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迎親

夜半迎親,在侗族的婚俗中也叫偷親、偷妻。“偷”是因為娶親人先不想張揚,待到新娘進屋,鞭炮鳴響,寨上的人方知又有新娘進寨啦。

風俗名稱

·夜半迎親·

習俗簡介

夜半迎親,在侗族的婚俗中也叫偷親、偷妻。“偷”是因為娶親人先不想張揚,待到新娘進屋,鞭炮鳴響,寨上的人方知又有新娘進寨啦。
冬天是偷親的季節。偷親之夜,後生家裡一片喜氣,一位被公認為命好福高的婦人,被請來裝凳和抽油茶。後生與找好的一兩個陪郎去新娘家,他們一路唱歌唱到女方木樓下,就象往日走寨一樣輕鬆自然,旁人絲毫也沒有從中覺察出迎娶跡象。而心中有數的姑娘早已在樓中等候,她和女伴在家裡紡紗繡花,吱吱的紡車聲帶著姑娘的期待飛出窗外。當後生聽見姑娘那“請進來”的親切話語,便高興地走上樓去,他們不遞封包、不叩頭,而是禮貌地向老人問好,與老人交談,新娘手中的紡車轉個不停,默默不語,女伴們則不停地與新郎、陪郎逗趣。
招待新郎、陪郎由老人作陪,新娘由姑娘們簇擁著進房更換新妝。待打扮完畢,新郎、新娘便要辭行了。臨出門時,姑娘們趁新郎不注意用鍋灰抹他的臉,陪郎若心明眼快,會盡力替新郎擋駕,但也常常難逃過姑娘靈巧的“攻擊”。臉上黑一塊白一塊,象戴了個假面具,回家的路上,陪郎在前頭走,他們仔細地探看路面,覺得可行才讓新郎、新娘走,以盡心盡意地讓這對新人安全潔淨地到達家中。
亥、子、醜這三個時辰為新娘進屋的時間,所以,在女方家啟程時就要算好時間。到了男家寨子,若還不到吉時,就要先在寨外歇歇。當新娘一到,鞭炮齊鳴,那位福全大貴的婦人立即迎上前去,讓新娘面向東方坐在方凳上,接過家婆遞來的鍋鏟和油茶濾,為夫家的親人打一鍋油茶。這是侗族獨持的禮俗.讓新娘以賢涉、善良、能巧的美女形象留給夫家第一印象。親人們喝著新媳婦打的油茶,自然是香在嘴上,甜在心裡囉。
夜半迎親謂之偷親,其實並不神秘,有了那一聲火爆喜氣的鞭炮聲,便宣告又有一對新人踏上了新生活的征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