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光塔

大寶光塔

大寶光塔位於江西省贛縣田村鎮寶華山寺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玉石雕琢而成的石塔古建築。唐長慶四年(824年)始建,會昌年間(841-846年)毀。鹹通五年(877年)重建,後又毀。今塔為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重建的。此塔系紅褐色玉石雕琢成的,共七層,高4.6米,塔身底層2米見方,內有石刻佛像,四周刻有動物圖案。

基本信息

歷史

大寶光塔大寶光塔
大寶光塔又稱寶華玉石塔。在贛縣寶華山寺內。7層,高1丈多。塔內有一個菩薩。塔頂為大理石雕成,雅致美觀。據《贛州府志》,該塔是唐穆宗為大覺禪師建,武守時廢,大中七年(853年),宣宗復詔立,唐技撰碑銘,權德輿丹書。按唐技銘云:“鹹通五年八月八日建。”按邵啟賢《贛石錄》卷一百六有“宋沙門覺顯書唐技大寶光塔碑銘”。

又云:“鹹通五年八月八日建,元豐二年七月十五日住持傳未能沙門釋覺顯重立並。”又附曰:“右元豐二年沙門覺顯重書。”唐技大寶光塔碑銘在贛縣龔公山,額篆“重建大寶光塔碑銘”八字,字徑3寸,凡文24行,行40字,字徑7分,行書。由此可知此塔在北宋元間(1078—1085)曾經重建過,現存者並唐物,原是宋物。

結構

大寶光塔大寶光塔
玉石塔位於大覺殿內,是一座典型的唐代方形亭閣式石塔,底部為須彌座,共有三層束腰:

底層束腰每面設四壺門,內雕刻獅子和馴獅人,四面共16隻獅子;中層束腰每面雕刻三隻鳳凰或瑞獸,共12隻;

上層束腰每面設五壺門,內雕刻樂伎,共15尊。塔身下部布滿花卉線刻,正面辟拱券門,門兩側各有一金剛,手持寶劍,金剛上方各有一妙音鳥,造型豐滿飄逸,唐風濃郁。

塔身之上為四坡屋頂,屋面平緩、四角稍有起翹,四脊頭有脊獸,用方椽、蓮花瓦當。塔剎由方座、束腰、傘蓋、寶珠等組成。由於一直保存在室內,塔身表面風化較輕微,雕刻大多完好如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