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苦丁茶

大新苦丁茶

大新苦丁茶,舊稱“萬承苦丁茶”,廣西省大新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是廣西的傳統名茶之一,相傳明代即為朝廷貢品,大新縣自然條件優越,形成了苦丁茶“盛產期長,品質優良穩定,色美味香微苦”的獨特風味和品質。

基本信息

名稱

大新苦丁茶

歷史淵源

大新苦丁茶,又名“萬承苦丁茶”,是廣西的傳統名茶之一
圖1 大新苦丁茶母樹
,產於萬承縣苦丁鄉,後萬承縣劃入大新縣龍門鄉苦丁村。據舊版《辭海》記載:“苦丁茶者,廣西特產也,產於萬承縣苦丁鄉”,“萬承縣苦丁鄉”即大新縣龍門鄉苦丁村。一張20世紀初期的“萬承恆信號”記載了大新縣商人打出“蝴蝶”商標,對苦丁茶包裝銷售。《本草綱目》記載,苦丁茶“苦、平、無毒。南人取作茗,極重之……今廣人用之,名曰苦登……煮飲,止渴明目除煩,令人不睡,消痰利水(即利尿),通小腸(即治結腸炎),治淋,止頭痛煩熱,噙咽(即去痧利喉),清上膈(即清肺)”。

特性功用

苦丁茶是冬青科冬青屬苦丁茶種常綠喬木,俗稱茶丁、
圖2 大新苦丁茶植株
富丁茶、皋盧茶。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胺基酸、維生素C、多酚類、黃酮類、咖啡鹼、蛋白質等200多種成分。其成品茶清香有味苦、而後甘涼,具有清熱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強心、潤喉止咳、降壓減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脈等多種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減肥茶”、“降壓茶”、“益壽茶”等美稱。

產地環境

大新縣位於廣西西南部,毗鄰越南,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降雨
圖3 大新縣苦丁茶種植基地
豐富,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特別適宜茶樹的生長。據2004年調查,大新縣龍門鄉苦丁村仍存活2株30多米高、200多年樹齡的苦丁茶。由於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影響,大新苦丁茶形成了“盛產期長,品質優良穩定,色美味香微苦”的獨特風味和品質。

生產情況

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新縣的苦丁茶樹稀少,民間傳說無法繁殖。
圖4 大新苦丁茶加工
根據大新縣誌辦的資料記載:“1980年以前,全縣只有5棵,年產60~70公斤,每年春季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遠銷廣州、香港。”1985年,經大新縣林業局和小明山林場反覆實踐,終於扦插育苗成功。苦丁茶在廣西才被廣泛種植。到2003年底,全縣累計種植苦丁茶3.34萬畝,年產乾茶500多噸,產品暢銷北京、上海、山東、海南、香港、澳門等10多個省市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全縣參與苦丁茶種植、加工、流通及服務的人員達10萬人以上。2006年,大新縣苦丁茶種植面積約有3.5萬畝,年產乾茶達到1000噸以上,年產值近3000萬元。在產品開發方面,到2010年,大新縣成功研製出了袋泡苦丁茶、苦丁茶沖劑、苦丁茶含片、複合型苦丁茶等多種保健食品。

相關傳說

公元15世紀中期(明朝中期)開始,萬承苦丁茶仍年年作為貢品,送上京城向皇帝進貢
圖5 加工中的大新苦丁茶
,可苦丁茶樹源不多,或有品種不一,茶的品質與苦丁樹所產的茶葉就明顯不同。優質的產品,逐年減少,為了增加貢品數量州官下令苦丁村民民眾,採集萬承茶種繁育,擴大種植面積以增加產量。在農業生產技術極落後的封建社會時代,雖經多次試驗繁育,均失敗而告終。年年只靠原有幾株茶樹產量,貢品就無法保障,更不能滿足土官家族爺娘們的需求。為此,宮廷曾屢派欽差大臣到廣西太平府(崇左縣舊稱)追查苦丁茶貢品,萬承州主子自知此事非同小可,搞不好會招來殺身之禍,便苦苦思索如何搪塞了事。後經反覆計議,把在苦丁村剛巧枯死的苦丁茶樹,派人送往太平府,佯說苦丁茶樹已枯死,無法完成貢品,欽差大臣以及太平府主,信以為真,以訛傳訛,把茶樹枯死情況報給朝廷。從此,才結束萬承茶作貢品的歷史,土官由此也免了問罪。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局組織了對大新苦丁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審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1月24日起對大新苦丁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大新苦丁茶大新苦丁茶

保護範圍

大新苦丁茶地理標誌產地保護範圍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新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大新苦丁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新政報[2004]59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新縣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海拔200米至980米地區,混交群落的中下層,土壤pH值5.5左右,微酸性山地紅壤、黃紅壤中。(二)栽培管理。
1、育苗:利用原有苦丁茶母樹的果實進行有性繁殖,或利用母樹的優良枝條進行無性繁殖。
2、耕作:密度為800株至1100株/666.7㎡(畝)。適時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鬆,施肥以有機肥為主,666.7㎡(畝)施農家肥2000kg以上,每年2至3次分施。
3、病蟲害的防治: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儘量避免使用化學防治,必要時,使用農藥品種及其安全標準必須符合GB4285和GB8321所有的規定。
4、茶樹修剪:根據茶樹的樹齡,長勢和修剪目的分別採用定型修剪、輕修剪、重修剪,以培養最佳化型樹冠,復壯茶樹。
5、茶葉採摘:當茶樹新梢達到一芽三葉初展開時開摘,採摘標準為一芽三、四葉,且嫩度、均度應基本一致,無病蟲葉和雜質。
(四)加工工藝。
加工流程:殺尖—攤放—殺青—揉埝—烘烤—篩選分級—成品包裝。
(五)質量特色。
1、感觀特色:湯色翠綠、明亮、香氣嫩香持久,味清苦,後濃甘,回味快而持久,外型緊縮。
2、理化指標:水浸出物≥45%,水分≤7%,總灰份≤7%,粗纖維≤8.5%。

專用標誌使用

大新苦丁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大新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