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活動中心

在海平面氣壓平均圖上出現的(任何一個)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支配大範圍區域內大氣擾動運動的高壓或低壓。如亞速爾高壓,西伯利亞高壓,太平洋高壓等。

大氣活動中心

正文

支配大氣運動的大型高、低氣壓系統。是大氣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位置和強弱反映廣大地區大氣環流的特點,其變化決定著冷、 暖氣流和天氣、 氣候的特點。一年四季都存在的大氣活動中心稱為永久性活動中心,只在一定季節存在的大氣活動中心稱為半永久性活動中心或季節性活動中心
北半球主要的永久性活動中心有5個,復北冰洋冷高壓、冰島低壓、阿留申低壓、北大西洋高壓北太平洋高壓。季節性活動中心有4個,即冬季的西伯利亞高壓和加拿大高壓、夏季的南亞低壓和北美低壓。在南半球的永久性活動中心有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印度洋 3個副熱帶高壓,南極洲冷高壓和副極地低壓。澳大利亞附近因受大陸影響,冬季為高壓,夏季為低壓,為季節性活動中心。
大氣活動中心的產生是大氣環流受下墊面影響的結果,海、陸熱力差異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例如,北冰洋冷高壓與該地冰雪覆蓋的下墊面的冷源作用有關,冰島低壓和阿留申低壓的產生則與寒冷的冰雪和溫暖的海洋兩種下墊面的差異有關。季節性活動中心是海陸溫度對比的季節性變化的結果。例如,亞洲大陸在冬季比同緯度海洋寒冷得多,形成強大的西伯利亞冷高壓,而在夏季則比同緯度海洋顯著炎熱,形成巨大的南亞熱低壓。冬季加拿大冷高壓和夏季北美熱低壓亦由類似原因形成,僅因北美面積遠小於亞歐,活動中心較為弱小而已。活動中心隨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漸由閉合的高、低壓轉變成巨大的脊、槽系統,一般在3000米以上,高、低壓中心已不顯著。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亞冷高壓的控制,使得冬季比同緯度地區為冷,夏季受南亞低壓與副熱帶高壓的影響,特別是副熱帶高壓的進退和強度影響著中國各地雨季的早遲和強弱。這些活動中心的形成、進退、發展和消失每年都有所不同,是形成中國每年天氣、氣候有不同特點的主要原因。一年中,由於不同活動中心的交替,使中國冬夏氣流方向差別顯著,形成季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