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鄉

大東鄉

大東鄉,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下轄鄉,位於古城區東北部,東與寧蒗縣金棉鄉隔江相望,南接金山鄉,西與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的白沙鄉相連,北與玉龍縣鳴音、大具兩鄉相界。幅員面積220.9平方公里,海拔1400-2500米,全鄉氣侯呈立體型分布。下轄大東、白水、建新三個村委會,39個村民小組,1825戶,7118人,居住著以納西族為主的漢、苗、壯、傈僳、普米等民族。

基本信息

簡介

(圖)大東鄉大東鄉

大東鄉幅員面積220.9平方公里,海拔1380—3580米。地勢西高東低,海拔落差大,地理條件複雜,自然條件差,地形呈“五溝六梁”、“十面一坡”的多邊形,有典型的立體氣候的特點。鄉內共育藍桉、黑荊等樹苗45萬餘株,在翻身河流域的境內種植以藍桉為主的水保林53萬餘株,面積達1800多畝,治理區實行封山育林、嚴格管理,鄉級樣板林取得初步成效。大東鄉還具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水利資源,境內有大東發電有限公司,固定資產3861萬元,下設3個電站,裝機容量共20600千瓦。建有大東溫泉山莊,極大的開發了大東本地的地熱資源,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大東鄉既有乾熱河谷區,也有高寒山區,既是古城區重要能源基地,又有至今未能通電的兩個村民小組,其整體狀況表現為生態環境脆弱、農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農村發展不平衡,人民民眾整體生產生活水平較低。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政府不斷深化對鄉情的認識,在深入調研、總結經驗、集思廣益、博採眾長的基礎上,探索和實踐了一條具有大東鄉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現在,全鄉正按照"基礎強鄉、生態建鄉、科教興鄉、產業富鄉、旅遊活鄉、黨建立鄉"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藝術文化

(圖)熱美文化熱美文化

古城區大東熱美舞協會進一步拓展對外文化交流渠道,加快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年內共組織培訓演出120餘場,選送5人參加北京納西族原生態文化歌舞演出、麗江市舉辦的納西族原生態歌舞排練。春節,獲得麗江納西文化傳承中心舉辦的“納西樂舞大賽”一等獎等。“熱美”藝術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

鄉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人,鄉村圖書室1個,熱美樂舞協會1個、3個老年體育協會、1個熱水村老年協會和1個民間納西古樂會,影像服務點8個,其他文化娛樂場所6個。

農村經濟

(圖)大東鄉大東鄉梯田
全鄉耕地面積8975畝,其中,水田928畝,旱地8047畝,人均耕地面積1.29畝。全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20762畝,糧食作物總產量3531噸,人均508千克。全年烤菸共種植2800畝,菸葉總收購5600擔,合350噸,實現總產350.4萬元,全年大牲畜存欄5279頭,出欄2085頭,肉產量276噸。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69萬元,比2004年增長23%,其中,農業收入747萬元,林業收入28萬元,牧業收入232萬元。人均收入1294元,比2004年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75.3萬元,比2004年增長12%。

特有資源

大東位於金沙江邊,海拔落差大,具有典型的立體氣候特點。現已在大東村委會的熱水村、東江村等自然村利用海拔低,溫度高的條件種植柑桔450畝,其中東江村連片種植240畝,已具有一定規模;在文河村現已有10畝無公害蔬菜大棚;在建新村委會利用高海拔,氣溫低的氣候條件,在古都塘村已種植藥材10畝,在茨里滿村種植藥材10畝等;在白水村委會利用高海拔,氣溫低的條件,在複課和汁羅村種植核桃45畝,冬桃20畝;在全鄉境內大範圍的種植烤菸,極大地帶動了大東全鄉的經濟發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地熱資源地熱資源

