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葦鶯

大嘴葦鶯

大嘴葦鶯(large-billed reed-warbler),2006年在泰國重現。專家研究後已證實,這種罕見鳥類屬於一個新的雀鳥種類。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嘴葦鶯大嘴葦鶯

自1867年在印度蘇特萊傑河流域發現它們的身影以來,大嘴葦鶯便再也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2006年,人們最終在距離泰國曼谷郊外一家污水處理廠超過1900英里(約合3058公里)的地方再次發現這種鮮為人知的濕地鳥DNA檢測結果證實了這一發現。6個月之後,人們又在英國特靈一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展櫃內發現一個被貼錯標籤的大嘴葦鶯標本

IUCN將大嘴葦鶯列為一種相關資料不足的物種,並表示這可能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鳥類,但也可能是一個“大家族”,原因在於大嘴葦鶯外形與其它葦鶯類似,真實存在數量被人低估。雖然對這種鳥類知之甚少,但科學家認為泰國發現的大嘴葦鶯並不尋常。與泰國相比,這種鳥類在印度更為人們所知。

發現

國際鳥類協會宣布,這種與科學家“躲避”了140年的珍貴鳥類——大嘴葦鶯,在泰國首都曼谷郊區再次被發現。

大嘴葦鶯大嘴葦鶯

1867年,這種鳥在印度薩特雷山谷的沼澤濕地中首次被發現,之後長達140年的時間裡,鳥類學家踏破鐵鞋也沒有再見過這種鳥,一度被懷疑已經滅絕了。

新的雀鳥種類

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宣布,過去139年中都未再發現的濕地雀鳥大嘴葦鶯(large-billed reed-warbler),在泰國重現。專家研究後已證實,這種罕見鳥類屬於一個新的雀鳥種類。

據悉,科學家於1867年在印度薩特萊傑地區發現這種罕見雀鳥後,便再沒有發現同類雀鳥的蹤影。由於這種鳥類十分罕見,科學家一直都在爭論,當年發現的那隻雀鳥究竟是代表一個新的雀鳥種類,還是只是屬於常見種類的畸形雀鳥。

不過,當曼谷瑪希隆大學的鳥類專家朗德於去年3月底在曼谷以外一個污水處理中心捕捉到一隻長嘴短翼的的奇特鳥類後,這個謎團便逐漸解開。朗德推測這隻罕見雀鳥是一種大嘴葦鶯,於是把它的照片及DNA樣本送交瑞典隆德大學求證。曾經研究印度那隻大嘴葦鶯的樣本證實,它是屬於一個獨立的雀鳥種類。

但國際鳥盟的發言人同時表示,“這種鳥140年後重新出現確實是個奇蹟,但我們對於這種鳥幾乎一無所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