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家鎮

大李家鎮

大李家鎮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東部黃海岸邊引,太山山脈橫亘東西把全鎮分為山前和山後兩大部分。全鎮總面積為6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3.4公里,其中島岸線1.4公里。轄區內共有9個行政村,43個自然屯,63個村民小組。截至2005年末,全鎮有5,875戶,戶籍人口16,481人。以漢族為主,占人口總數的95.9%。並由滿、朝鮮、回等少數民族687人,占人口總數的4.1%引。

基本信息

鎮情概況

大李家鎮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東部黃海岸邊,太山山脈橫亘東西把全鎮分為山前和山後兩大部分。全鎮總面積為6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3.4公里,其中島岸線1.4公里。轄區內共有9個行政村,43個自然屯,63個村民小組。截至2005年末,全鎮有5,875戶,戶籍人口16,481人。以漢族為主,占人口總數的95.9%。並由滿、朝鮮、回等少數民族687人,占人口總數的4.1%。

經濟發展

大李家鎮是一個以農為主,農漁結合的鄉鎮。2002年以來,鎮黨委、政府貫徹開發區經濟發展思路,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加大內外資引進,加大經濟結構調整,使全鎮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

2003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50343萬元,同比增長12.79%;企業總產值46396萬元,同比增長15.79%;固定資產投資3806萬元,同比減少26.6%;人均收入達到4908元,同比增長9.11%。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全年完成退耕還林、還果3000畝。

水產也是大李家鎮的支柱產業,以養殖、捕撈、加工為一體的水產業是全鎮的經濟大項。2003年,投資1000多萬元,培育水產養殖業新的增長點。全年新增各項類工商戶和私營企業100多戶;內外資引進繼續增長,全年引進外資45萬美元,內資300多萬元,推動了該鎮經濟總量的擴張。

2004年,調整思路,以工農業園區為牽動,使經濟發展呈現新增勢。全年完成社會總產值50512萬元,與上年同比增長0.34%;企業總產值46364萬元,同比持平,其中水產總產值32630萬元,同比增長55.1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99萬元,同比增長70.76%;人居收入5478元,同比增長11.61%。

2005年,在“圍繞兩個基點,抓好三個重點,突破一個難點”發展思路指引下,經濟穩步增長。該鎮共實現企業總產值50,900萬元,同比增長9.7%;工業產值28,000萬元,同比增長8.5%;企業增加值完成17,000萬元,同比增長1.2%;工業增加值完成6,500萬元,同比增長9.2%;出口交貨值完成1,200萬元,同比增長9.1%;企業利潤實現2,875萬元,同比增長6.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426萬元,同比增長45%;實際到位外資200萬美元;實交稅金615萬元,同比增長120.5%;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038元,同比增長10.2%

文化體育

截至2005年末,該鎮有1所中學,4所國小,4所幼稚園。鎮內有一座可容納1300多人的影劇院,有一個藏書近萬冊、40個閱覽席位的鎮級圖書館,是全鎮的文化活動中心。大李家鎮文化工作基礎紮實,民眾性文化活動開展活躍,是遼寧省文化工作先進鄉鎮。截至2005年末,全鎮有書法骨幹57名,舞蹈骨幹69名,戲曲骨幹12名,民間民俗活動藝人8名,其中有大連書法家協會會員2人,作家協會會員1人。特別是該鎮的正明寺村女子荷花龍舞聞名中外。正明寺村女子荷花舞龍隊成立於1993年1月18日,是中國第一支女子舞龍隊,由清一色漁家女組成。正明寺村女子荷花龍舞先後獲得省民眾文藝舞蹈大賽第一名、文化部民眾文藝《群星獎》銅獎、44屆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發明博覽會“尤里卡”金獎和首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並隨市委書記孫春蘭出訪到日本,為該鎮贏得了很高的榮譽

自然景觀

城山頭濱海自然保護區是2002年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350公頃,區內保護著中國罕見的石灰溶岩海蝕地貌,充分展現了6.5億年間各個地質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古環境特點,具有很高的地質科研、旅遊度假價值。盤道村是該鎮一個滿族自治村,人口800多人,保留著傳統的滿族習俗。

旅遊業發展前景

該鎮旅遊業大有發展前景,海岸有國內少有的濱海岩溶地貌,有數百個溶洞、石牆、石茅、石柱、石橋、石獸等,怪石林立,景色壯觀。靴子礁、天然洞、一線天和北方獨特少有的小石林,是中國北方很少能見到的典型客斯特地貌,很有觀賞價值,是旅遊、度假、建別墅的勝地,是極好的天然浴場。有關部門已經確認朱家屯一帶海域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景色可與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媲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