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教書生活

大師的教書生活

《大師的教書生活》作者周勇,2008年4月1日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大師的教書生活

類似的古今相關文獻還有許多,從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到清代筆記中的私塾先生“畫像”,到葉聖陶、葉小鳳等現代作家創作的描寫普通教師日常生活的作品,不勝枚舉。只不過,這類作品都沒有額外加上一塊學術意義上的“文獻綜述”和“理論框架”,儘管它們其實很能啟發人們思考教書生活的意義。

接下來是“專業”的研究文獻,國內專業學者近十年來已經拿出了相當多的成果,歸納起來,大抵推出了三條探究教師職業生活的路徑:

一是不斷引進西方專家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表的各類“教師專業發展”文獻。直到最近,還又翻譯出版了一系列旨在思考“教師專業文化”的著作,如哈格里夫斯的《知識社會中的教學》。

這些著作能啟發我們思考,在當代複雜動盪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學校變革不斷提出各種“要求”的背景下,作為“專業”人員,教師“應該”或“可以”追求什麼樣的自我認同與專業形象。

二是立足於國內“新課程改革”追求的理想教學——比如,加強學生的主動探究和教學的對話特徵,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與途徑。從這類文獻可以看出,教書的意義在於:努力追求以“新課程改革”為本的教學生活,將“新課程改革”視為自己的事業。

三是面向國內教師,但不以激勵教師努力嘗試“新課程改革”作為思考的出發點,而更側重於理解普通教師的日常教學生活。一些代表性的成果基本上都是按這一點宗旨創作出來的,並向人們揭示了,當前一些默默無聞的教師如何立足於自身的教育與人生信念,在學校瑣碎繁雜的教學工作中追求“意義”。

必須承認,上述三類研究都曾對本書的醞釀產生過影響。

西方專家善於創造“概念”,來透視教師職業生活的意義。幾十年來,他們發明了一大堆的概念,而這些概念也確實能揭示教師專業生活某個方面的內涵,比如康奈利的“教育信念”就是如此。教師總歸有自己的“教育信念”,遵循或背叛教育信念自然也會是教師生活可能蘊涵的基本意義,康奈利當然可以拿它來研究教師的職業生活。

目錄

導言 大師與教書的滋味

錢穆:漫長成名路

10年國小教師生涯

蘇州中學的4年美好時光

朱自清:中學教師歲月

從家道中落到“佩弦以自急”

奔波於江浙與上海之間

走出精神危機與告別春暉中學

魯迅:在教育界的18年經歷

百草園的“少爺”及其顛沛命運

只能回浙江教書的留學生

在北京教育部“做官”的日子

錯誤的旅程與徹底離開教育界

顧頡剛:真正的大學教授

出路艱難的北大哲學系畢業生

“暴得大名”之後的經濟危機

複雜人事關係中的教授生涯

因得意門生而起的“愛恨情愁”

陳寅恪:名氣、學問與人格

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創建

陳寅恪與清華國學院的緣分

“全中國最博學”的導師

沈從文:寂寞的教書生涯

從逃學湘西到漂泊北京

陷失戀痛苦的大學講師

以美好情感為本的教書生活

附錄任桐君:不跪著辦學的國小女校長

專業背景與艱難的發展道路

“與官廳周旋”始終“沒法遵命”

後記 回望走近大師的旅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