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芫菁

大斑芫菁

大斑芫菁所屬動物界,屬芫青科,分布於浙江、湖北、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印度等地。

基本信息

屬性

大斑芫菁 大斑芫菁

中文名稱: 大斑芫菁

拉丁文名: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屬名稱: Mylabris

寄主: 蝗蟲

發生情況: 一般一年一代,幼蟲捕食性

生境: 花生大豆芝麻類的葉片

形態特徵

成蟲

大斑芫菁 大斑芫菁

體長24一31毫米;體寬8一11毫米。體形、體色、鞘翅斑紋和眼斑芫菁相似主要的區別是:1)身體長大得多;2)觸角末節基部明顯的窄於第10節;3)鞘翅基部的一對黃斑較大,形狀較不規則,略呈方圓形。

為長形,一端較尖,淡黃色至黃色。一般在土壤中,基本上看不到。

幼蟲

為復變態型,各齡形態不同,除1齡為丙型;其它為蠐螬型,乳白色。

危害

成蟲除喜歡危害豆類、瓜類、花生、棉花等植物的葉片和花朵外,還咬食近成熟和成熟的荔枝、龍眼果實的果肉。靠咬食荔枝近成熟和成熟果實的果肉存活,將果皮蛀成蟲孔,影響果實的生長發育,降低果實的商品價值。

生物學特性

大斑芫菁 大斑芫菁

安徽四川1年生1代,以幼蟲越冬,幼蟲期約187~231天,化蛹後於7月末8月初進入羽化階段,羽化後10天交配,多在14時至夜晚進行,一般交配1~4次,每次2~7小時,交配後5~10天產卵,每雌產卵40~240粒,成蟲喜白天活動,喜歡掘穴,並把卵產在微酸性濕潤的土壤里,卵經21~28天孵化,8月下~9月下進入孵化盛期,幼蟲喜食蝗卵,經4次蛻皮發育成5齡,幼蟲多在田邊、地角、荒埂薄土裡取食和越冬。9~10月中旬成蟲陸續死去。該蟲繁衍力較低,孵化率57%左右,僅有12%~34%的幼蟲才能發育為成蟲,因此種群數量有下降的趨勢。

防治方法

大斑芫菁 大斑芫菁

(1)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溉,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科學修剪,剪除病殘枝及茂密枝,調節果園通風透光,保持果園適當的溫濕度,結合修剪,清理果園,中耕除草鬆土,維持果園清潔。

(2)必要時可進行人工捕殺。

(3)化學防治發生較重的果園,在果實近成熟期,採用90%敵百蟲800倍液加80%敵敵畏10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40%氧樂果乳油1500倍液、50%巴丹粉劑1500倍液等較低毒的藥劑挑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