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王廟

罕王廟

夢山原名罕王峰,在新建縣境內夢山湖畔,此峰山勢險峻,綠樹成蔭,是現在南昌著名的風景遊覽之地。

夢山最高峰頂上。廟內祀三王偶像,正中為罕王劉護,左為其舅英毅乾羅鏗,右為其弟廣順王。廟前下方五十米處有石刻把門將軍何唐、李發二人石像。何、李均為罕王當時之裨將。罕幹事跡,前已介紹,可以參看。唯原廟較小,明嘉靖年間於此擴大改建,並築圍牆,清同治年又行修理,於廟右側建前後兩重,後又屢有修建。千餘年來,朝拜者甚眾,香火終年不絕。

歷史傳說

 
據史所載,在晉朝炎興元年(公元263年),蜀國為晉吞滅後,劉備之孫劉護,攜家眷自四川避難至此,此處地形險要而又隱蔽,決定在此結寨踞守。劉護的母親羅氏,見大勢所趨,勸劉護歸順於晉,後劉護得封為廣惠王,其母羅氏封為協慶夫人。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東吳又被晉所滅,殘軍敗將逃避新建西山藩源,與地方匪盜勾結作亂,後為劉護所滅,被當朝封為罕王,原所居住的山峰也賜名罕王峰。劉護之母羅氏,常以山果感人入夢,民間百姓因此常至此求夢,久而久之,羅氏被稱為“夢娘娘”。遂又將罕王峰稱夢山。
至南北朝梁代天監年間,雲遊僧李月鑒在夢山結廬並報請當時江洲都督王茂為劉護建廟塑像,從此罕王峰便有了罕王廟。
罕王廟建立以來,香火一直很盛。唐憲宗時,有一進士姓施名肩吾,棄官隱居梅嶺,常邀友人同登夢山遊玩,一次偶見罕王廟後有一石洞,洞的面積恰好只容一人,為此將洞命名為施先生石室。
關於“求夢”一說,有許多有趣的民間傳說,相傳南宋寶佑文年(公元1253年),奉新縣有位舉人,名叫姚勉,在赴臨安趕考途經夢山,聽說夢山求夢靈,便連夜上山,夜宿罕王廟,果然得金榜高中的好夢,當年即中頭榜
狀元”,在回鄉省親途經罕王峰,特捐建一所“夢娘娘宮殿”供奉劉護之母羅氏。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夢山與夢娘娘,從此便聞名遐爾了。
清、明時期是夢山香火最盛的時期。罕王廟的和尚與登山求夢的一些文人學者結為知己,他們在罕王廟唱和詩句,晚清立憲人物文廷式也是夢山罕王廟和尚的好友,他們一起賦詩書聯,切磋棋藝等,故夢山的名氣愈來愈大,張勛也因追慕同鄉姚勉在夢山得好夢發跡,親謁夢山,現在上夢山的一條登山石道;便是他所捐修的。
罕王廟為磚木結構,前後有兩重殿宇,用16根石柱支撐,建築藝術極為精巧。
夢山周圍環境幽僻,花香鳥語,溪水長流,是個難得的世外桃源。
近年來夢山的遊客有港澳同胞,也有外籍嘉賓,還有市民與鄉民,他們有的是求子,有的是求官,有的是求財,小小的罕王峰,已是名揚四海的旅遊勝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