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侖

青山路位於大侖地界,北通挺進路,南接侖興路。 團結路位於大侖地界,北連鴛鴦池東路,南接侖興路,從亭厝通往東頭。 蓮池路位於大侖後塘角落,北通八七路,南接普聞路。

位於石獅市西南部,東連花園城,北至八七路與華侖相鄰,南至南環路、西至南洋路與靈秀鎮相望。大侖由亭厝、東頭、後塘、對山四個角落組成。大侖境內由東往西分布著石頭山、後山、獅仔山、東山、崎脊、赤土埔、牛角山等眾多小山丘。這些小山丘總稱為“侖山”,雅稱“侖峰”。後來幾經演變,“大侖”成為地名。鄉民早在明朝就陸續出洋謀生。據統計,大侖現有人口6400多人,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鄉親達8000多人,是我省著名的僑鄉。大侖蔡姓占大多數,於南宋末期定居大侖,陳姓村民只有少數,明朝時遷入。
樹德路 位於大侖的東頭角落,該角落歷史上稱為樹德房。1990年建路時,取名“樹德路”。該路為南北走向,北接八七路,兩側都是二至六層的磚石樓房,以商業為主。路口建有1座石牌坊,正面鐫刻著“大侖樹德路”五個鎦金大字。兩旁是一副對聯:樹立新風侖峰挺秀;德逢盛世梓里增輝。牌坊面石獅汽車站,東側是石獅華侖賓館,西側是石獅信義大廈。
普聞路 位於大侖區域,南連南環路,北接蓮池路。1990年鋪設水泥路,因該路北端東側有一座普聞寺(也稱“觀音宮”)而得名。普聞寺約建於民國初,原供奉3尊金身大佛,後敬奉觀世音菩薩。
青山路 位於大侖地界,北通挺進路,南接侖興路。2002年鋪設水泥路,因該路南端有所“青山學校”(大侖中心國小)而得名。青山學校創建於1930年。建校之初,有鄉賢建議:大侖蔡姓乃青陽衍派,地號侖山,故將“青陽”、“侖山”各取一字作為校名。
團結路 位於大侖地界,北連鴛鴦池東路,南接侖興路,從亭厝通往東頭。1991年鋪設水泥路。以前,兩個角落經常發生糾紛鬥毆,為促進村民團結和睦,故取名為“團結路”。
蓮池路 位於大侖後塘角落,北通八七路,南接普聞路。1990年鋪設水泥路,因該路南端西側有一個叫作“蓮池”的池塘而得名。
大侖渡槽 位於大侖南方,橫跨於省道308線東側,南北走向,從陳厝、對山起至加曾寨止。全長1100米,寬4米;有57個石拱,拱高13米,最高達15米。1974年6月籌建,1975年竣工,屬新華電灌站渠系配套工程。據了解,大侖渡槽建成後,通水量最高峰曾達989.12萬立方米,灌溉面積達5.25萬畝,範圍包括晉江、石獅等地多個鄉鎮。大侖渡槽是福建省最大的漿砌條石拱狀渠道,也是全省水利工程標誌性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