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枝東俄洛紫菀

多枝東俄洛紫菀

多枝東俄洛紫菀(Aster tongolensis Franch. f. ramosus Ling),菊科,紫菀屬植物。產於甘肅南部(西固、岷縣、臨潭)、四川西北部和西南部(松潘、大金、小金、阿壩、康定、雅江、黑水、甘孜、九龍、太寧及雲南西北部;(中甸)。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平臥或斜升,常有細甸枝。莖直立或與蓮座狀葉叢叢生,高14-42厘米,稍細,有細溝,被疏或密的長毛,通常不分枝,下部有較密的葉。基部葉與蓮座狀葉長圓狀匙形或匙形,長4-12厘米,寬0.5-1.8厘米,下部漸狹或急狹成具翅而基部半抱莖的柄,頂端鈍或圓形,全緣或上半部有淺齒;下部葉長圓狀或線狀披針形,無柄,半抱莖;中部及上部葉小,長1-4厘米,寬0.1-0.4厘米,稍尖;全部葉兩面被長粗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及離基三出脈顯明。頭狀花序在莖(或枝)端單生,徑3-5稀達6.5厘米。總苞半球形,徑0.8-1.2厘米;總苞片2-3層,近等長或外層稍短,長圓狀線形,長約8毫米,寬1.5毫米,頂端尖,上部草質,被密毛,下部革質。舌狀花30-60個,管部長1.5毫米,有微毛;舌片藍色或淺紅色,長15-30毫米,寬2-3毫米。管部花黃色,長4-5毫米,管部長1.5毫米,裂片長1.2毫米,外面有疏毛;花柱附片長0.7毫米。冠毛1層,紫褐色,長稍超過花冠的管部,有較少的不等長的糙毛。瘦果長稍超過2毫米,倒卵圓形,被短粗毛。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產於甘肅南部(西固、岷縣、臨潭)、四川西北部和西南部(松潘、大金、小金、阿壩、康定、雅江、黑水、甘孜、九龍、太寧及雲南西北部(中甸)。生於高山及亞高山林下、水邊和草地。海拔2800-4000米。

本種識別

與上種接近,但根狀莖細,有細匍枝,葉兩面、總苞片被較密的長毛而不僅有緣毛。僅分布於我國的西部及西南部。此種多變異,除上述的原變型外,有2個變型:
  • 低小變型 (f. humilis Diels),莖高3-9厘米,細,下部葉與蓮座狀葉顯然匙形,長0.5-1.5厘米,寬0.2-0.3厘米,稀長達3厘米,寬達0.7厘米,常密集於莖下部。分布於四川(太寧)西南部(木里)。
  • 多枝變型 f. ramosus Ling, f. nov., 莖高30-60厘米,較粗壯,有數個分枝;下部葉在花期枯萎或凋落,中部葉較大,長4-6厘米,寬達1.3厘米。冠毛有時長達花冠裂片的基部(約3.5毫米)。產於四川西部(岡沱、稻城、川藏交界處)及雲南西北部(中甸)。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