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信和尚

大信和尚

大信和尚一九五四年五月六日,慈航法師在台灣汐止的彌勒內院示寂,第三天跏趺坐缸,藏身於彌勒內院後山墓塔。經過五年之後,於一九五九年夏季開缸,全身不壞,趺坐缸中,現「金剛不壞身」,即佛教中所稱的「肉身菩薩」,或稱「全身舍利」。

簡介

一九五四年五月六日,慈航法師在台灣汐止的彌勒內院示寂,第三天跏趺坐缸,藏身於彌勒內院後山墓塔。經過五年之後,於一九五九年夏季開缸,全身不壞,趺坐缸中,現「金剛不壞身」,即佛教中所稱的「肉身菩薩」,或稱「全身舍利」。訊息傳出,旬日間登山參拜者逾十萬人。於是迎歸內院,裝金供養。十年之後,清嚴法師示寂,坐缸後於台北市吳興街山中塔藏六載,一九七六年元月二十一日,當眾開缸,亦呈現肉身不壞,皮膚光澤呈琥珀色,宛如生前,成為繼慈航法師後修得全身舍利之又一人。而在數年之後,安徽九華山,也出現了一位修的全身舍利的和尚,就是九華山後山雙溪寺的大信和尚。
釋大信,字了維,俗家姓朱,名毛和,又名萬全,安徽省太湖縣人。清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出生於太湖縣的牛鎮鄉朱家村。

