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菜豆

紅花菜豆

紅花菜豆學名荷包豆(),又名多花菜豆、龍爪豆看豆和看花豆,豆科菜豆屬植物。多年生纏繞草本,具塊根,莖長2-4米或過之,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小,小葉卵形或卵狀菱形,花多朵生於較葉為長的總花梗上,排成總狀花序,莢果鐮狀長圓形,種子闊長圓形,頂端鈍,深紫色而具紅斑、黑色或紅色,稀為白色。荷包豆要求氣候涼爽濕潤,生長適溫12~17℃,高溫地區因自交不親和或高溫障礙,常花而不實,適宜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荷包豆原產中美洲,現各溫帶地區廣泛栽培,我國東北、華北至西南有栽培。紅花菜豆常栽培供觀賞,但在中美洲其嫩莢、種子或塊根亦供食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荷包豆 荷包豆

多年生纏繞草本。在溫帶地區通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具塊根;莖長2-4米或過之,被毛或無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小,不顯著;小葉卵形或卵狀菱形,長7.5-12.5厘米,寬有時過於長,先端漸尖或稍鈍,兩面被柔毛或無毛。花多朵生於較葉為長的總花梗上,排成總狀花序;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通常和花梗等長,多少宿存,小苞片長圓狀披針形,與花萼等長或較萼為長;花萼闊鐘形,無毛或疏被長柔毛,萼齒遠較萼管為短;花冠通常鮮紅色,偶為白色,長1.5-2厘米。莢果鐮狀長圓形,長(5-)-16(-30)厘米,寬約1.5厘米;種子闊長圓形,長1.8-2.5厘米,寬1.2-1.4厘米,頂端鈍,深紫色而具紅斑、黑色或紅色,稀為白色。  

生長習性

荷包豆要求氣候涼爽濕潤,生長適溫12~17℃,高溫地區因自交不親和或高溫障礙,常花而不實。苗期怕澇,開花結果期不耐旱,成熟期要求晴朗天氣。適宜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  

地理分布

我國東北、華北至西南有栽培。其豆較大而味美,已廣泛為雜豆大宗出口。原產中美洲,現各溫帶地區廣泛栽培。  

栽培技術

繁殖技術

多花菜豆主要採用播種繁殖。  

栽培方式

適時播種:多花菜豆在土壤溫度達10 ℃ 時就可以播種,一般在清明到穀雨之間。在雲貴高原地區4~6月均可播種,一般4 月上旬較適宜。播種晚,生長期短,產量低;播種太早,溫度低,出苗晚且時間長,易爛種。育苗移栽是個好辦法,在有一二片真葉時帶土移栽,很易成活,還可以爭農時、搶節令。當然因品種不同,播種適期也有所差異。若引進賓川大白芸豆、日本大白芸豆作種,播期以穀雨至立夏為宜。多花菜豆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但大面積種植以直播較多。多花菜豆子葉不出土,播種可深到1 0~15厘米,也可深播淺蓋,即塘深12 ~14 厘米,蓋土厚度10 厘米,以增強抗旱能力。單作每畝用種6.5~8 千克。多花菜豆花鮮艷,易吸引昆蟲異花授粉。但為保持品種純度,各品種要分開種,即兩個品種間要相距300~500 米,或在不同品種間種幾行高稈作物隔離開。

多花菜豆栽種方式:可分為單作、間套和宿根3 種栽種方式,而大面積栽種常以單作為主。單作,須在前作收穫後或播種前進行耕地和整地,一般作成高畦或瓏,以利排水。畦和溝共寬2 米,直播2行,行距90 厘米,株距50厘米,每塘種2~3粒,以後間苗留健壯苗1~2株。間作和套作,可以與玉米、向日葵等高稈作物搭配,每2行玉米套作1行多花菜豆,多花菜豆可以高稈作物為支架;也可與馬鈴薯、魔芋等矮生作物間套作,每4行馬鈴薯或魔芋間套作1行多花菜豆;也可將多花萊豆種在其它作物的四周圍成一圈,用竹竿搭成“ 人”字形或倒“丫”字形支架。宿根栽培,多花菜豆根系發達,再生能力強,秋冬地上部分死亡,但地下部分仍能安全過冬,且杭旱力強。翌年春發芽早、開花早,只要加強科學管理就可得到好的收成。

地膜覆蓋,爭取全苗:為搶節令,戰勝低溫寒害,可採用地膜覆蓋。選好種植地梯田或緩坡地後,耕地整地,起壠或高畦,寬度主要根據薄膜寬度而定,等雨水透地播種後再行覆膜。要求吐面平整,土壤細碎,待有一半出苗時及時破膜,幼苗出膜後,膜劃破處要用細土嚴蓋,以免漏風降溫。

