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國王府遺址

大成國王府遺址

大成國王府遺址位於現桂平市城區桂平鎮中心校內,是清鹹豐年間,金田起義北上以後,由陳開、陳文茂領導的大成軍建立的農民政權機構所在地遺址。

基本信息

規模

大成國王府遺址大成國王府遺址

大成國秀京王府,原有正殿,正面向東有長100米、寬2米的通道,通道上分級設文武百官朝拜台,並有石級雲梯和府門左右安放兩大石獅等。除府城修築加固外,還在黔、郁兩江岸邊修築炮台,安置數門大型鐵炮,江上停泊數百艘戰船。還改舊城隍廟石柱對聯為“都因有廟司陰陽之變理赫濯聲靈,城復於隍鑒善惡以分明昭彰報應”。這些鐵炮和對聯等文物一直保留到1958年大煉鋼鐵和1966年“文化革命”時先後被毀。

歷史

大成國王府遺址大成國王府遺址

1851年金田起義後,各地人民紛紛回響。1854年6月,廣東鶴山縣船民陳開在佛山領導武裝起義,會合粵劇藝人李文茂等50多艘,沿珠江西上,與梁培友、伍百、吳縣,占據大湟江口,圍攻潯州府城(桂平縣城),1855年8月16日攻克潯州,活捉潯州知府劉體舒、桂平知縣李慶福等。在潯州建立大成國,年號洪德,以舊潯州府衙門為大成國王府(桂平鎮中心校),改潯州為秀京、桂平縣為永秀縣。陳開稱鎮南王后改稱平潯王,又稱洪德王,梁培友稱平東王,區潤稱平西王,梁大昌稱定北王,姚新昌為北路大元帥。實行新的財政經濟措施,征賦稅、鑄錢向“洪德通寶”和“平靖勝寶”。

大成國建立後,大成軍乘勝出擊,陳開、梁培友率師數萬會合貴縣(今貴港市)農民首領黃全義、黃鼎鳳等攻占貴縣改貴縣為懷城縣,封黃全義為威國公、黃鼎鳳為將軍,後晉升為降國公。1855年9月李文茂率領戰船數百艘東下平南,1856年8月2日與梁培友攻克平南,改為武城縣。壯族農民首領李文彩從橫縣到桂平與陳開會合後,封為定國公。他和梁大昌率部於1856年收復橫州(橫縣),改橫州為槎州。1857年1月攻克永淳縣,改為巒城。5月5日攻克南寧,改南寧府為南安府,宣化縣為永寧縣。閏5月14日克武緣縣(武鳴)。6月進軍百色、隆安。11月13日李文茂、梁大昌率軍攻克廣東靈山,改為南賓縣。1856年12月陳開遣使封農民起義首領范亞音為榮國公。翌年2月7日范亞音率部克北流縣城,改為陵城縣。1857年陳開率領義軍多次攻打梧州府城後於8月10日攻克,改梧州府為秀江府,蒼梧縣為秀平縣,並派官員羅華觀駐守。李文茂攻占武宣、象州之後,於1857年1月攻克柳州,12月攻克永福,1858年2月攻克臨桂蘇橋,陳開沿桂江攻克昭平至永安州(蒙山),進軍桂林,大城國革命發展到了高潮。但由於清王朝的瘋狂鎮壓,大成國農民起義於1858年後連續失利,1861年陳開從秀京撤至貴縣被團練頭陳瓊、賴聯桂、陳乃機誘殺,英勇犧牲。7月16日秀京失陷。1866年3月姚新昌最後在大容山被俘犧牲,大成國失敗告終。

其他

歷史上有三個大成國:

大成國王府遺址大成國王府遺址

公元25年4月,公孫述正式在成都稱帝,國號“成家”,並改年號為“龍興”。

成家立國之初(公元24年)僅占有西漢所置益州的蜀、巴、廣漢三郡,後來成家積極向外擴張。公元25年成家占領犍為、越嶲兩郡,公元26年又占領漢中、武都兩郡。公元30年,占有的隴西、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郡的隗囂歸附成家。公元33年,成家又占領南郡,使成家疆域疆域達到頂峰。

頂峰時期的成家疆域相當於現今中國四川省、重慶市的大部分地區;陝西省、甘肅省南部,貴州省北部和湖北省西部部分地區。若記入藩屬於成家的隗囂占據的地區,則還包括現今甘肅省的東部地區。

西晉末年,秦、雍二州連年荒旱,略陽、天水等六郡賨人和漢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梁、益地區就食。他們入蜀後,由於地方官吏的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還鄉,流民領袖、略陽賨人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於301年在綿竹(今四川德陽北)聚眾起義。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後,特子李雄繼領部眾,攻下成都,據有益州。304年李雄稱成都王,306年改稱皇帝,國號大成,都成都。334年雄病死。兄子李班繼位。同年雄子李期殺班自立。338年特弟李驤之子李壽殺期自立,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343年壽死,子李勢繼位。347年東晉桓溫伐蜀,李勢兵敗出降,成漢亡。即目前遺址所在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