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東西花園

東西花園位於崧山村大坪自然村東面、西面兩座古建築,故名稱大坪東西花園。 粵督聞知,再贈以足建東花園之資,圻因此運回大量英德石,除修飾及擴大西園假山外,又另建東園,其中大廈與西園相似,而質量俱佳,惟周圍山池質量則遠超西園。 西花園又文圻增補之後,亦堂雅麗,粵督徐廣縉又寄來廣東“黑曜岩”三大塊,囑立於西園外之北,蘭陔墓之後,以資紀念,現墓仍完好,三黑石亦尚在。

東西花園位於崧山大坪自然村東面、西面兩座古建築,故名稱大坪東西花園。由於歷史原因西花園破壞比較嚴重,東花園保存較為完善,現四周圍牆完好無損,園內景物甚多。
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孫蘭陔父子先後於惠安張坂鎮大坪自然村建有西東二家園。十九世紀初期,父蘭陔先建西園,後三十餘年(十九世紀中期)再由其子文圻於同一山巔建立東園,建園基地系將“美峰”之巔鋤平,得地有七千平方米,每園面積約三千餘平方米。兩園並肩,坐北朝南,前牆俱用長條石沿直線豎成疏柵狀,余牆則皆用塊石所壘成,後牆均呈半圓弧,左右四牆各作直線,兩園之間建一祖祠,西園之後(北外)則築蘭陔之墳,兩園前部俱為居屋,各建三進雙護厝大廈一套,屋後及二邊餘地悉寬大,都用以建書齋及園林,由於地面寬綽亭台山池之布局,松林花卉之種植,皆可依計畫實施,道鹹年間,此二山園在泉屬五邑之園林鮮有其匹者,茲分述如下:
孫蘭陔為嘉慶三年進士,官直隸州知州,年邁歸隱,乃將歷年積俸建一巨第及大坪西花園籍以養老並庇蔭族人,原擬建於美峰山巔之正中,後據堪輿家言:美山屬“鳳穴”得之者為可至宰輔,但以公之殘年,且已歸隱,欲升宰輔,為時已莫及,屋若建于山峰正中,則鳳穴氣派白白糟蹋,不如建於溪畔,使東半脈氣仍存,後昆尚可有宰輔之望,蘭陔信如其言,遂建三進雙護之巨廈於峰之西畔,該廈之後,空地甚大,曾建書軒一座,軒北略構亭、台配以小池,限於財力,雖有堆疊,俱從儉約,廈之西北則植長壽柁(特種杉木)苗四株,香檜一本,此檜獨特,只分單杈向北橫撐,樹姿雄偉,與四柁互相掩映,五樹至今猶茂。
蘭陔逝後,其子文圻繼之,圻雖亦曾出仕,但位卑職微,故對西園不克光大,其後幸獲乃父餘蔭,蓋父出仕時,曾恩及徐廣縉,後徐任兩廣總督,亟思報恩,查得文圻乃蘭陔之後,因延之粵,寵遇優渥,承贈多金。圻用此金悉購優質英德奇石,備作增飾其父建之西園花山。粵督聞知,再贈以足建東花園之資,圻因此運回大量英德石,除修飾及擴大西園假山外,又另建東園,其中大廈與西園相似,而質量俱佳,惟周圍山池質量則遠超西園。其後,西園因族人繁衍,需用住屋,故假山園林多被拆改稱為居屋,雜亂無章。民國年間,早已無足觀者矣。東花園因建築較後,質量既佳,維護周至直到解放後,尚稱完整由於受到“大躍進”及“文革”運動波及,部分園林等房屋受到一定破壞。東花園之居住部分亦以三進大廈配護厝,屋後之書齋名“詁經精室”亦殿於大廈之後,只略偏西,多畝東地以營園林,該園西部空地,全用於雜草花果,從南至北有紫荊、含笑、芭蕉、龍眼之屬,稍北一段則竹木、梧桐成蔭,西北盡端特植古梅一株,盤曲期間,姿態綽約,精舍之北石制凳桌長方型,圓型各一套,排列有序。亦曾聚徒學其間,而其東北則築方亭一座,四尖翹角,旁有竹木蔭翳,怪石蹲踞、亭內石桌、椅一組,工整雅致,丹桂一株佇立其東南,深秋放蕊,芬芳馥郁,亭東古松一株,月桂成行,直抵東垣。
精舍東鄰原有古井一口,泉甚甘洌,全族飲用賴之,井之東南鑿池壘石築蓬萊島,於是辟一曲池,面積雖小,而岸周曲雅,拱石為橋,籍增逸致,池水清冽,仙山奠於池心,游魚娛遊歷歷可數,大假山疊於池之北岸、峰出多歧、中構曲洞,池南則點綴孤行,及在適當處堆置叢石,遙對池北之主山,凡諸構築,備極勻稱,全由文圻客粵購石期間,與當地疊山家詳細推敲擬定者,故此園有石皆雅,無峰不秀,且園居美峰之巔,地勢高昂,晨餐朝暉,夕枕落霞,沿池諸磯石,向水突伸,姿態亦皆綽約多致,池中玉蓮,夏來擎葉,綻蕊之期甚長。雨季時節,池水自溢,越欄沿溝,下注於石欄南之鳳眼池,水聲淙淙,不絕於耳。
西花園又文圻增補之後,亦堂雅麗,粵督徐廣縉又寄來廣東“黑曜岩”三大塊,囑立於西園外之北,蘭陔墓之後,以資紀念,現墓仍完好,三黑石亦尚在。
抄於《惠安孫氏玉塘文獻》
上卷《大坪東西二園》陳允敦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