間苗、定苗和補苗:春季露地直播的多花菜豆,大約半個月左右幼苗即可出齊,這時就要進行田間查苗的工作。一般每穴留壯苗1~2 株,多餘的就要間除(可用作補苗)。不夠教的或苗弱、基葉發黃苗都要進行補栽。補苗時應先澆暗水,即在補苗的位置上挖1 個定植穴,穴內澆滿水,待水滲下一半時,便可把帶土的苗放入穴內,然後覆土平穴。為了保證全苗,可分凡次進行補苗;也可單獨育苗,待有1~2片真葉時移栽,帶土移栽很易成活。

整枝打權:多花菜豆分枝多且蔓長,為通風透光奪高產,有兩種管理方式,其一是上面講的搭支架,在主莖高30~40厘米或出現5~6片真葉時搭支架,讓主莖順蔓爬;其二是整桂打權,在株高50厘米左右時摘除枝頭,通過多次摘除新枝頭迫使植株長成矮灌叢狀,增加開花結芙數,但結芙太近地面,一部分豆芙會受泥水污染,影響豆粒質量。採用搭支架方式種出的豆粒質量比整枝打權處理的要好。

中耕鋤草,培土施肥:苗期應根據土壤板結和雜草生長情況進行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可在出齊苗之後,第二次在抽蔓開花前。在搭支架前的那次中耕除草時,應結合進行清溝培土。因為苗剛出土不久較幼嫩,怕日曬,可適當培細土在周圍加以保護。中耕深度,兩裸之間和行間可深一些,以10厘米為好,近根部應淺些,以2~5厘米為宜。搭支架後若發現雜草應及時用手撥除。多花菜豆的根瘤菌苗期固氮能力弱,要適當追施氮肥;中後期固氮能力增強,可供應多花菜豆生長需要。但因其生長旺盛,分枝開花時間長,往往會因營養供應缺乏造成花芙脫落。應視苗情在始花期和結芙初期適當追肥2次,每次每畝用尿素10~15千克拌磷肥20~30千克,乘土潮時在植株之間穴施;也可用複合肥每次每畝施10~15千克。但施肥時不能讓肥料接觸到植株根部,以防燒苗。追肥原則是花前少追或不追, 花後多追肥,結芙後期重施追肥。

澆水與排水:水分對多花菜豆生長發育十分重要。水分不足,土壤乾旱生長不良;反之,水多又會使植株徒長、瘋長,導致落花落果。多花菜豆苗期坐芙前一般不澆水,實行“蹲苗的辦法” 。正常情況下, 要等坐芙之後才開始澆水。只有當土壤墒情不足,過分乾旱時才在臨開花前澆1次小水, 供給菜豆開花所需水分。其後植株進入生長旺盛期,莖葉陸續生長,陸續開花、結芙。此時消耗水分和養分較多,栽培管理上要重點澆水、追肥。水肥足,則芙長肥大。結芙初期,當幼芙長3~4厘米以後,一般每7 天左右澆1次水,並結合澆水追肥。此後,應逐漸加大澆水量,使土壤濕度保持在60%~70%。進入高溫季節,可採用勤澆水、輕澆水、早晚澆水和雨後波清水等方法降低地溫,保持土壤通氣良好,避免漚根,保證莖葉同時迅速生長。雨水多時,不但不澆水還要注意排水,因為多花菜豆怕漚根。  

病蟲害防治

多花菜豆主要病害有姜蔫病,採用輪作方法可以減輕其危害;白粉病,可噴灑5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病毒病,主要是普通花葉病毒病和黃花葉病毒病,多由蚜蟲傳播,可用50% 氧化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噴霧,每5~7天噴1次,連噴2~3次效果較好。

多花菜豆主要害蟲有蚜蟲、紅蜘蛛、豆芙螟和綠豆象。紅蜘蛛,可噴50% 敵敵畏2000倍液或50%蟎卵醋1000倍液混合液防治,5~7天噴1次,連噴2次。豆芙螟,可在多花菜豆開花時,每隔7~10天用80%敵百蟲800 倍液或50%敵敵畏1000倍液噴灑。要注意噴灑地面,殺死落花落芙中的害蟲。綠豆象,主要危害豆粒,在多花菜豆開花期噴90%敵百蟲800~1000倍液, 每5~7天噴1次,連噴2~3 次。同時在收乾豆後,於庫房內或熏蒸箱內用磷化鋁密閉熏蒸。每立方米用磷化鋁2~3 克,在室溫20℃ 以上進熏蒸2~3 天,20℃以下時熏蒸3~5 天, 然後通風2~3天。  

主要價值

多花菜豆的花有白花和紅花兩種。開白花的籽實較大,充實飽滿,白色有光澤,叫大白薈豆,很受外商青睞; 開紅花的籽實多,有紫底黑色大斑塊或斑紋,叫大黑豆或大花薈豆。因兩種花都鮮艷美麗,多姿多態,可供觀賞,故又統稱看花豆,可作為庭園中的觀賞植物。多花菜豆以收乾豆為主, 也可收嫩芙。乾豆可作湯、羹、配料、粉食、糕點、豆餡;乾豆和嫩豆均可製做罐頭;嫩豆和豆芙可作蔬萊;莖、葉可作飼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