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守望者

夢幻守望者

《夢幻守望者》是一本對《麥田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的一份前所未有的觀察,揭示了塞林格神秘面貌的裂紋。書中披露賽林格私生活里的一些鮮為人知的隱秘,包括諸如害怕女性身體,年輕時練功不近女色,在家拿尿當保健品喝,在二戰中當過特工,曾與他親手逮捕的一個女納粹黨徒有過短暫婚史之類的事情,細節處引人入勝。

概述

本回憶錄很可能引起對塞林格小說在美國文學中的地位的重估,也給他在許多人眼中的神秘邊緣生活方式提供了一個維度。

基本信息

書籍作者:瑪格麗特·塞林格(美)
圖書翻譯:潘小松 劉曉潔 譯

夢幻守望者夢幻守望者
圖書出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圖書售價:32.00元
圖書類別:文學
圖書標籤:北京 傳記 經典 外國 塞林格
上書時間:2009-01-21
出版時間:2005-10 印刷時間:2005-10
開本:16開
頁數:373 頁

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 家史 1900—1955
1.“有時透過藍色的鏡子”
2.老鄉
3.雜工、裁縫、士兵、間諜
4.分離的心性功能
5.我們會閂上門的
6.隱居
第二部分 柯尼什 1955—1968
7.夢幻孩子,現實孩子
8.林子裡的寶寶
9.跨越邊境
10.狙擊手
11.“無論生命怎樣無數,我發誓要拯救他們”
12.模糊的感覺
13.她在那兒日夜編織
14.卡米洛特之行
15.新兵訓練營與冰茶
16.鳥兒與蜜蜂:希區柯克式的
17.完美的十
18.地下筆記
19.“用愛來稱呼”
20.安全的港灣:往來島嶼間歇的地方
第三部分 柯尼什的彼岸
21.孤島歸來
22.聖誕節
23.仲冬
24.天堂里的春天:生產者
25.伍茲托克
26.失去的精神支柱
27.志趣相投的人
28.嬰兒消失了
29.心靈的避風港
30.“泛舟伊甸園”
31.落水的女人
32.上下快車道
33.編織自己的生活
34.醒悟
後記
譯後記

