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總管府

夔州總管府是唐代初期的一級行政區劃名,其治夔州(南朝梁至隋朝稱信州,今重慶奉節),武德二年(619)改信州為夔州,仍置總管府,管理:夔、硤、歸、施、業、浦(萬)、臨(忠)、涪、渝、谷、南、智、務(思)、黔、充、思、巫、平、溱十九州,包括今天重慶直轄市全境、湖北西部、貴州省大部。

基本信息

簡介

夔州總管府,唐代初期的一級行政區劃名,治夔州(南朝梁至隋朝稱信州,今重慶奉節),武德二年(619)改信州為夔州,仍置總管府,管理:夔、硤、歸、施、業、浦(萬)、臨(忠)、涪、渝、谷、南、智、務(思)、黔、充、思、巫、平、溱十九州,包括今天重慶直轄市全境、湖北西部、貴州省大部。貞觀十四年(640),夔州總管府改為夔州都督府,督:歸、夔、忠、萬、涪、渝、南七州。《舊唐書 志第十九 地理二》記載:夔州 下 隋巴東郡。武德元年,改為信州。領人復、巫山、雲安、南浦、梁山、大昌、武寧七縣。武德二年,以武寧、南浦、梁山屬浦州。又改信州為夔州,仍置總管,管:夔、硤、歸、施、業、浦(萬)、臨(忠)、涪、渝、谷、南、智、務(思)、黔、充、思、巫、平、溱十九州。 武德八年,以浦州之南浦、梁山來屬。九年,又以南浦、梁山屬浦州。貞觀十四年,為都督府,督歸、夔、忠、萬、涪、渝、南七州。

沿革

信州,南朝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始設,大業三年(607)隋煬帝廢除。唐武德元年(618),再次設定信州;武德二年(619),高祖李淵因避皇外祖獨孤信諱,改信州為夔州,仍置總管府,管:夔、硤、歸、施、業、浦(萬)、臨(忠)、涪、渝、谷、南、智、務(思)、黔、充、思、巫、平、溱十九州。
貞觀十四年(640),改為都督府,督歸、夔、忠、萬、涪、渝、南七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