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獻平

夏獻平

夏獻平,廣東省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南山區高中生物教研員,廣東省特級教師,深圳市首批名師,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育碩士生導師和碩士論文答辯委員,育才教育集團專家型教師。廣東省高中生物教師遠程培訓課程專家組成員,普通高中教師職務培訓輔導教師,陝西師大《中學生物教學》特約編輯和欄目主持人,主持的互動欄目成為該雜誌的熱點欄目和重點欄目。

基本信息

大致介紹

陝西師大雜誌社建社30周年功勳作者(2005年),深圳市教師繼續教育科學課主講教師,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課標教材培訓專家。曾任《中學生導報》理科版主編,多次參加教育部和廣東省有關中學生物教育的研究活動,參與過課標、考試大綱、高考評價和有關課題的研究、討論或制定工作。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生物學通報》《中國考試》《中學生物教學》《中國小教材教學》《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物學》《生物學雜誌》《中國教師報》《教師報》《試題研究》等省級或國家級報刊發表教研文章300多篇,主編或參編教學資料數十本,涉及的出版社有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等。

被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的文章有:科學課反思(《中學政治和其他各科教學》2004.4,原載《中國教師報》),高考試題的難度、科學性和命題趨勢(《中學政治和其他各科教學》2004.4,原載《中學生物教學》 ),打造生物教育新天地(《中學政治和其他各科教學》2004.5,原載《中學生物教學》),《新課改呼喚新高考》(《中國小教育》2005.2,原載《中國教育報》,《中國考試》),廣東理綜生物科考試的背景和試題特點(《中學政治和其他各科教學》2010.11,原載《中學生物教學》)等。在《中學生物教學》開辦的互動平台欄目被全文轉載的有:《關注中學生物教學的現狀和教師的素質和地位》((《中學政治和其他各科教學》2006.5),)2005年高考試題再討論(《中學政治和其他各科教學》)對生長素等問題的討論(《中學政治和其他各科教學》2008.10)。

被其他引用或以文摘刊登的有《語文建設》(2004.12)《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進展2004》,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寫的《高考生物測量理論與實踐》(高教社2004.2)。被人大直接索引或者通過他人文章進入索引的12篇。

互動平台

“互動平台”欄目開設周年回顧(梁秋英)

欄目開設周年回顧(梁秋英)

中學教研:呼喚反映基層聲音的互動平台

——“互動平台”欄目開設周年回顧

梁秋英

戰鬥在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常年與學生和教材打交道,勇於教育探索,積極開展課改實驗,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由於種種原因,同行之間相互交流或討論的機會相對較少。如何為一線教師搭建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如何及時地反映一線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怎樣快速地為一線教師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怎樣讓教師思維的閃光點發揚光大,怎樣動員更多教師加入教研互助的行列,這些問題都是教學期刊編輯所應該思考的。實踐表明,開設“互動平台”欄目,通過網路等多種渠道讓廣大教師自由平等地開展討論,讓教材編輯、命題專家與廣大一線教師面對面交流,是教學期刊主動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刊物增強時效性、實用性和針對性的有益嘗試。

1 引導理性討論,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中學教學期刊理應反映中學教師的教研成果,及時推廣他們的成功經驗,從而更好地促進其專業成長。而事實上,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產生的許多有價值的觀點不一定能及時在專業刊物上發表。原因或者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或者是由於文字表述方面的欠缺等,難以成為具有推廣價值的、較為成熟的觀點。這就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教研形式,通過相互討論、補充和修正,使某一觀點得以完善,符合發表條件並成為廣大教師可以共享的成功經驗。《中學生物教學》“互動平台”欄目的設立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它急中學教師之所急,想中學教師之所想,讓中學教師成為教學期刊欄目的主人,在此進行自由、平等、廣泛、及時而深刻的交流,每個參與者既可成為話題的發起者,又可成為主要參與者。2005年3月,浙江青年教師徐玉華在與本刊合作的論壇(K12生物論壇)上提出了一道遺傳計算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情關注和積極討論,5天之內回復的文章多達220多篇,點擊數近3000,爭論激烈,答案多樣。由於許多答案都可找到不同參考資料做依據,但相互矛盾,說明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也給許多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困惑。後來在許多教師的參與下,在K12生物論壇進行了更大規模的互動。互動過程中有的教師堅持自己的看法,有的則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最終基本達成一致,經過欄目主持人的整理,將互動發言發表在本刊2005年第6期上。文章發表後,引起了較大反響,部分教師對此問題繼續進行討論,所以在本刊第7期繼續刊登了相關內容,讓更多師生達成了共識。當然,這一結果固然重要,而互動過程本身則更為重要。它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教研形式,凝聚了廣大教師的智慧,讓他們的思維在相互碰撞中閃光,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得到解答,讓並非完全正確的觀點趨於成熟,有力地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同時也增強了教師的之間的團結與協作,這些都是互動平台欄目的鮮明特色。