前言

引言
夢幻,書本,各是一個世界……
有著血肉般相互依附……
——威廉·華茲華斯
《個人談話》
我是在一個幾乎沒有活人的世界裡長大的。柯尼什,我們居住生活的地方,樹木蔥鬱,荒無人煙,最近的鄰居是一組七塊青苔覆蓋的墓石,那是我弟弟和我一次在雨中追蹤一隻紅色的蠑螈時發現的。兩塊大墓石腳下是五塊小墓石,表明很久以前一個家庭的逝去。我父親不鼓勵活人來訪到了這樣一個程度,一個外來的人朝里看一下,也許觀察到的是一片與世隔絕的荒原。正如我父親筆下的人物之一雷蒙·福特曾在詩中寫道的:是“顛倒的森林”;“不是荒原,而是一片顛倒的大森林,綠葉都在地下。”我童年的時候信不信由你的故事聽得很多:樹精啦,仙女啦;一肚子想像中的朋友,一肚子關於太陽東邊、月亮西邊之地的書。我父親也編織人和動物的故事,這些東西陪伴我們度過那段歲月。母親成小時地讀書給我聽。多年後,我讀到父親筆下的人物霍頓·考菲爾德夢想某日在這樣一個地方養育小孩,“我們想把他們藏起來。”他說道,在森林邊他的小木屋,他和妻子會買許多書給他們,教他們讀書寫作。
然而,在現實生活里,這是夢幻與噩夢糾纏在一根蛛絲上的世界;這蛛絲線是我父母編織的,沒有現實的堅實基礎;假如一個人倒下,是著不了地的。我的父母親做著美麗的夢,但卻沒有技巧把美麗的夢從空中摘下來,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開花結果。我母親生我的時候還是個孩子,她仍舊是個有著夢幻的人,並且像麥克白夫人,許多年裡受夢遊的折磨。我父親,一個虛構故事的作家,也是個有著夢幻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他連自己的鞋帶都系不好,更別說提醒女兒別跌倒了。
在我父親眼裡,虛構的故事、另外的世界、另外的現實比活著的動植物,比有生命的血肉更真實。我記得有一次我們一起從他的起居室窗外望去,收入眼底的是美麗的田野和森林,窗戶框出一片農場和消失在遠處的群山。他在畫面上揮了揮手,像是要把它抹去,說:“這一切都是空幻,都是幻象。不奇妙嗎?”我沒說什麼。但是,對我這種為堅實的土地一樣的東西努力奮鬥了很久的人,想到腳下的實地消失,無底無盡地下落,是怎么也奇妙不起來的。暈眩,毀滅,恐懼,是我想到的詞兒,而當然不是奇妙。這是顛倒的森林裡陰暗的一面。
我在一個既可怕又美麗、失去總平衡的世界裡長大。也許人類的情形部分就是這樣的:孩子們長大成人,一定想擺脫父母夢想他們興許變成的樣子,為的是看看自己究竟怎樣,或希望怎樣。對我母親而言,對我姑姑而言,對我自己而言,這項使命幾乎讓我們溺水身亡;我們依附在父親夢幻里的花環上太久了,像血肉相互依附。
雷歐提斯 淹死了!啊!在哪兒?
王后 在小溪之旁,斜坐著一株楊柳,它的毿毿的枝葉倒映在明鏡一樣的水流之中;她編了幾個奇異的花環來到那裡……她就連人帶花一起落下嗚咽的溪水裡……她嘴裡還斷斷續續唱著古老的謠曲,好像一點不感覺到她處境的險惡,又好像她本來就是生長在水中一般。可是不多一會兒,她的衣服被水浸得沉重起來,這可憐的人歌兒還沒有唱完,就已經沉到泥里去了。
(《哈姆萊特》第四幕第七場)
我父親曾經對一個朋友說,對他來講,寫作與探索啟蒙是分不開的,說他打算把生命奉獻給一部偉大的作品,說這部作品會是他的生命——彼此不可分割。在現實生活中,當他自己想同人在一起的時候,會很有趣,有濃烈的愛意,會是你最願同他在一起的一個人。然而,對這樣一個生活在幻境的人,一旦活人妨礙了他的工作,打擾了他的神聖探索,那便是褻瀆聖靈了。我直到快中年時才打破沉寂,打破這家庭的偶像,這偶像守護著數代令人作嘔的秘密,真實的和想像的秘密。我才開始給這個家帶來一些光明和新鮮空氣,這空氣如柯尼什的微風一樣完整,賦有生命。
我兒子出生後,我迫切需要穿過魔幻的世界和瘴氣熏天的世界,穿過歷史和虛構的故事,看看到底什麼是真實的,什麼不是;什麼值得留存並作為寶貴遺產傳給我兒子,什麼是我想濾掉的。正如掛在印第安人床上的守望夢幻之物濾掉噩夢,把噩夢從網中濾掉,讓美好的夢順羽毛滴到他熟睡的額頭上。
霍頓在《麥田裡的守望者》開頭說:“我要是細談我父母的個人私事,他們準會大發脾氣……特別是我父親。”儘管我這樣想,但我家的女人在我斗膽問起她們的故事時卻慷慨得讓我吃驚並感念,我的母親和我唯一的姑姑都是這樣。我父親許多年前忠告過一個學英語的年青女學生,說沒有他的積極合作,她的論文作業會寫得更好。我也順從了父親的忠告。他彬彬有禮地對那位女學生說,謝謝她的好意。然而,(他對她道)你要的傳記事實都在我的小說里,以一種形式或另一種形式,包括你問及的那些痛苦經歷。我回顧了一下與父親在一起的生活,閱讀並研究了我父親的平生著作,加上與姑姑和母親的多次長談,據此組拼了塞林格家“諸事種種”的故事。也許它像一條胡亂拼湊的被子,興許也還恰如其分。

