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勺哥

大勺哥

“大勺哥”本名鄭建安,做了20多年的廚師兼老闆。20多年裡他不斷地研究和總結,從起初的1把大勺,到至今的12把大勺得心應手。他用他炒菜的速度、花樣和出神入化的廚藝贏得了大家的好評。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勺哥鄭建安 大勺哥鄭建安

每天早晨4點左右他和愛人就起床,為當天的配料做準備,牛肉、雞肉、魷魚、紅燒肉、配菜、調料、煮麵、燜飯,他們每天忙碌地重複著這些工作,但卻樂在其中。現在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三好街的三好美食城露天市場出攤。雖然“大勺哥”夫婦被網友和眾多電視台追捧,他們的故事也成了勵志故事,但這對夫婦並沒有覺得“飄飄然” 。“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瀋陽人、遼寧人,我總在想別耽誤了正事。我們夫婦的正事就是出攤炒飯,如果老也不出攤,我們就啥也不是了。我們並不太想出名,“大勺哥”這個名字是大家對我的生活態度的一種認同,但也像趙本山說的一樣,那就是個人名!我沒覺得我是名人。 ”

現狀

一個人、10個爐灶、10個大勺,最快的時候一分鐘內能同時炒出5份炒麵,這就是賣炒麵的鄭大哥獨具特色、也是最吸引人的一項絕活!  鄭大哥的炒麵攤就擺在三好街的一處小吃一條街里,每天中午之前鄭大哥就和妻子將一切準備妥當,等待第一批顧客的到來。

由於集中到中午來買面的顧客非常多,為了節省時間,鄭大哥就想到了用多個爐灶來炒的辦法。伴隨著丁丁當當敲擊大勺的聲音,鄭大哥開始了這一個多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加底油!加醬油!翻炒!再將炒麵從這個大勺騰到下一個大勺繼續翻炒,最後這四五份炒麵幾乎同時炒好了,但是鄭大哥還嫌不夠,每一份最後都要經過翻勺這個關鍵的工序,只見炒麵在大勺內被翻動了幾次以後,突然被高高地拋向空中,“好!再高點!”一個站在旁邊觀看的小伙子激動地喊了出來。隨後炒麵被穩穩地裝入到飯盒之中,一份炒麵就這樣出鍋了!

鄭大哥說:“我這樣用多個爐灶同時炒麵主要有兩大好處,第一當然是出菜快!而且同時能出來好幾份,這樣那些一次買幾份炒麵的人就不用等那么長時間了。第二是由於每一份炒麵都要通過輪流翻炒,使得每一份的加熱和入味時間延長了,味道自然也就好多了!”

的確,每天來鄭大哥這裡買炒麵的人很多。有時候也要排隊,但是由於鄭大哥炒麵的速度很快,所以等待的時間一般不會很長。

一位來買炒麵的小伙子一邊用佩服的眼光看著一邊對旁邊的人說:“我昨天第一次看見這個大哥炒麵,覺得太酷了!就買了一盒嘗嘗,沒想到味道還很好吃,所以今天就特地又來這買了,這大哥真是太有才啦!”隨著叮叮噹噹的聲音,人們面帶笑容地提著一份份香氣四溢的炒麵,滿意地離開了,但是“炒麵哥”的名聲卻越傳越遠

其實也不像傳說的那么“神”像這樣辛辛苦苦工作的還有很多。他只是其中的一份子。

大勺哥與大勺嫂 大勺哥與大勺嫂

“大勺哥”炒菜“大勺嫂”配菜,夫妻二人配合默契 。雖然能同時炒十二鍋菜,但“大勺哥”對每一鍋的食物烹炒都是十分用心的 。央視以及多家地方電視台都紛紛邀請“大勺哥”參加各類綜藝、訪談節目,現在的大勺哥除了廚藝出神入化,還變得能歌善舞 。據“大勺嫂”楊春英介紹,一開始,他只能三把大勺一起炒,現在這功夫都是練出來的 。為了保住食客,我們必須快炒,同時炒飯還要好吃 。他還特愛研究,加上幹了很多年廚師,就試著同時用幾把大勺分別炒飯、炒麵,一練就是五年,現在他很熟練了,最多的時候能十四把大勺同時炒,一中午別人能炒50份,他能炒200份 。炒飯時用的手勺把已磨得只剩下三分之二了,這把手勺用了20多年,是一塊鐵做出來的,用得十分順手,一直捨不得扔,現在買的手勺用不多長時間就會斷,沒它禁用 。“大勺哥”鄭建安家境並不富裕,還需要供兩個孩子上學,夜裡做著東陵公園的夜巡員的工作,凌晨三點多就得開始為中午備料 。他這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的態度總能感動著每個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