2 不迴避矛盾,讓教學期刊成為命題專家的助手

高考是中學教師關注的熱點話題。對高考試題的評論是中學教師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要話題之一。常有教師對此發牢騷,卻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中學教師的聲音難以及時傳達給命題專家;命題專家即使認為他們的觀點不正確,但由於工作的特殊性等原因而不能直接與教師對話與互動。事實上,就高考試題開展必要的學術討論,不斷給高考命題工作提出建議,不僅不會影響高考的權威性,而且能使高考命題工作更加規範和完善。例如,2005年高考試題在“是否超綱”等方面存在較大爭議。雖然“超綱”不影響考生考試的公平性,但確實給中學教師的教學帶來較大困惑。為此,本刊組織了高考與考綱問題的大討論。討論過程中老師們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各抒己見,字裡行間體現了對高考的強烈關注,表現了對命題專家和命題工作的真誠理解,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隨著互動平台欄目的影響面的進一步增大,本刊2005年第11期在前面各期有關討論的基礎上,以較大的篇幅集中推出了多道題的分析和討論,我們邀請命題專家、教材主編和廣大教師共同參與,直接對話。主持人在編輯過程中,不迴避各方有理有據的觀點,即使他們之間存在嚴重的對立。這樣的討論,引起了更多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參與,最終達成比較一致的看法;不僅使中學教師得到了一次相互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增強了對高考命題工作的認識,也使更多命題專家感到了壓力,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篇長達10000多字的互動討論文稿,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學》2006年第1期全文轉載。我們高興地看到,2006年高考試題在遵循《考綱》方面有了很大改進,幾乎沒發現明顯超綱現象。2006年高考後,許多老師反映,再想在“超綱”問題上做大規模的“互動”已很困難了。

3 真誠交流,搭建一線教師與課程專家溝通的橋樑

我們經常收到讀者對教材的有關建議和批評的稿件,有的不一定正確,許多教師的觀點難以獨立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再說,有些看法需要更多人參與討論才能達到比較一致的、符合科學的看法。 2005年9月1日,本刊收到了一封讀者來信,對人教版教學參考書提出了質疑,認為“人工合成的病毒也具有生命”。我們將此問題提供給《互動平台》欄目主持人展開互動,並特別邀請命題專家和教材主編共同參與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趙占良老師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給予了回復,表現了一個教材編輯的強烈責任感,在他的參與下,對此問題很快就達成了共識。正如趙先生所說:“教材中拓展題的用意大多是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變換學生看問題的視角,幫助學生形成既嚴謹又靈活的思維習慣,未必都求得統一的答案。作為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同時,告訴他們學術界有哪些觀點,多數人怎么看,教參中怎么說,就可以了。至於考試,我想也會隨著課改的進行而不斷改革吧”。人造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對它的爭論已不是這次互動的主要目的,而促進廣大教師進一步學習和領會課標精神,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這才是真正的目的。可見,“互動”拓寬了教師的信息來源,對教師改變備課方式,降低對參考書的依賴性,靈活使用教材具有特殊的作用。

4 關注熱點,讓教學期刊真正成為更多讀者的知心朋友

作為教學期刊的互動平台,關注的是一線教學,追蹤的是一線教學的熱點問題,同時也應關注一線教師的生存狀況。獎金髮放,教師地位,教材問題,高考問題,所有中學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都應該給予積極的關注。但單純地統計和討論獎金的多少,不是專業期刊所關注的,而對獎金背後存在的學科歧視和教師地位問題才是值得我們所關注的。在許多教師的建議下,2006年第1期互動平台安排了《熱點聚焦:關注中學生物教學現狀與教師的素質和地位》這一主題。對獎金分配的現實情況及折射出的實際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理性的討論與分析,同時還刊登了提高生物教師的素質和地位的有關話題。即將退休的四川內江中學教師余廣琪還結合胡錦濤同志的講話談了自己的看法,他熱切呼喚“徹底拋棄陳腐理念,代之以世界通行的‘生物領先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山西省教研室的王月玲老師,結合本省國中生物新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能手評選活動,對生物教師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具體建議;貴州省赤水市第七中學的袁維老師結合學習朱正威老師的文章,談到了開展實驗和探究活動的重要性。這樣的互動增強了我們對基層教師的了解,感受到廣大中學生物教師參與教學實踐所遇到了困難是巨大的。特別是那些生活困難卻長期堅持教學研究的老師對事業的執著精神,讓我們非常感動,更是心靈上一次洗禮,我們唯有更好地辦好每期雜誌,認真對待讀者的每篇來稿,才能對得起我們的讀者朋友。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互動讓同行之間有了更多了解,並能理性對待現實中的問題,鼓勵廣大教師滿懷信心地搞好教學工作。