後記

這是我從事翻譯以來第十本譯作了,卻忽然發現“譯後記”無從寫起。因為,一般意義上的“譯序”或“譯後記”是讀者讀一本譯作的鑰匙,也是譯者向讀者交代翻譯緣起的方式。然而,就《夢幻守望者》(dream catcher)而言,除了知道作者是美國作家、《麥田裡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的女兒外,我們並沒有更多的信息可以供給讀者。美國版(Washington Square Press)原書封底的簡介以及書前報紙評論摘要除了誇讚的套話和誤導讀者的字眼,對讀者有幫助的東西並不多。我想作者瑪格麗特·A·塞林格(Margaret A.Salinger)也會同意我的看法。
平心而論,這是一個作家的女兒寫的回憶錄,並沒有什麼新鮮刺激的東西。這本書的長處是一個女兒觀察、體驗作家父親為人處世的感想。世人對塞林格的隱居和他對待女人及婚姻的方式感到神秘莫測,女兒告訴大家是怎么一回事。她的結論是:假如你崇拜一位作家,就去讀他的作品,千萬別以為他的日常生活也像夢幻世界裡一樣。瑪格麗特對父親躲避在夢幻世界而不顧家人很不以為然。書評界所謂“寫得很不堪”,其實沒有那樣誇張,瑪格麗特還是以她的父親為自豪的,這從字裡行間能夠看出來。
“別傳就是自傳”。《夢幻守望者》更多的筆墨是在寫作者自己的成長過程、感情歷程。關於家史,因為作家父親閉口不談,所以開篇的信息不多。倒是“附錄”里她的表叔提供了塞林格家族的許多情況。作家塞林格不但對家史諱莫如深,對各種採訪也避之唯恐不及。幾十年里不再發表新作,生活方式與世隔絕,這都是關於他的各種“神秘”傳聞的起因。推其實,這不過是一個藝術家選擇的生活方式罷了。《麥田裡的守望者》給他提供了不多賣文的條件,不喜應酬也就不去懷著功利目的或者虛榮心去應酬了。我很羨慕他有選擇的自由。
這是文學大師的女兒寫的回憶錄,但是你不要指望讀出一本文學經典來。儘管瑪格麗格也博覽群書,喜歡引用詩文,畢竟她還不是文學家。小女子的瑣碎也是本書的特點之一,或許因為這一點,對文學沒興趣的讀者倒想翻開看看。有一點我敢肯定,讀這本書不一定非要把《麥田裡的守望者》找來讀。
塞林格夫婦對子女成長過程中偏頗的教育方式是這本書反覆強調的。作者對自己父母有些方面的“長不大”是深引以為訓的,這是本書的主旨。願天下父母在追求各種成功和夢幻之前,先處理好家庭生活,這已然成為《夢幻守望者》的作者一種根深蒂固的理念了。她寫這本書的出發點就在於此。翻譯這本書除了因為是塞林格女兒寫的回憶錄,也考慮到這方面的借鑑價值。我對生活和寫作別出心裁的作家情有獨鍾。曾經翻譯過的幾位作家都是這種“怪人”,說來也是怪事。
感謝劉曉潔同志在教書的百忙中替我承擔了八十頁原文的翻譯。感謝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韓敬群、莫常紅、趙雪芹諸同志為編輯此書付出的辛勞。本書的錯誤和不妥,責任在我,希望讀者賜教。
潘小松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12.模糊的感覺
去年我提到的我心中的那兩扇蠱惑人的小門遠未關閉,再忙活一年左右也許會潮頭調轉。假如我自己能說了算,我會高興地將小門關上。一個人的正常狀態和上賜的平和心靈值得微露曙光經受磨難的時候不多,只有在三四種情況下才值得,比如目前這種情況。
——《1924年哈普沃斯月16日》
西穆爾在從軍營里發出的信中給所有各種各樣的人提出建議,他的根據是這些人的過去和未來,並且有十足把握覺得自己的看法正確完美。比如,他告訴自己的母親在次年某日之前別退出跳舞生涯;建議三歲的雙胞胎弟弟如何“選擇職業”;在信中討論學校保健護士的貞操問題並提出建議;討論七歲的住校生以往酗酒的弱點並提供建議;等等等等。西穆爾喜歡預測命運溪流的漲落,並且滿有述說昨日新聞的把握,而不像氣流學家那樣盡最大努力地保持謙遜。
他那模糊感覺的體驗和我的差距之大有如我們三年級時閱讀的東西之別。我總是不信任自稱與上帝保持熱線聯繫、能完美地感知上帝旨意的人。我的經驗是大部分模糊的感覺像現實生活中其他東西一樣不完美。有點像戰場上的無線電傳送,幾乎永遠無法清楚地獲得訊息。即便是清楚地收到,也是無關緊要的怪內容。比如,有一次在鑽井之前我模糊地感覺到我家水井的深度。幾年裡,我家一直用水龍頭流出的那點銹水,量出得很少。我父親終於同意不再用泉水注的那眼井,往下挖至基岩,弄一口自流井。對這筆開支他不太高興,尤其是路旁他的新屋正蓋頂呢(他發現車庫上方的小單元不夠用了)。鑽井的人來了,說:“也許要往下鑽一兩百英尺呢。那么著,還不能保證有水。你家地下岩石層挺厚的,知道嗎?”
“你從哪兒開始鑽呢?”爸爸問他。
“還不知道呢。先得用探水杖測。”
