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山旅遊風景區

夢山位於新建縣石埠鄉境內,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東距南昌城30公里,南接大片的松杉林,西與西山萬壽宮景區相近,北有蕭峰嶺為屏。

夢山南昌市一個較大的旅遊景區,地處市郊30公里,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青山綠水,風景多彩,盛夏氣候涼爽。景區有20多個風景點,是一個美麗的旅遊風景勝地和避暑山撞。三國末期,劉備玄孫劉護之母羅氏託夢真靈,“有求必應”傳名中外游香客。景區中有始建於晉朝仍保持原樣的“夢山石室”和“朱權墓”,迄今已知將修明朝最大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第一十六個兒子寧王朱權之墓。屬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廟宇亭閣留下了許多石刻碑文、詩詞和對聯,供遊客鑑賞。景區基本上能解決遊客的吃、住、游、娛。幾年來,接待遊客100餘萬次收入達幾百萬元,取得了較好 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
 

好漢坡

夢山西側登山之處,有一條新修的石級路,寬一點二米,高四百二十級,兩旁有朱漆欄桿,從山麓望去,有如登天之梯。梯頂有一軒昂飄灑的翠峰亭。過亭仍是石路延伸經望月坪夢娘娘廟,通向罕王峰上的罕王廟。在好漢坡上舊有的一條遷曲石路,也仍然可用。 

翠峰亭

古式六角形,周圍可坐,在夢山山脈西巒,好漢坡頂上,為觀景勝處,也是遊人登山中途憩息之所。臨此亭中,居高望遠,憑虛御風,心曠神怡,有飄飄欲仙之感。人語其中,聲波蕩漾如在瓮。 

望月坪

處在與夢山頂相連的一塊山頭平面上。據說,在古時,這裡周圍森林茂盛,竹翠松蒼,四季濃綠,簇擁著這一塊高突的石質礦地。罕王劉護隱居夢山時,常同其母氏(“夢娘娘”)等來此望月。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罕王,就把這裡稱“望月坪”。現在坪中,建了一個高九米的“望月樓”。夜登此樓,東望月出於南昌城畔,但見萬千電燈閃爍於天海之中,擁著一輪飛鏡徐徐上升,有如“銀漢無聲轉玉盤”;西瞰星影於夢山水庫,只見落天星斗灑於湖底,天上地下交相輝映,宛似“人在蓬萊仙鏡中”,幽難言狀。

魁星閣

在夢娘娘廟的不遠處。原來是一幢佛堂與僧房,後來成了私塾學館。

傳說清乾隆時大學士胡中藻(夢山附近人)曾在這裡讀書,但他“讀了三年書,讀不清‘人之初’”(註:指過去的啟蒙讀本《三字經》)。一天,他突然昏倒在地,口吐鮮血,後甦醒過來,從此學業猛進,得中進士,成為有名的大學士,由此人們就把這個房稱為“魁星閣”。該閣早毀,現於原基上建了招待所,名為“遊仙居”,遊人似“遊仙”,宿此如臨“仙居”,別有一番幽靜舒適之感。 

“夢娘娘”廟

為全山規模較大的廟宇。其正殿供劉護之母羅氏偶像,即“夢娘娘”。殿閣上方供觀音菩薩偶像,蓋由佛家供奉所致。殿旁兩廂設夢房十數間,男左女右,每間有夢塌一具,供求者“眠夢”之用。

傳說是因劉母以山果飽士卒與安眠人夢,又南宋時新昌舉子姚勉赴臨安應考,宿此得夢:劉母指“片犬肉置於一兀之上”,實為“狀元”二字。後恰中“狀元”,“果符其夢”,遂專來拜謝夢娘娘,並捐資造廟,取名“夢娘娘”。後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成為二重直進的大廟。

罕王廟

在夢山最高峰頂上。廟內祀三王偶像,正中為罕王劉護,左為其舅英毅乾羅鏗,右為其弟廣順王。廟前下方五十米處有石刻把門將軍何唐、李發二人石像。何、李均為罕王當時之裨將。罕幹事跡,前已介紹,可以參看。唯原廟較小,明嘉靖年間於此擴大改建,並築圍牆,清同治年又行修理,於廟右側建前後兩重,後又屢有修建。千餘年來,朝拜者甚眾,香火終年不絕。

夢山石室

緊靠罕王廟後,有座以石條石柱仿木結構的石屋,始建於代。正室房頂為四坡九脊,用青石板蓋頂,梁、柱、斗拱和基均為花崗石。室寬5.7米,進深5.69米,高3.9米,屋內有石柱16根,四周無窗,唯一大門朝西偏南,有台階數級。1959年,為保護古蹟,在屋面用土瓦、青磚護頂,四周加砌磚牆,並定為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唐代進士施肩吾曾在此發現一天然石室,僅可容一人蹲坐,常來坐讀,故稱施肩吾石室。又傳明朱元璋之十六子朱權常來夢山與僧人題詩對句,於罕王廟後將施肩吾石室改裝,後人雕朱權石像置於室中,以示紀念,故又有人稱此為“朱權石室”。

幽篁琴趣

在山頂罕王廟旁的一片茂密竹林,有一條石徑通“罕王廟”與“獅涎泉”、“理妝檯”。人入其中,但見翠竹蔽大,風鳴如琴。林中幽靜嫻雅,坐在路旁石凳上,如仙似醉,饒有一番情趣。

獅涎泉

在罕王峰下東半山處。泉水清徹冷冽,飲之可清心解暑,延年益壽。同此山原為獅子峰,當地人便將此泉名之為“獅子流涎”。廟中僧人取水飲用,終年不竭。此泉水一擔較一般水為重,碗盛可堆出幾毫米,故又稱“夢山仙泉”、“長壽泉”。

決戰場

在天寶洞嶺和夢山之間的一片開闊地面。據傳當時附近有藩沅寨之草寇,常年侵擾周圍山村百姓。劉護立意為民除害,曾在此地與之決戰數日。現在這裡已建成為人工湖,既是灌溉萬畝農田之蓄水庫,又是遊人盪艇、游泳和垂釣的好湖池。其水清瑩澄沏,沁人心脾,泛舟其上,其樂無窮。

澤頭廟

在夢山西面的山腳平坡上,臨近當時平藩決戰的戰場。劉護被封罕王前,(公元313年農曆九月初一)在平滅藩沅寨草寇的決戰中,親率數百上卒沖向山下與敵激戰,坐騎被亂箭射傷,人被劈於馬下。敵首將也被射死。時當午,雙方仍殊死拼搏,屍橫遍地,寨寇被平滅,之後鄉民為祭祀為民除害而被割了頭的劉坡護,便在劉護駐地下的這平上建立“澤頭廟”,取恩澤頭領和紀念他被割了頭之意而名。廟房為兩進磚木構築,後面相連建有守廟道人住膳房。主房後進坐有劉護的塑像,安上了鐵頭,常有三四道人守奉,鄉人並定農曆每年初二日為廟會日,屆時四方民眾匯聚於此,燒香祭祀,交易娛樂,熱鬧非常。劉護被封為罕王后,又在山上建起了“罕王廟”。“澤頭廟”解放後被拆,後來這裡建了水庫管理所。
返回:南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