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鳳紋玉樽

夔鳳紋玉樽

夔鳳紋玉樽為漢代實用酒器,高12.3厘米,口徑6.9厘米,足徑6.8厘米,深腹,平底,由樽和蓋兩部分組成,和現在通常用的杯子非常相似。杯子系用優質的新疆和田玉製成,構思精巧,紋飾精美,看起來非常清新自然、賞心悅目,是漢代玉雕器皿中難得的精品。

概述

玉器史上罕見的精美且保存完好的玉雕實用器皿,為漢代實用玉器中的瑰寶。 現藏於故宮博物館。 ??

形態

這件夔鳳紋玉樽 為漢代實用酒器,高12.3厘米,口徑6.9厘米,足徑6.8厘米,深腹,平底,由樽和蓋兩部分組成,和現在通常用的杯子非常相似。杯子系用優質的新疆和田玉製成,構思精巧,紋飾精美,看起來非常清新自然、賞心悅目,是漢代玉雕器皿中難得的精品。

鑑別

到了漢代的時候,中國古代的玉器開始擺脫早就被賦予的神聖地位,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件玉樽就是溫酒用的實用器皿。玉樽器蓋中間有一個飾有連圈漩渦紋的花瓣形蓋鈕,鈕四周等距離排列著三個立雕羊首,象徵著“三羊開泰”,表達一種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樽身為圓柱狀,周身以勾連雲紋為底雕出三組通體勾連的變形的夔鳳紋。在樽腰身中部的一側鏤空一個環狀雲形把柄,把柄頂端稍微外伸,柄的外側飾一獸面紋。樽的底部有三個獸蹄形足,等距鼎立。整個玉樽構思新穎,造型端莊,雕琢精巧,紋飾華美,把實用性和觀賞性完美地融為一體。像這樣精美而又保存完好的玉制實用器皿不但在現存漢代玉器絕無僅有,就是在整個玉器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確實是一件難得的珍品。

樽是古代通行的一種酒器,特別是漢代更為流行,它的器質主要有銅、漆、玉等。這件玉樽並不是出土文物,而是清朝時由民間徵集到皇宮中的,因此學者們對它的斷代,主要是依據它的造型和紋飾。這件玉器在形狀和線條上與一些西漢墓中出土的玉杯極為相似;同時夔鳳紋雖然在各代都經常被用來作為紋飾,但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像這種通體勾連的夔鳳紋一般只出現於漢代。這樣再通過現代科學的測定就可斷定此器為漢代玉器,因為形狀比較接近漢代梳妝時用來盛化妝品的漆奩,所以以前人們都叫它玉奩。1962年,在山西右玉縣大川村出土了一批青銅器,其中有兩件器物和這件玉樽的形狀十分相似,而且上面鑄有銘文“溫酒樽”以及西漢成帝“河平三年造”(公元前26年)的字樣。同為漢代器皿而且形制如此類似,因此這件夔鳳紋玉器應該也是一種溫酒器,再加上它周身勾連有夔鳳紋,這樣就把這件漢代玉器正式定名為夔鳳紋玉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