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高壓

地理術語。副熱帶高壓帶被割裂的一個高壓單體,存在於大西洋上的一個永久性的大氣活動中心。是高空氣流輻合聚積下沉而成的深原暖性高壓系統。

北大西洋高壓
副熱帶高壓帶被割裂的一個高壓單體,存在於大西洋上的一個永久性的大氣活動中心。是高空氣流輻合聚積下沉而成的深原暖性高壓系統。但其規模和強度冬夏差異很大。夏季由於行星風帶和氣壓帶北移,加以海洋上氣溫比同緯度大陸為低,使其強度增大,中心氣壓值可達1024百帕以上,範圍也北移擴大,幾乎遍及北大西洋溫帶緯度以南整個洋面。中心位置在亞速爾群島附近,故又名亞速爾高壓。這時在百慕達島附近有一個中心,故特稱之為“百慕達高壓”。冬季高壓強度減弱,範圍也縮小,退至北非以西洋面上,其勢力局限於副熱帶緯度。在其控制下易形成少雨、悶熱、乾旱的天氣。
在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非洲
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及其季節位移,對非洲大陸氣候有更直接的制約作用。1月,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向東延伸,與亞洲大陸蒙古高壓的西移部分相匯,高壓中心在撒哈拉西北部。在高壓控制下的非洲北部,氣流下沉,東北信風帶南移,盛行熱帶大陸氣團,氣候乾旱;地中海地區則為局部低壓,北非地中海沿岸處於西風帶南緣,為氣鏇的行徑帶來冬雨。在赤道以南,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和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強度減弱,大陸上形成低壓,其中心在剛果河流域。源於印度洋副熱帶高壓北緣和西緣的熱帶南印度洋氣團,經過暖流洋面,性暖濕而不穩定,受陸上低壓攝引,盛吹東南信風,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山地和大陸東南緣德拉肯斯山脈東坡地區,形成豐沛的地形雨。源於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東緣的熱帶南大西洋氣團,經過本格拉寒流洋面,比濕較低,性質穩定,對西南非納米布沙漠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7月,赤道以北大陸氣溫升高,形成低壓,並與亞洲大陸印度低壓連成一體。東北信風帶北移至北緯20°以北,仍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氣候乾熱;北緯20°以南地區,隨著熱帶輻合帶北上,盛行西南季風,經過幾內亞灣暖流洋面的大西洋濕潤氣團,為幾內亞灣沿岸和廣大草原地區帶來雨季。赤道以南地區,氣溫較低,形成高壓,並與勢已增強的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相連,多下沉氣流,內陸廣大地區又處於東南信風背風位置,西岸則為離岸風,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僅大陸南端,受南印度洋極鋒影響,帶來冬雨。赤道地區終年為低壓控制。氣流輻合上升,氣候濕熱;但東非高原部分,因海拔較高,出現以垂直分帶為特徵的熱帶高地氣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