大東鄉自古就是麗江境內重要的人類活動區域,有眾多的新石器出土,東巴經書中記載的幾個重要古戰場也在現今的大東鄉。作為傳統的納西族農業地區,大東鄉同時也是納西族民間傳統歌舞藝術保護和普及狀況最好的地區。無論從歌舞的種類還是能表演的人數而言,大東鄉都是麗江市古城區中最突出的地區,絕大多數納西族民間歌舞形式都能在大東鄉找到。民歌有“谷期”、“時本”、“勞餵”、納西小調、兒歌等;歌舞有“熱美蹉”、“餵麥達”、“啊哩哩”等,有麗江古樂和口弦、蘆笙、笛子等為伴奏的器樂。納西族多聲部歌舞熱美蹉在大東鄉保存得最為完好。“熱美蹉”一詞系納西語的漢字記音,是納西族的集體歌舞,參加者少則十餘人,多達幾百人,男女老少手拉手圍著火堆按順時針方向邊唱邊跳。唱跳時,由一位出口成章的男子領誦,男眾唱“誦詞”後三字,並以兩次“窩熱熱”結尾;女聲則在男聲部唱第二句詞中間模仿羊的叫聲作為穿插,仿佛少女們齊聲呼喚羊群與羊群應答的共鳴。在重要的喪葬場合中會有上百人的大型熱美蹉場景。

熱美蹉保留著納西族傳統的民間藝術特徵,其獨特的歌舞形式對納西族的民歌和音樂產生了明顯影響。熱美蹉在大東鄉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具有納西族民間歌舞才能的人數眾多,還有一批以和振強、張富國等為代表的納西族民間歌舞帶頭人,他們發起建立了大東熱美蹉藝術團、暑考村古樂隊等民間藝術團隊,定期組織民間歌舞表演,在鄉里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對培養更多的年輕民間歌舞藝人作出了重要貢獻。

《麗江市古城區文化發展十一五規劃》對納西族民間歌舞藝術在大東鄉的重點集中保護和發展作出規劃,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指導下,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引導相關民間組織,培育年輕民間藝人,促進熱美蹉的傳承與發展。

資源開發

大東鄉幅員面積220.9平方公里,海拔1380—3580米。地勢西高東低,海拔落差大,地理條件複雜,自然條件差,地形呈“五溝六梁”、“十面一坡”的多邊形,有典型的立體氣候的特點。鄉內共育藍桉、黑荊等樹苗45萬餘株,在翻身河流域的境內種植以藍桉為主的水保林53萬餘株,面積達1800多畝,治理區實行封山育林、嚴格管理,鄉級樣板林取得初步成效。大東鄉還具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和水利資源,境內有大東發電有限公司,固定資產3861萬元,下設3個電站,裝機容量共20600千瓦。建有大東溫泉山莊,極大的開發了大東本地的地熱資源,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基礎設施

(圖)山中人家山中人家

大東鄉堅持以民眾投工投勞為主,政府扶持為輔的方針,加強道路、水利、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修繕和改造古都塘新老村5.8千米的公路,修建拉叭課村道3公里,全面完成拉卡油“連心橋”建設工程,受益農戶184戶,受益人數743人。鄉人民政府投入3萬元,修繕大東“四箐溝”三面光工程。建設完成阿老村人畜飲水工程。其中完成4個300立方米蓄水池建設,埋設引水管道6230米;完成古都塘老村人畜引水管道3592米。依靠360口小水窖煙水配套工程,進一步增強小塘小壩的修建,改善水利基礎設施。改造校舍危房626平方米。

教育

(圖)教室教室

大東鄉有初級中學1所,6個班,242名學生,年內國中畢業生72人,升入高中21人,普及率80%,鞏固率80%.全鄉有完小3所,共21個班,527人,入學率98%,普及率96%.國小教點20個,國小在校生為673人,國小適齡兒童人口685人,入學率99.7%.中學教職員24人,國小教職員63人,代課教師4人,學歷達標率100%,校長崗位培訓合格率為4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