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紅富士

大沙河紅富士為江蘇特有品種,個大、色澤亮、,酸甜適口,酥脆多汁,口感極佳。品質優,價格低,耐儲運。出口東南亞許多國家。

地理位置:

豐縣大沙河鎮位於江蘇省西北部,位於豐縣城南18公里處的蘇皖兩省三縣結合部。總面積128平方公里,有耕地5.34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04畝。全鎮下轄19個行政村,19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8萬人,有回族、壯族3個少數民族不足100人。其中農業人口5.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人,鎮區位於鎮域的西北部,面積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000人。這裡北依齊魯大地,東傍京滬幹線,西近京九鐵路,南靠歐亞大陸橋隴海線連霍高速,地理位置優越,與徐州濟寧、商丘、蚌埠、淮北等城市相近,交通便利。
江蘇豐縣大沙河果園,是江蘇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是中國十大蘋果基地之一,曾被彭沖授予果都、果海。國家領導 、李鵬、田紀雲、姜春雲、彭沖、許嘉璐等領導均視察過豐縣的果品業並給予了高度評價。我處所產金帥、紅富士蘋果個大、色澤亮、,酸甜適口,酥脆多汁,口感極佳。品質優,價格低,耐儲運。出口東南亞許多國家,讓世界人了解了“漢高故里--豐縣”,讓所有人都來“漢高祖劉邦--故鄉”嘗果觀光!讓“果都、果海”香飄全球。大沙河白酥梨-----果皮呈淡金黃色,平滑而有臘質光澤*果肉潔白如玉,酥脆爽口,濃甜如蜜,風味純正,更兼皮薄多汁、彈指即破、入口即酥、落地無渣的特點。

特點:

豐縣大沙河蘋果,產自劉邦的故鄉——豐縣,地處大沙河畔,綠色新鮮,豐縣紅富士蘋果以波薄,爽脆多汁,風味香甜,耐儲運而享譽海內外。紅富士蘋果含有鈣、磷、鐵、維生素 B2、維生素C等豐富的營養,色、香、味俱佳。蘋果還是心血管的保護神,蘋果中的膠質能保持血糖的穩定,不但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小吃,而且是一切想要控制血糖水平的人必不可少的水果。

發展:

隨著豐縣每年一次的梨花節、紅富士蘋果節的成功舉辦,作為主會場的果都大觀園的知名度不斷上升,每年來此賞花、摘果、觀光、休閒的遊客呈現出逐年增加的態勢。果都大觀園利用自然的農業田園景觀及良好的自然環境,結合農業生產、農村風俗、歷史文化,輔上一定的遊樂設施,構建了集農業生產展示、農田勞動體驗、農業科普教育、歷史教育、農業觀光休閒於一體的主題公園。它的成功運營,不僅為當地民眾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同時進一步擴大了豐縣對外交往的影響力,為加快果農致富奔小康,淨化社會環境,促進“三個文明”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旅遊節:

大沙河紅富士節: 豐縣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是經果樹專家在特定氣候和土壤條件下長期培育的水果驕子。其優點是爽口多汁、甜脆味美、色澤艷、肉質細,獨具風味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極高、極耐儲藏等優點。全縣水果栽培面積達50萬畝,其中紅富士蘋果36萬畝,是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國家領導人多次視察豐縣果品業,並給予高度評價。豐縣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在每年十月中旬舉行。
大沙河鎮因著名的大沙河貫穿全境而得名。大沙河是1851年黃河從安徽省的蟠龍集決口沖積而成。茫茫沙灘,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整整延續了100多年。1948年11月7日,大沙河地區解放,當時隸屬山東省華山縣。1953年,大沙河地區劃歸江蘇省豐縣。1958年10月1日,豐縣大沙河果園公社成立。1959年5月1日,國營豐縣大沙河果園正式成立,果園實行園社合一,兩個機構並存,分別經營核算。1963年,江蘇省林業特產廳接管了大沙河果園,並給予了基建投資。1970年,果園由省下放到徐州地區管理。1979年,果園劃歸豐縣。1993年更名為大沙河鎮。2000年4月份,鄉鎮行政區劃合併,原李寨鄉併入大沙河鎮。
大沙河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源遠流長,氣候溫暖濕潤,物產資源豐富,以盛產果品而馳名全國。現有果樹8萬多畝,是江蘇省最大的果品生產基地,年出產“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和白酥梨等優質水果1.6億公斤。“大沙河牌”水果現已獲國家、省、市大獎238項;紅富士蘋果連續三次蟬聯部優稱號,白酥梨被評為全國第一名,雙雙獲“中華名果”稱號,被‘99昆明世博會唯一指定無公害水果’。大沙河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紅富士蘋果之鄉”和“中國白酥梨之鄉”。1992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原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來大沙河果園視察時,分別題寫了“果都”和“果海”,“中華果都”由此而得名。2006年“果都大觀園”被命名為國家級觀光農業旅遊示範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