鑽井人量了幾棵我家的樹,找到他要找的結結實實一處丫形枝,卻有韌性。他從口袋裡拿出一把折合刀,把樹枝砍了下來。接著他慢慢地有意識地拿著棍子在我家地上走過,兩手分別平舉著兩叉,一副自如的樣子。
我父親一聲不吱地驚訝,一副新手問誰是你師傅那種尊敬模樣:“你怎么知道如何測水?”
“我媽媽是個測水師。我在你女兒的年齡時就教給我了。”
那根測水棍微微開始搖動,棍鼻慢慢開始指向地上。“看見了嗎?那兒下面有水脈,但不旺。還得接著來。”過了一陣兒,他發現一個自己喜歡的水脈,停了下來,“這個才叫好呢。感覺到了嗎?”他把棍子放到我父親手上。“不,哪像那樣,你得往外拉。不能太過,否則棍子會裂開,但勁兒太小又感覺不到它拉你。”
爸爸和我花了幾個下午在我家地上測水,真的感覺到棍子在拉你。當然,是在鑽井人選定的區域。幾天后他帶著設備回來了,我們全家站在周圍觀看。他猜得挖大約250英尺。我們每人猜了個數,我母親把它們寫下來看誰猜得最接近。我父親猜得挖300英尺,母親說200英尺,我弟弟說4英尺,不是巧合,他當時四歲。而我呢,說是98英尺。
98後不到一英尺,我們挖到水了。鑽井人沖我點點頭,做一個“向你致敬,孩子”的姿勢,然後說:“傑瑞,你家有個能測水的小巫婆。”在許多人家看來非同尋常的事對塞林格家來說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包括我自己在內。或者,一如鑽井人和他的家人能測水,他們想當然以為有些人就有這樣的天賦。當你知道會是98英尺時,只是一聳肩確證一下,就像在學校做的大部分“試驗”,已然知道結果該是怎樣。這些“模糊的感覺”完全不同於發現時說“我發現了”的體驗,或者像偶然贏了一場比賽的激動;而像是當我猜測出——我事先並不知道——城裡拍賣會上一個罐子裡的大理石子數量後不得不保存它們,因為我猜得最接近。
然而,在這漫長的乾旱日子裡的一個夜晚,這模糊的感覺之“門”事關緊要了。那一整個星期我都有模糊的感覺,反覆看見草坪上的聖誕樹像是在爆出火焰。我想這種敏感是因為不時感覺到危險所致。你學會沒有耳朵也能聽見東西。我像一隻野生動物,從大地的氣味和空氣的感覺中能感到危險來臨。那晚,我感到空氣中有電,電使我胳膊上的毛倒豎。我躺在黑暗中的床上靜觀著。
我母親給我家的房子弄著了火。我聞到了煙味兒,於是衝進小弟的房間,語氣平穩地道:“麥休,醒醒。我們得離開這兒。”媽媽也許喊了聲“著火了”。我不知道。我全部注意力在我的小手上,把我倆安全地弄出前門。我當時不知道麥休是睡著還是醒著。有時他半睡半醒夜裡走進我的房間,靠牆尿尿,以為自己是在浴室什麼的。我於是緊緊抓住他,憑感覺摸索下樓到前門近前的著陸平台,平台下廚房附屬處的另一排樓梯已著了火。我母親在火焰的另一邊。她喊叫:“去找爸爸。我得叫消防隊去。”我記得當時我想站在她那兒打電話簡直是荒唐,火很可能蔓延,假如真的蔓延,連去門那兒的安全通道都沒有。我把貓轟出門,它們逃脫了,我鬆了口氣。我跟著貓走進殘夏的夜,手裡緊抱著我弟弟。
我父親的新房子大約離這兒有半英里,在陡峭的石土路下。在兩座小山的峽谷間,路是如此之黑,我只看見眼前的星光,絕對看不見別的東西。鄉野的黑暗。住在城市裡我最喜歡的東西之一是永遠也不會看見這種迷茫的黑暗。我倆穿著睡衣光著腳。麥休踩著塊尖石頭,哭了起來。我跟他說話並唱歌給他聽,這樣他就不害怕了。我們來到爸爸的房子裡,告訴他家裡著火了。他跑了過去,事後得知他和媽媽舉著家裡的消防栓滅火,顯然是半個多小時之後消防車才來。那晚某個時候,爸爸從火中回來帶我們去普萊恩菲爾德那兒瓊斯家,一邊朝房子周圍看。我不知道媽媽在哪兒。她事後告訴我她沒有離開房子,因為擔心有人搶劫。爸爸一定是從家裡給我拿了些衣服,因為我第二天去學校時衣服味道很難聞。我的衣服並沒燒著,但衣服的味道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很難聞。
沒有人承認,也沒有人指控。我估計是母親放的火。我也許錯了,她現在說我錯怪了她,但當時,我從未想過這是場意外事故。幾天后我跟父親講經過時眼睛骨碌轉地提到母親說她聞見怪味,估計是我的“爬蟲”,也就是放在爐子裡烘烤的那種塑膠玩具蟲。
雖然消防人員斷定說火是從廳里壁櫥開始燒的,他們推測也許是燈泡碰到了睡袋,引燃了它。而母親自己至今否認她與著火有關,也許她說的是對的。爸爸跟我看法一樣,但理由不同。他認為是她放的火,理由是著火的地方。大廳壁櫥是她放自己衣服的地方。他說她放火是因為想要些新衣服,而他不願花錢買。這隻證實了他對女人為虛榮會作出任何事的看法。
一旦工人重修房屋取得了些進展,爸爸來把我和弟弟從收留我們的鄰居那兒接走。他在一處懸崖峭壁把我們撇在房子前,獨自回去工作了。
房子底層掏空了,樓梯看上去很嚇人。浴室里的燈罩、牙刷和其他東西都燒化了,一團扭曲的黑塑膠。沒有一樣東西是像樣的。我發現火掃蕩屋子時小沙鼠們困在籠子裡了。我想著它們無法逃藏的情形。
P144-P147

