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重民烈士

夏重民烈士,男,1911年革命軍光復南京,任《天鐸報》編輯,1920年被任為第二軍別動隊司令,1922年犧牲。

初肄業於義育國小校,後就讀於兩廣高等學堂。不久,入廣府中學,由於經濟困難,而退學,任義育學堂教務。鑒於國人體質差,而提倡體育;又鑒於國家文化落後,創設書報社、商業學堂,使許多士商受到教育。17歲時,聽說美國苛待華工,乃奔走呼號,鼓勵國人與美經濟絕交。美商恨之,認為是暴徒,逼粵督把重民抓進監獄。此事引起人們公憤,清朝廷便偷偷把他放出。出獄那天,萬人夾道歡迎,爭觀其丰采。隨後東渡日本,留學於明治日本早稻田大學,專攻政治經濟學,又加入駐東京中國革命同盟會,積極進行革命宣傳。常在《日華新報》寫文章,痛斥劉光漢、汪公權等叛黨變節之罪惡,批判保皇黨各種邪說。1911年,革命軍光復南京,他回國任上海《天鐸報》編輯,反對南北議和,力倡北伐,肅清軍閥,使三民主義實現。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重民在政府任職。之後主持廣東同盟會事宜。1914年,在東京參加中華革命黨。同年冬,被孫中山派往加拿大任《新民國報》主筆。袁世凱稱帝,奉孫中山之命回國討袁,他被任為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總司令部華僑義勇團團長,及航空隊司令。率隊取山東,克復濟南、濰縣等數縣。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後,部隊遣散。1917年,大元帥府在廣州成立,但為桂系軍閥所控制重民極為憤怒,乃組織《香江晨報》,揭露其奸詐,被港政府所反對,不能立足,赴上海創辦《上海晨報》。1920年,粵軍回粵,被任為第二軍別動隊司令。在廣州接收《中華新報》,改為《廣州晨報》。當時大元帥孫中山明令北伐,陳炯明極力阻撓,並絕其軍餉。重民將車費收入,送給駐桂大本營以支持北伐,並且在《廣州晨報》揭發粵軍回粵經過情況,更為陳所恨。1922年,陳炯明聞大元帥改道北伐,師抵肇慶,陳軍將乘車往三水謀截擊。重民偵知,先將車輛調三水,使陳對他更加恨之入骨。孫中山回粵,任重民為廣三警備司令。6月16日,在路局被叛將楊坤如捕獲,19日被害,屍體被毀扔入河中。1924年,被廣東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將。孫中山命建紀念碑於石圍塘,以表忠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