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名著:牛虻

出版社: 奇怪的新院長17 第二次被捕132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月1日)
平裝: 19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7021756, 9787807021759
條形碼: 9787807021759
尺寸: 20.8 x 14.4 x 1 cm
重量: 159 g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艾·麗·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編者:徐潛
艾捷爾·麗蓮·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1864年生於愛爾蘭科克市1960年7月27日死於紐約。伏尼契原姓蒲爾,父親喬治·薄爾是個數學家。她早年喪父,隨母由愛爾蘭遷居倫敦。伏尼契還創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說《傑克·雷蒙》(1901),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奧利芙·雷瑟姆》(1904),敘述“牛虻”離家出走後13年的經歷的小說《中斷了的友誼》(1910)。這些小說都憤怒地揭發了教會中某些人的醜惡面貌。伏尼契晚年遷居美國紐約,蘇聯文學界人士曾到她紐約的寓所訪問,並為她放映根據小說《牛虻》改編的電影。1960年,女作家伏尼契死於紐約寓所。

內容簡介

《外國文學名著:牛虻》主要內容:亞瑟是比薩神學院哲學系學生。19世紀義大利受奧地利的統治,為拯救祖國於水深火熱之中,他毅然加入青年義大利黨。他的生父是該院院長,偽善的蒙太尼里神父。儘管他們父子之間情深意篤,但不同的信仰和利益,使彼此很快就分道揚鑣。亞瑟少不更事,因受新來的懺悔神父卡爾狄的欺騙而被捕。他出獄後流亡南美,備受欺凌。13年後他化名列瓦雷士——綽號牛虻,返歐重新投入革命洪流,組織暴動,運送軍火,不久第二次被捕。此時決定基命運的正是已榮升為紅衣主教的蒙太尼里。思想的反動,對宗教的狂熱使他在判決書上籤了字,將親生兒子送上了斷頭台。牛虻無畏的英雄形象再現了19世紀30和40年代義大利人民爭取獨立統一鬥爭的波瀾壯闊的畫面。

目錄

不尋常的關係1
奇怪的新院長17
是誰出賣了他24
假裝投河自盡36
他們需要一位諷刺家46
牛虻終於出現了55
變化多端的牛虻67
牛虻在病中92
綺達傷心地離去了 115
第二次被捕132
出逃計畫失敗157
要上帝還是要兒子164
含笑走上刑場182
真相大白18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