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縣山西會館

據介紹,山西會館建成後,每年農曆五月十三(關公磨刀日)為山西籍人以及各大工商機構議事日,期間要迎請戲班唱戲慶賀,以此來祭祀關公。 劇目以山西梆子為主,兼有河北梆子等多種劇目,來此演出的都是從山西、河北聘請而來的名角藝人。 從17世紀末到20世紀初,多倫淖爾在成為內蒙古地區“喇嘛教之都”的同時,逐漸發展成為“旅蒙商之都”,有商號4000多家,是當時的塞外商埠。

高大的戲台、鏤空木門和長廊,都是皇城建築的複製,它們無聲見證著該縣的興衰。山西會館迎街,坐北朝南,現存占地面積52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由四進院落組成,有房間百餘間。其主要建築有大山門、大戲樓、下宿、二山門、三過殿、東西長廊、耳房、正大殿等。據介紹,山西會館建成後,每年農曆五月十三(關公磨刀日)為山西籍人以及各大工商機構議事日,期間要迎請戲班唱戲慶賀,以此來祭祀關公。劇目以山西梆子為主,兼有河北梆子等多種劇目,來此演出的都是從山西、河北聘請而來的名角藝人。
從17世紀末到20世紀初,多倫淖爾在成為內蒙古地區“喇嘛教之都”的同時,逐漸發展成為“旅蒙商之都”,有商號4000多家,是當時的塞外商埠。1995年,山西會館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爾也成為蒙古族人民敬仰的藏傳佛教聖地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