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洞風景區

夜郎洞風景區

夜郎洞風景區位於貴州鎮寧自治縣境內。景區以溶洞、天坑等喀斯特殊性貌自然生態為主要特色。曲徑通幽。與布依族石頭民族風景點和黃果樹風景區連成一線。夜郎洞風景名勝區是貴州省新近開發的風景名勝區,傳說夜郎王曾居住於此而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夜郎洞風景區夜郎洞風景區
夜郎洞風景區位於貴州鎮寧自治縣境內,在黃果樹大瀑布上游15公里處,與石頭寨景區相連,面積9平方公里。景區以溶洞天坑等喀斯特殊性貌自然生態為主要特色,分布景區內神奇壯觀的夜郎洞、石花洞、蜂子岩洞等大大小小溶洞組成了獨特的溶洞群,加之多姿多彩的夜郎民族文化,是深藏地下精妙深邃的瑰寶。溶洞內地下潛流相互貫通,乘船觀賞水洞奇景,再登入旱洞品味仙境金雕玉琢的宮殿和石花、密集的石柱林,讓人流連於美妙絕倫的夜郎地下迷宮。

據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在9月初的瀑布節期間,已有大批捷足先登的遊客來到夜郎洞。布依山寨中的農家樂也陸續開張,農家飯桌上的竹筒飯、臘肉、血豆腐和具有千百年歷史的蠟染工藝已經被客人“先睹為快”了。另外,一定要見識的是被譽為“聲音的活化石”的“八音坐唱”。
距貴黃公路和320國道分別為15公里和17公里的夜郎洞,與布依族石頭民族風景點和黃果樹風景區連成一線,總面積9平方公里。該景區有神奇壯觀的夜郎洞、石花洞、蜂子岩洞、響水洞等大大小小的溶洞組成的溶洞群,以及天坑、燕峰斜崖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勝景雲集,水旱溶洞景色各異,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中一個特殊的溶洞群景區。

景區景觀

曲徑通幽處。難得的是,這裡沒有熙熙攘攘的遊人,盡可怡然於天地山水之間。夜郎洞口是一巨大天橋,伏流由洞中湧出,現已探明洞內縱深1000餘米,溶空總高近百米。共分三層:第一層為水洞,第二層和第三層為旱洞。
第一層水洞可通船890米,遊客划船進洞,只見水洞蜿蜒曲折,岩壁如擊案欲倒的狂瀾,在即倒而未倒時凝面成形,充滿著瞬間之永恆的動靜效果,而鋪陳成列的岩溶,有形態各異的石柱、石鐘乳、石筍等。
第二層旱洞由五個大廳組成。第一廳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人形石乳,如眾仙聚會,又似迎賓的禮儀方陣。其後有發育良好的連石壩形成的天然“蜿蜒長城”,密密麻麻球狀堆積而成的“龍珠圓”,石花斑斕、千褶百皺、琳琅滿目的“金庭玉閣”等。第二廳最為精華的部分是一叢叢怒放的“靈芝”,矮枝肥葉,從葉到莖部閃閃發光。第三廳更是絕妙佳境,門廳是一塊被指為巨石上托著的一座金雕玉琢的宮殿,四顆溶跡斑駁的石柱,像蟠龍一樣,組成骨架,金黃玉石交相輝映。廳中還有神似“昭君出塞”的溶石。第四、第五廳石柱、石筍、石鐘乳密密匝匝,柱如樹幹,石旗如枝,石花如葉似果,而飄飄然的芍幔如悠哉悠哉的林中天使。

第三層旱洞洞體高大寬闊,大量岩溶發育似樹,樹冠伸展,陰及面廣,燈光下五彩斑斕,有置身世外的享受。
說到夜郎,不得不提雙洞。雙洞位於夜郎洞西北面1.5公里處,洞口與地表垂直,形成天坑。經初步考察,兩洞相通,洞內有8個大廳,各種形態的岩溶堆積物豐富。距夜郎洞口西南3公里處,響水河洞天坑成橢圓形,坑口噬軸為250米,短軸140米,坑深280米,坑底長軸180米,短軸100米。坑壁似橫生斜長的灌木雜草,奇巧如畫。底部有地下河,是夜郎洞伏流的上游。坑內的樹叢中棲息著八哥、喜鵲、斑鳩等數十種鳥類。
另外,燕峰斜峽、麻元水庫與黑石林屬於一個風景區。斜峽高度約250米長,峽長300米,峽壁的岩石上灌木叢、藤蘿搖搖欲墜,崖中部的裸露岩壁是燕子安巢落戶的地方,常年不離;麻元水庫呈橢圓形,水面60畝,四周灌木,蔥蘢一片,適宜消夏垂釣。底部有地下河通過,有落水洞 、漏斗和塌陷的溶潭
經調查統計,普里山風景區內有代表性的可供旅遊開發的地表景點很多,夜郎洞中旱溶洞景點37處,其中一級景點7處,二級景點11處,三級景點19處。
掩映於綠水翠竹中的上洞村、戈雞村、普里新寨的石頭建築與麻元河、喀斯特孤峰、殘丘、山間良田等,在不到兩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形成了一幅依山傍水的布依田園風光。更令人回味的則是獨特而濃郁的民族風情。

貴州省安順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