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知覺

大小知覺

心理學術語。大小知覺是頭腦對物體的長度、面積、體積在量方面變化的反映。它是靠視覺、觸摸覺和動覺的協同活動實現的,其中視知覺起主導作用。影響大小知覺的因素,主要是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映象大小和物體與觀察者的距離。

大小知覺

正文

對特定對象大小的感知,是一種空間知覺。它是在視覺、觸摸覺和肌肉運動覺共同參與下實現的。感知一個對象的大小,一方面取決於這個對象投射在視網膜上視象的大小,大的對象相應地在視網膜上得到較大的視象;小的對象相應地得到較小的視象。另一方面取決於對象的距離,對象遠時視象變小;對象近時視象變大。視象的大小與對象的距離成反比。根據視角變化原理,一個近距離的小物體有時比一個遠距離的大物體在視網膜上的視象還要大(圖1)。大小知覺這時只根據視象是無法知覺它們的實際大小的。然而,在通常情況下,人們仍能較正確地感知不同距離的對象的實際大小,即把近距離小的對象知覺為小的,而把遠距離大的對象知覺為大的,儘管前者投射在視網膜上的視象要比後者的大。同樣,我們在10米遠處看一個人與在50米遠處看同一個人,也不會感覺到他的實際大小有什麼變化,雖然在前一種情況下對象投射在視網膜上的視象要比後一種情況下大 5倍。這種現象稱為大小知覺恆常性(見知覺恆常性
大小知覺恆常性與對象本身的特性、周圍環境的各種熟悉參照物、觀察者的觀察姿勢以及先前經驗等因素都有密切關係。一些實驗材料表明,用雙眼或單眼觀察,由於觀察者能夠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各種參考線索,他對物體大小的知覺仍能保持明顯的恆常性;但當觀察者用人工瞳孔或通過減光筒觀察時,由於排除了周圍能參考的各種線索,大小知覺恆常性便明顯受到破壞,此時的大小知覺趨向於按視角規律變化。中國心理學家對大小知覺的研究結果表明,變化觀察者的觀察姿勢時,他對一定距離對象的大小知覺也發生變化。觀察者平視時知覺恆常性較大,仰視或俯視時知覺恆常性較小。因此,月亮在地平線時看起來要比在高空時大,這不是光學的作用,而是一種知覺作用。
大小恆常性以兩類信息為基礎:對象的視象大小及對象的距離。產生大小恆常性的信息加工過程是:來自單眼及雙眼的刺激為第 1階段,在這裡進行單眼及雙眼信息分析,得出對象在視網膜上視象大小(R)及對象距離(D)的信息。由這兩種信息過渡到第2階段,即產生大小知覺恆常性(圖2)。大小知覺大小恆常性是通過對對象距離的判斷和視網膜視象大小之間關係的計算而產生的。例如,如果第1階段的輸出表明物體A與物體B的視網膜視象同樣大,而物體A的距離是物體B的兩倍,那么物體A的知覺大小應是物體B的兩倍。視網膜視象的大小按幾何投影規律變化,而距離判斷卻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眼睛的調節和輻合的變化使人們獲得對象距離遠近的信息。外部的各種參照線索也對距離判斷起著明顯的作用。如果人們得到是一個不正確的距離信息,那么物體大小知覺也就會不準確。
視覺在物體大小知覺中的重要作用是在與觸摸覺和動覺協同活動中完善起來的。對生來雙目失明施行手術後恢復視力的人的觀察表明,這種人一開始不能用視覺正確確定物體的大小,只有經過一段時間,通過觸摸覺、動覺在物體大小的感知和視覺間建立起聯繫,視覺的作用才逐漸顯示出來,並在後來實踐中越來越占據主要地位。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