人生閱歷

他家世代務農,耕作所入,僅足餬口。祖父朱漢臣,是一位佛門信徒,常帶他進廟燒香拜佛,所以他自幼就種下了菩提種子。七歲的時候,和鄰童在村中嬉戲,為跑江湖的拐走,在外吃了不少苦頭,直到兩年多後,才被家人找回來。由於家境不裕,在私塾讀了兩年書,就跟著家人下田耕作。十餘歲的時候,跟祖父屯到溪去,那時是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南北政府對峙,時常發生戰爭,途中為軍隊拉去當兵。因為年紀尚小,不能拿槍作戰,就跟著號目學吹號,當了一名小號兵。
在軍隊中,東扎西調,有時也跟著打仗,生活不得安定。如此數年,他年歲漸長,知識漸開,善根也日漸成熟,不願再在軍隊中打仗,一心想到廟中出家。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他十九歲,找到機會跑到九華山,誤打冒撞的摸到百歲宮,遇到一位常法和尚,他向和尚說明來歷和心愿,求和尚收留他出家。常法和尚慈悲,收留了他,擇期為他剃度,法名大信。
九華山位於皖南清陽縣境,與山西五台、四川峨嵋、浙江普陀,號稱佛教四大名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九華方圓一百公里,山上有九十九峰,以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三百多公尺。九華山奇峰峭壁,蒼翠崢嶸,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山中寺廟星羅棋布,最盛時有寺院四百多座,其中最具規模的「四大禪林」,就是甘露寺、只園寺、東岩禪林和百歲宮。後來迭經戰亂,寺院荒廢,到民國年間還剩下七十多座,四大禪林只剩下三座,東岩禪林早先毀於大火。
百歲宮是個大叢林,常住眾多,這個初剃度的大信沙彌,在寺中只能做挑水劈柴、擔糧種菜的粗重工作。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他到南京古林萬壽寺,依果慧老和尚受具足戒,正式成為比丘。之後行腳參訪,朝禮五台、峨嵋、普陀諸大名山。過著「一缽千家飯,芒鞋萬里游」的生活。到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始回九華山萬歲宮。他出外參訪數年,見識增長,在修持上注重禪淨雙修,並且修持與勞動結合,在萬歲宮自願充當水頭,每日挑水供寺眾食用。挑水參禪念佛,心不旁騖。中日戰爭期間,他照舊擔水修行,足不下九華山,世間戰爭與他不相干。
抗戰勝利後,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他下山到青陽縣城東的火炎山寺掛單,一住十年,默默修行。像他這樣平平凡凡的老實禪和子,到那裡也不引入特別注意。這樣到了一九五八年,他又回到九華山。這一次沒有回百歲宮,而是到後山的雙溪寺居住。在雙溪寺,仍是做些別人不願做的粗重工作,這時他已五十多歲,別人也看不出他有什麽特別修持。但是他有一項技術,會拿草藥治病,每到山下村子裡,便隨緣給人治病,往往藥到病除,不收分文,因此他在山下許多村子裡人緣很好,村人都對他很尊敬。
「文化大革命」期間,九華山受到極大的衝激與破壞,但對一生吃苦耐勞,生活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大信和尚來說,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他又老又窮,一切隨遇而安。當紅衛兵解散全山寺廟,遣散全部僧侶的時候,他就在山下公社中參加勞動,放牛割草,度過了動亂的十年。一九八○年之後,他又回到雙溪寺。這時他已七十多歲了,依舊默默修行,隨緣度日。到了一九八四年秋天,他突然加緊持誦阿彌陀佛聖號,二六時中,念佛不斷。是年年底,春節之前,他以私蓄買了紅糖白糖各五斤,送到廚房中供眾。並向當家師海量和尚告假要走,海量師當時不明白他話中的意思,也沒有放在心上。
過了舊曆年,一九八五年二月上旬,大信行路時跌了一跤,摔傷了腿,行動不便,就終日或坐或臥,佛號不輟。由二月十五起,他不再進食,只小聲念佛。十七日午夜,他在寮房中大聲喊人,寺眾聞聲趕到,他對大眾說∶「我要走了,我不火化。」說過後就作吉祥臥,小聲念佛。眾人也為他助念,他在佛號聲中,安詳往生。世壽七十九歲,僧臘六十年。
大信生前是個很平凡的禪和子,沒有什麽特異之處,不過他知足自在,無憂無惱,看得開,放得下;衲衣不計破舊,飲食不計粗糲,無分別心,一切隨緣。他在九華山前後六十年,除了受戒後朝禮五台、峨嵋、普陀諸山外,不曾參訪游化,也不會登座講經,他一生除了做別人不肯做的勞務外,常念佛說空∶「空、空、空..」,空字是他的口頭語。還喜歡說顛倒妙語。他常說∶「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問不窮,駁不倒,行經有如濟顛和尚。他懂得醫理,會以草藥治病,每至村莊中,方便治病,不收錢財。以此因緣,九華山下的人都認識他,都對他深具好感。
他生前曾對雙溪寺的妙恆師說過∶「我圓寂時,不要火化。」
妙恆師說∶「到那時,火化不火化由我們,由不得你了。」
大信說∶「我不火化,我不火化。」
妙恆師說∶「你要是身不腐壞,就不火化,還給你裝金。」
這話說過,妙恆也沒有放在心上。到大信往生後,他的遺體,由妙恆按傳統規例為他處理──抹澡淨身,更換新衣,裝缸之前,用石炭木炭墊底,遺體趺坐裝缸,再用木炭圍身。依當家師海量和尚的意思,七日予以火化。不意山下村民議論紛紛,推出代表到雙溪寺交涉,要求保留,不要火化。海量和尚不便違拂眾意,答應了眾村民的要求。
到了第七天,村民把缸抬到寺外空地上,搭了一個草棚,把缸置於棚下,周圍又圍上了稻草。奇怪的是,日後牛羊經過草棚,繞道而過,不去吃棚中的稻草。村民都覺得不可思議。年餘之後,村民自動捐錢出工,拆掉草棚,用磚砌了一個圓形的塔,並立碑紀念。一九八八年,有一位由上海去朝九華山的李正有居士,到後山的時候,九華山佛教協會後山分會的人,把大信和尚的事跡告訴了李居士,並帶他去禮塔。同時也將打算建一座安靈堂的計畫告訴他。李居士回到上海,與一位同修章景賢居士商議,二人承擔下建安靈堂的費用,合捐了一萬多元送到九華山佛協的後山分會。後山分會約了有關人員會同開缸。拆去磚塔,開缸之後,果然奇蹟出現了,只見大信和尚趺座缸中,顏面如生,喉節可辨,毛髮猶存。揀去木炭,只見他手結彌陀印,這是與入缸時不同的。這時身體堅硬,筋骨顯現,指甲猶在,同時由單趺變為雙腿跏趺,這也是與入缸時不同的。所穿的衣服鞋襪均已全朽,觸之成碎片,掛在頸上的羅漢豆念珠,穿線朽斷,散落在木炭上。果然是肉身不壞,成為「全身舍利」。按∶舍利,梵語sarira.音譯舍利、實利、設利羅、室利羅。義譯為體、身、身骨、遺身。古德譯經,恐與常人骸骨相混,故保留舍利原音。最初專指佛陀的遺骨,稱為佛骨、佛舍利,其後亦指高僧死後火化所遺留的骨片,其形狀大小不四,質地堅硬而細緻。我國則多以豆粒狀者稱為舍利,如死後入缸,數年後開缸肉身不壞者稱為全身舍利。佛經說∶「是舍利者,即是無量六波羅密功德所成者。」在我國歷史上,像六祖惠能、憨山大師、無盡藏比丘尼、雲門祖偃等都是肉身不壞的全身舍利。
大信和尚的肉身不壞,使參加開缸的人驚異萬分,他們請遺體出缸,抬回雙溪寺保存。另一方面備文呈報九華山佛教協會,請準予裝金供養。佛協領導人親到雙溪寺參觀驗證,同意建安靈堂,裝金供養,令善男信女朝參禮拜,廣種善根。
九華山大信和尚肉身應世,應是中國佛教飽經摧殘之後,必將復興的象徵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