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

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

《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載於《全唐詩》的第216卷。這首詩是杜甫於天寶十四載(755年)在長安所作。先敘許十損精禪理;再言聽許十損誦詩;後讚許十損,歸結夜聽之意。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

許生五台賓 ,業白出石壁 。余亦師粲可 ,身猶縛禪寂 。

何階子方便 ,謬引為匹敵 。離索晚相逢 ,包蒙欣有擊 。

誦詩渾游衍 ,四座皆辟易 。應手看捶鉤 ,清心聽鳴鏑 。

精微穿溟涬 ,飛動摧霹靂 。陶謝不枝梧 ,風騷共推激 。

紫燕自超詣 ,翠駁誰剪剔 。君意人莫知,人間夜寥闃 。

作品注釋

《水經注》:五台山,五巒巍然,故謂之五台。此山名為紫府,仙人居之,其北台之山,即文殊師利常鎮毒龍之所。

《寶積經》:若純黑業,得純黑報,若純白業,得純白報。【朱注】《翻譯名義集》:十使十惡,此屬於罪,名為黑業。五戒十善,四禪四定,此屬於善,名為白業。《續高僧傳》,曇鸞,雁門人,家近五台山,年未志學,便往出家。大通中,游江南,還魏,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今號騖公岩。

《舊唐書》:達磨傳慧可,慧可嘗斷其左臂以求法。慧可傳璨,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

【朱注】《維摩經》:“一心禪寂,攝諸亂意。

應璩詩:“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階。”經又云:“有方便,慧解;無方便,慧縛。”

《左傳》:賓媚人曰:“若以匹敵。”

離群索居,見《禮記》子夏語。

《易·蒙卦》:“九二包蒙”,“上九擊蒙。”

《詩》:“及爾游衍。”游衍,優遊寬衍也。

孔融詩:“高談滿四座。”《項羽傳》:“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註:“分張而易其處。”

《莊子》:“輪扁斫輪,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又曰,大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朱注】司馬云:拈捶鉤之輕重,不失豪芒。或云:江東三魏之間,人皆謂鍛為捶。

諸葛武侯表:“清心寡欲。”《史記》:“冒頓作鳴鏑。”註:“髐箭也。”

吳邁遠詩:“精微貫穹旻。”《淮南子》:“四海溟涬。”《帝系譜》:“天地初起,溟涬濛鴻。”舊注引《莊子》“大同乎涬溟”,非。杜公不肯倒用也。

沈佺期《祭李侍郎文》:“思含飛動。”《公羊傳注》:“雷疾而甚者為震。”震與霆,皆謂霹靂也。

鍾嶸《詩品》:“陶潛詩,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謝靈運詩,其源出於陳思,雜有景陽之體。”《項羽傳》:“諸將讋懾,莫敢枝梧。”註:“小柱為枝,大柱為梧。”

湘東王書:“既殊比興,正背風騷。”《謝靈運傳》:“自漢至魏,文體三變,莫不同祖風騷。”

《西京雜記》:文帝自代來,有良馬九匹,其一曰紫燕騮。《赭白馬賦》:“紫燕駢衡。”《唐六典》:《昭陵六馬贊》:“紫燕超躍。”司馬相如《封禪文》:“招翠黃。”即紫黃也。揚雄《河東賦》顏註:“翠龍,穆天子所乘馬也。”此雲翠駁,即翠黃,翠龍之意。《爾雅翼》:六駁,如馬,白身黑尾,一角,鋸牙虎爪,其音如鼓,喜食虎豹。蓋駁毛物既可觀,又似馬,故馬之色相類者以駁名之。《子虛賦》:楚王乃駕馴駁之駟。徐鉉曰:晉侯乘駁,乳虎見之而服。則象駁之文,理或然也。《世說》:諸葛厷所談,便已超詣。

《莊子》:“燒之剔之。”

蕭子范《直坊賦》:“何坊境之寥闃。”王嗣奭曰:公自謂“語不驚人死不休”,又雲“沉鬱頓挫,隨時捷給,揚枚可企”。平日自負如此,定應俯視一切。今聽許詩,實心推服,不啻口出。其稱他人詩,類此尚多。生平好善懷賢,誠求樂取,從來詞人所少。蓋休休大臣之度也,詩人乎哉!

1.

《水經注》:五台山,五巒巍然,故謂之五台。此山名為紫府,仙人居之,其北台之山,即文殊師利常鎮毒龍之所。

2.

