福利事業,切實減輕村民負擔。每年都投入軍統費、合作醫療費、家庭財產保險、五保戶、困難戶、三級辦學、代課教師工資、衛生清潔、街燈添置、修理治安隊伍建設等共開支130多萬元,為村民辦理合作醫療、辦理第二次報銷、困難的村民按鎮民政辦的要求,嚴格落實工作,做到應補則補、應扶則扶、應幫則幫的原則。

(2)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我村每年都為60歲以上老人舉辦敬老活動,使老人們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老有所依。

堅持執行上級建立的系統制度

村兩委班子勤政、廉政、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堅決貫徹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乾群、黨群關係,關心民眾生活,增加辦事透明度,加強廉政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規章制度,讓民眾監督,實行村務、政務公開、堅持兩筆匯簽,民主理財,做到公平、公開、公正。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1.00畝(其中:田21.00畝,地20.00畝),人均耕地0.11畝,主要種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擁有林地59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無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畝,其他面積767.0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柑橘,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國外。2007年全村銷售總收入6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00萬元,占總收入的41%;畜牧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0頭,肉牛1頭);林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18.00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1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5%。農民人均純收入83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7%),在省內務工的有6人。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50萬元,有固定資產0.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所獲獎項

2002年至2007年廣東省計畫生育模範村;

2009年廣州市衛生村;

鎮第十四屆鎮運會獲得全鎮第三名;

沙灣鎮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一等獎;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得到廣州市先進集體獎;

原涌口國小改為興賢國小,2007年至2009年獲得國家級120個獎項,省級12個獎項,連續五年被為評為沙灣鎮國小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獎。

2008年鎮村義務消防隊比賽第二名。

2010年獲廣州市計畫生育合格村。

2011年獲廣州市計畫生育先進村。

2011年獲廣東省衛生村。

2012年獲廣州市計畫生育先進村。

2012年獲番禺區經濟達標獎。

2012年獲沙灣鎮人居環境達標獎。

2013年獲優秀人民調解委員優秀獎。

2013年獲衛生先進村。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和電視、電話四通,沒有路燈。有9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98戶通電,有8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3%和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51 %和41%)。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 ;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5,拖拉機5輛,機車36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畝,有效灌溉率為7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 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00畝(其中:田21.00畝,地20.00畝),人均耕地0.11畝,主要種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擁有林地59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無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畝,其他面積767.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柑橘,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國外。2007年全村銷售總收入6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甜橙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8戶,共鄉村人口377人,其中男性198人,女性179人。其中農業人口367人,勞動力214人。該村以汗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6人,哈尼族族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7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享受低保1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新寨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建水四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8 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50萬元,有固定資產0.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內重大事項;集體財務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9 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後;飲水困難;農業技術科技含量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農業,擴大優質甜橙種植;大力發展畜牧業,發展勞務經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