作者簡介

傑羅姆·大衛·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 )美國作家,他的《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 出生於紐約城一個富裕的猶太商人家庭。 1942年從軍,經一年多專門訓練後,赴歐洲做反間諜工作。1946年復員回紐約,專門從事寫作。 1940年發表處女作,到1951年出版長篇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止,十多年中曾發表短篇小說20多篇。《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後,塞林格一舉成名。此後他隱居新罕布夏州一鄉間小屋中,外築高牆,離群索居,成為著名的遁世作家。在這以後,幾十年來,據說他每天在一間只有一扇天窗的斗室中辛勤寫作,但迄今拿出來發表的只有編成兩本中篇集的4部中篇小說和1部短篇小說。
瑪格麗特·塞林格(Margaret A. Salinger, 1956- ),塞林格之女。

媒體推薦

塞林格女兒講的真故事跟他的小說一樣迷人,這裡有信息使我們不禁改變自己對塞林格作品的預估,有些想像還被放大了。這本回憶錄很可能引起對塞林格小說在美國文學中的地位的重估。本書給他在許多人眼裡的神秘邊緣生活方式提供了一個維度。
——《紐約時報》
新出爐的講述全部事實的回憶錄,揭開了八十一歲父親古怪私秘生活的蓋子。對J.D.塞林格迷和學者來說,這些細節引人入勝。她給父親作品中的自傳成分加了明顯標誌並且在心理學上提出敏銳見解。
——《紐約郵報》
《夢幻守望者》揭示了塞林格神秘面貌的裂紋。
——《沙龍網》
瑪格麗特·塞林格的作品顯示了女人的觀察力靈巧地套用於男人的寫作時所具有的光輝。很少有回憶錄能這么讓讀者反思一個著名作家的小說整體,這本回憶錄是塞林格評論里浮出的最好的書之一。
——《學術寫作評論》
美國最著名的在小說里創造早熟孩子的人,生了個傑出的女兒,這個女兒尚有道德神經纖維,證明能經得起J.D.塞林格血肉之軀的挑戰,也經得起他深藏不露的神秘的挑戰。佩吉是解讀父親作品的大師,細讀作品時有平衡技巧,善於解出父親的創作動機和行為。這本書傑出之處在於:在描述自救的過程中,作者解構了塞林格神話。
——《里奇蒙時報》弗州分印點
對國內最受人崇拜、最隱秘的作家之一的一份前所未有的觀察。
——《今日美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