《寶積經》:若純黑業,得純黑報,若純白業,得純白報。【朱注】《翻譯名義集》:十使十惡,此屬於罪,名為黑業。五戒十善,四禪四定,此屬於善,名為白業。《續高僧傳》,曇鸞,雁門人,家近五台山,年未志學,便往出家。大通中,游江南,還魏,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今號騖公岩。

3.

《舊唐書》:達磨傳慧可,慧可嘗斷其左臂以求法。慧可傳璨,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

4.

【朱注】《維摩經》:“一心禪寂,攝諸亂意。

5.

應璩詩:“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階。”經又云:“有方便,慧解;無方便,慧縛。”

6.

《左傳》:賓媚人曰:“若以匹敵。”

7.

離群索居,見《禮記》子夏語。

8.

《易·蒙卦》:“九二包蒙”,“上九擊蒙。”

9.

《詩》:“及爾游衍。”游衍,優遊寬衍也。

10.

孔融詩:“高談滿四座。”《項羽傳》:“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註:“分張而易其處。”

11.

《莊子》:“輪扁斫輪,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又曰,大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朱注】司馬云:拈捶鉤之輕重,不失豪芒。或云:江東三魏之間,人皆謂鍛為捶。

12.

諸葛武侯表:“清心寡欲。”《史記》:“冒頓作鳴鏑。”註:“髐箭也。”

13.

吳邁遠詩:“精微貫穹旻。”《淮南子》:“四海溟涬。”《帝系譜》:“天地初起,溟涬濛鴻。”舊注引《莊子》“大同乎涬溟”,非。杜公不肯倒用也。

14.

沈佺期《祭李侍郎文》:“思含飛動。”《公羊傳注》:“雷疾而甚者為震。”震與霆,皆謂霹靂也。

15.

鍾嶸《詩品》:“陶潛詩,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謝靈運詩,其源出於陳思,雜有景陽之體。”《項羽傳》:“諸將讋懾,莫敢枝梧。”註:“小柱為枝,大柱為梧。”

16.

湘東王書:“既殊比興,正背風騷。”《謝靈運傳》:“自漢至魏,文體三變,莫不同祖風騷。”

17.

《西京雜記》:文帝自代來,有良馬九匹,其一曰紫燕騮。《赭白馬賦》:“紫燕駢衡。”《唐六典》:《昭陵六馬贊》:“紫燕超躍。”司馬相如《封禪文》:“招翠黃。”即紫黃也。揚雄《河東賦》顏註:“翠龍,穆天子所乘馬也。”此雲翠駁,即翠黃,翠龍之意。《爾雅翼》:六駁,如馬,白身黑尾,一角,鋸牙虎爪,其音如鼓,喜食虎豹。蓋駁毛物既可觀,又似馬,故馬之色相類者以駁名之。《子虛賦》:楚王乃駕馴駁之駟。徐鉉曰:晉侯乘駁,乳虎見之而服。則象駁之文,理或然也。《世說》:諸葛厷所談,便已超詣。

18.

《莊子》:“燒之剔之。”

19.

蕭子范《直坊賦》:“何坊境之寥闃。”王嗣奭曰:公自謂“語不驚人死不休”,又雲“沉鬱頓挫,隨時捷給,揚枚可企”。平日自負如此,定應俯視一切。今聽許詩,實心推服,不啻口出。其稱他人詩,類此尚多。生平好善懷賢,誠求樂取,從來詞人所少。蓋休休大臣之度也,詩人乎哉!

創作背景

此詩當是天寶十四載(755年)杜甫在長安所作。黃鶴注曰:許十一,當是居五台學佛。

作品鑑賞

此詩首敘許精禪理。【錢箋】曰賓,則暫住也。曰出,則出遊也。得非許生遊歷,亦如鸞公之少住台山,後移石壁者歟?許業已白,而己猶縛於禪,今何所階梯,得子方便之門,而謬引我匹敵乎。包蒙有擊,待其啟發也。次言聽許誦詩。許生自誦其詩,渾渾然流出。游衍,從容貌。辟易,驚避貌。捶鉤,喻功之純熟。鳴鏑,喻機之迅捷。穿溟涬,謂思通造化。摧霹靂,謂勢壓雷霆。下凌陶謝,上繼風騷,言其才大而氣古。枝梧,猶雲抵當。推激,謂推尊而激揚之。末讚許生,歸結夜聽之意。自超詣,獨能超出也。誰剪剔,無待改削也。詩意之妙如此。使不遇知己,幾於清夜寂寥,公蓋自托為知音也。騰逸曰超,遠造曰詣。剪謂薙其鬃,剔謂刷其毛。

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後段四句收。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