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木蘭

多花木蘭

它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等特性,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樹種,其適口性好,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高;返青早、枯黃晚、綠期長,是改良乾旱、半乾旱區退化草地和建植人工放牧地的優良飼用灌木;另外,還具有醫用等多方面的用途。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植株高1.2至2.4米,枝條密被白色丁字毛。奇數羽狀複葉,具小葉7-11個,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圓形,基部寬楔形,全綠。總狀花序,腋生,每個花軸著生小花20一70朵,莢果條形,棕褐色,種子呈矩圓形,淡褐色。千粒重約7克。

生長環境

多花木蘭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熱、耐乾旱、耐瘠薄,較耐寒,冬季以休眠狀態越冬,並抗病蟲害。再生性強,莖稈與根頸著生大量休眠芽,早春可萌發大量嫩枝。成長後的枝葉、花果,均可青刈、青飼或放牧利用,牲畜喜食。枝葉茂盛,覆蓋度大,根系發達,壽命長,也是生物圍欄和水土保持的良好灌木。

分布範圍

多花木蘭原產河北、甘肅、陝西、山西、湖北、江蘇、河南、浙江、廣東、廣西等省區,主要野生分布於這類地區的山坡、丘陵地帶。

栽培技術

1. 適應地區:多花木蘭適宜於在亞熱帶廣大地區作為生物圍欄、鐵路、高速公路護坡、水土流失地區生物治理、牛羊等牲畜採食,及良好的綠化和蜜源植物。

2. 播種技術:適宜春夏播,當日平均溫度在18℃以上時即可播種,多花木蘭種子的硬實率較高,為了提高種子的出苗整齊度,一般播前採用機械磨擦法進行種子處理。播種時應耕翻,適當增施磷肥。山坡地應結合水土保持,沿水平方向整成梯地播種,平地播種的方向,以東西行為宜。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條播行距0.5~0.7米,每畝播量2.0—2.5公斤,播深2~3厘米。移栽在早春進行,一般以1~2年齡的苗為宜,挖苗時要注意深挖,以防傷害根系,幼苗注意中耕除草。

3. 田間管理要點:在幼苗階段需及時清除雜草,生長到植株高80厘米以上時,大部分雜草受到抑制,此時要適時中耕。多花木蘭耐高溫乾旱,但怕漬水,若漬水則生長不良或爛根死苗。要在開花結莢期注意保墒,提高結莢率。在每年冬季和早春結合收種時刈割一次。既可提供生活能源,又能使植株變矮,加快更新繁殖。肥料施用以磷鉀肥為主,在每年春季萌發時施。

主要價值

1. 多花木蘭具有較高的水土保持效益多花木蘭根系發達、生長速度快.枝葉茂密、覆蓋度大、壽命長,能有效截留水滴.發達的根系能固土保水.防止土壤沖刷,是一種抗性強的水土保持樹種[4]。

2. 多花木蘭的飼用價值

2.1 適口性:多花木蘭營養豐富,植株無刺,無異味,莖葉柔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具甜香味。牛、羊、兔特別喜食其嫩葉、花及果實,作為青飼料雞和豬也愛吃。成熟的豆莢,羊最愛啃食,是牛、羊在冬季保膘育肥的精料;同時多花木蘭可以作為草食性魚類良好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充飼料。

2.2 營養成分:多花木蘭為很好的飼用灌木,表現在多花木蘭營養豐富,各種營養成分含最高。其開花期粗蛋白含量為25%~28%,粗纖維17%~20%,有機物消化率57%,粗灰分9%~10%此外多花木蘭葉片還含有豐富礦物質、維生素以及胺基酸的含量也較高,成熟的豆莢,羊最愛啃食,是牛、羊在冬季保膘育肥的精飼料。

多花木蘭營養價值高,因此,也可作為乾飼料和優良的飼料添加劑。

3. 多花木蘭的其它功能

多花木蘭花序大,小花多,顏色淡紅,花期長,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和庭園綠化植物;多花木蘭是優良的豆科牧草,其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游離的氮,具有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此外,由於多花木蘭具有分枝多,生長快、生物量大等特點,故該灌木也是一種很好的生物圍欄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