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伏六村

大伏六村

伏六地區的十三個村莊,村名都與伏羲畫八卦的故事有關。 如果說大伏六村是伏羲的故里,那么,其歷史應在萬年左右。 總之,大伏六村及周邊村莊的名稱,與伏羲有關,與八卦有關。

地理位置

大伏六村地處黃土高原,合陽縣城東北方向,北靠徐水,東臨黃河,是位於二水夾角之上的一個渭北普通村莊。

大伏六村位置大伏六村位置

歷史淵源

這個村的歷史基本無資料可考,但從部分情況分析,尚可看出一點端倪。譬如村中馬家家族,是元末明初(十四世紀末期)由韓城陳村遷移過來的。由此可見,本村歷史至少600年以上。該村還有一個大姓黃家,其歷史不得而知。
這個村為什麼叫大伏六而不叫伏五、伏七村呢?這個問題一點資料沒有。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可以解釋:北伏蒙村年事已高的87歲的老書記曹現宗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伏六這塊地方住的是伏羲氏的部落。它靠著黃河和徐水,不但取水方便,還可以從河裡打魚,塬畔的溝澗里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野果子,人們不愁吃的。有一天,男人們正在河邊打魚,有人一抬頭,猛地瞅見從很遠的黃河波濤中“忽——”地鑽出一匹馬,抖抖身上的水珠,就沿黃河岸向南飛奔而來。近看不是一般的馬,它身上一豁子紅,一豁子黃。大傢伙兒明白了,這是一匹龍馬!人們歡呼著,想把它捉住,左堵右截,把龍馬擋在了今天的東雷村南和北伏蒙村北之間的那條溝里,所以後來這條溝就叫“龍馬溝”。那溝尾今天已經伸到了大伏六村南,龍馬見人們擋得沒路可走,奮力一躍,就順溝坡奔上了塬,這龍馬跑上塬後,畢竟抵不住人多,還是被捉住了。人們請來了伏羲,伏羲端詳了一會,心裡像是悟出了什麼,高興地說:“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龍馬呀!”後來他根據馬身上各種顏色的不同位置,畫出了八卦,這就是後來書上說的“河出圖”的故事。伏羲想到了部落里的人出去採集野果或打獵,時常常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就用這八卦來代表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教給大家辨別方向的方法。他拾起一根樹棍,在地上畫了一個槓槓,說:“你們記著,這叫陽爻。”又畫了兩個短槓,連在一起和那個長槓一樣長,說:“這叫陰爻。我們把三個不同的爻摞在一起,可以擺成八種樣子,就把它叫成八卦,再用這八卦代表八個方向。只要記清早晨太陽升起的地方是東方,再把八卦代表的方向記清楚,就不用擔心迷路了!”後來周文王根據伏羲畫的八卦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周易》中稱卦中的陰爻為六,人們為了紀念伏羲,就把這塊地方叫做“伏六”。伏六地區的十三個村莊,村名都與伏羲畫八卦的故事有關。離伏羲畫八卦的地方最近的兩個村莊分別稱為“大伏六”和“小伏六”;傳說伏羲是雷神的兒子,便把大伏六東邊的三個村莊按方位叫做“東雷”、“中雷”和“西雷”;大伏六東南的兩個村莊叫“北伏蒙”和“南伏蒙”,意思是蒙受了伏羲的恩德;順著這個意思又把大伏六村西的三個村莊叫做“東蒙”、“中蒙”和“西蒙”;再從“陰陽兩爻”中取了“陽”字,從“八卦”中取了“坤”字,從六十四卦中取了“井”字,把離大伏六村稍遠的三個村莊分別起名為“和陽”、“坤龍”和“靈井”。民間為了好記,還把這十三個村莊名編成順口溜:“大小伏六,南北伏蒙,三雷三蒙,和陽靈井坤龍。”七十年代前,村南門洞上還有“伏羲畫掛處”五個大字。這就是大伏六村的來歷。
如果說大伏六村是伏羲的故里,那么,其歷史應在萬年左右。根據歷代史家的研究結果,上面的結論顯然是不能成立的。漢代史家司馬遷的《史記》里,‘從黃帝記起,不為伏羲作傳,所記伏羲有兩處,均系引前人所言。《太史公自序》: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封禪書》中借管仲言:“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慮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云云。”司馬遷治史嚴謹,由於當時對伏羲傳說語多讖誤,難以辨識,雖不否認,但記之存疑。”另外,據史學家考證,古成紀就是今天的天水。《漢書》中說道:“成紀屬漢陽郡,漢陽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歷來被稱為“羲皇故里”。 也有的資料說,人類始祖伏羲生於甘肅仇池、長於甘肅天水、歿於河南淮陽。而且,甘肅天水和河南淮陽有大量的文物在,大伏六村是爭不過的。
唯一有可能的是,伏羲部落的一個小首領或者是他的後裔在此生活過。
晉代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是一部專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跡的史書,所敘上起三皇,下迄漢魏。三皇首列伏羲,言伏羲功業:“繼天而王”、“作八卦”、“造書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禮”、“取犧牲以供庖廚”等。我們注意到,皇甫謐說:“女媧氏……承庖犧制度。……及女媧氏沒,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渾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凡十五世,皆襲庖犧之號,也就是都打著伏羲的旗號。如果是這樣,大伏六村的村名以及“美麗的傳說”也就能自圓其說。同時,伏羲的後裔作為八卦世家,生活區的選址不會是隨意的,而是要經過慎密推演的,而後安營紮寨。據馬宏先生說,伏六人傑地靈。清代著名詩人,被著名文學評論家王漁洋(士禎)讚譽為“關中三李,不如一康”的康乃心(太乙)就葬埋在小伏六村北,此處離他的故鄉合陽縣城後地巷二十五里。之所以跑這么遠的路選擇墓地,就是看中了小伏六這塊風水寶地。
合陽當地人習慣把大伏六村叫“伏里”,這個稱謂可能是伏六、伏里叫混了,抑或是伏里的稱謂更早。據說,唐朝時坊鎮叫“坊里”,時光流逝千餘年,老人們現在還是把坊鎮叫坊里。所以村鎮這種行政區劃性質的稱謂是很晚的事。總之,大伏六村及周邊村莊的名稱,與伏羲有關,與八卦有關。
伏羲氏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用陰陽八卦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和人倫秩序。伏羲氏造書契、正婚姻、教漁獵,結束了人們茹毛飲血、結繩記事的蒙昧歷史,開創了中華文明。龍馬負圖的故事有幾個版本,上述只是其中之一。
願大伏六村明天更美好!
----摘自馬先生《大伏六村淵源初探》

始祖墓志銘

始祖馬公 諱安然行二之墓
始祖馬公生於韓之陳村,所自出之祖 諱克明,生始祖伯仲二人。元季避亂,隨兄安福南遷於郃居伏六村。二世祖孝忠仍居伏六,及三世祖 青,洪武初遷於靈井,廼世居焉。始祖與兄同葬茲墳二世祖葬伏六廟頭地,與堂弟同瑩。天啟七年九世祖生員永駿集眾造譜,始樹碑碣於茲,及國朝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世祖生員 騉又集眾樹碑於二世祖瑩。自明迄今,代遠年湮,風雨蝕磨,字形蒙溷,族眾恐其久而愈蝕,後補砌舊碑,再勒新石,以重永長。
墳瑩 壹畝二分
峕大清嘉慶二十年歲次乙亥秋七月上浣九日合於同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