5 提攜新人,讓更多教壇新銳在互動平台迅速成長

“互動平台”欄目需要更多讀者的支持,通過它也能培養和發現了一批優秀作者,而這也是教學期刊義不容辭的責任。前面提到的徐玉華老師,自從參加互動後,已成為本刊物積極的撰稿人,如他撰寫的《生物實驗設計“六依託”》一文就發表在本刊2006年第4期。

尊重一線教師,放權給主持人,不僅是辦出特色期刊所必須的,同時也是探索如何提高主持人水平的重要措施。我們選拔互動平台欄目主持人的基本標準是,既熟悉中學教學又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水平,同時有較強文字組織能力。例如,我們選拔的第一位主持人夏獻平老師,自1988年就開始在本刊發表文章,在中學教學一線工作22年,擔任高中畢業班教學15屆,發表教研論文近300篇,曾擔任過《中學生導報》高中版主編,同時還擔任過多個網站論壇的斑竹,既來自教學一線,又是兼職教研員,還參加過教育部和省市許多重要教研活動。《互動欄目》開辦以來,我們給他的權利是,自定話題,自定內容和發言者。我們高興地看到,經過一年實踐,互動欄目的特色已經非常明顯,這就是貼近中學教學,反映教學一線的實際問題和熱點問題,且已成為廣大中學教師歡迎的欄目之一。“有疑難,找互動”這是一位省教研員對部分老師所說的。重慶市墊江中學趙德強老師說:“互動平台欄目,是一個非常好的欄目。此欄目在中學生物教師中的‘收視率’很高”;四川內江的余廣琪老師說:“主持人為互動內容的拓展,精心設計,傾力為之,短期內形成如此重大影響,可喜可賀! 這是對振興中學生物教學的一大貢獻。”;山東沂源的秦莉老師說“互動平台為論壇的網友們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充分藉助網路,真正實現了論壇和雜誌的雙贏!”; 深圳中學的劉越老師說:“我喜歡《中學生物教學》雜誌!她伴隨著我的成長!用這樣的平台讓我們走近這樣權威的雜誌,真的要感謝編輯老師!”;湖北蘄春的木子老師說:“互動真的很好,大家在一起討論交流,真的能學習到不少東西,問題不辯不明嘛。自己一個人的觀點有時難免欠佳,只有吸收眾家之長,才能有比較全面的認識。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互動能一直繼續下去”;山東費縣的王永田老師說:“每次看到互動方面的文章,總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互動平台為廣大生物教師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是集體備課的教研場所;它拉近了生物教師與專業雜誌的距離,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進一步拓展了教師與專家交流的渠道”。

《中學生物教學》開辦互動欄目,是雜誌深化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是適應新形勢的新的嘗試,目前仍處在起步階段,肯定還存在不少問題,值得我們去進一步探索和改進。我們衷心希望更多的朋友關心、支持並積極參與到“互動平台”中來,也懇切希望教材專家、命題專家給予“互動平台”更多的關注,使其更好地為中學生物教學服務,為提高中學生物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服務。

寫給一年的互動(蔡利鵬)

不知不覺與您為鄰已經一年多了。我的生命已經離不開您!

曾記得一年前的一天,我懵懂中結識了您,您的博大精深、兼修並蓄深深吸引著我,從此我深深迷戀上了您,那種老鼠偷食般的興奮歷歷在目。我迅速搬到了您的隔壁定居,是您教會了我認真、嚴謹、積極、謙遜,也是您為為我播種希望收穫成長,還是您給我永存這這一片靈魂的淨土。有您這樣一位“師傅式”的鄰居我深感榮幸。

曾記得我給您的造型提過幾個小小的建議,您的主人非常重視。從此我成了您家裡的常客,時常幫忙打理一下您的內務,從此我們親密無間:睜開眼就想摸摸你,睡覺前也要戀戀不捨的看你最後一眼,是您讓我寢食難安。對我而言,付出的過程是快樂的,來客的收穫是至關重要的,個人的收穫是次要的,因為能夠隨時進入您的豪宅是您對我無比的信任,這種“朋友式”的鄰居使我獲得了最大的幸福和驕傲。

曾記得住院遠離您的日子茶飯不香,您不斷的安慰鼓勵令我迅速恢復;也曾記得操辦個人終身大事時受著整日忙碌和遠離您的痛苦雙重折磨,您不但沒有拋棄我,反而一直記掛我並為我排解身心的疲憊;還記得您把我當成自家人,反覆在客人面前給我戴高帽子鼓勵我.....有您這樣“親人式”的鄰居,一生何求?

記不清多少個夜晚,我們徹夜相守共享一杯清茶的美好時光,我將您最精華的地方展示給四面八方的朋友;記不清多少個周末,我們足不出戶相互交心談心,您將我的良方得以沉澱共享給鄉里鄉親;也記不清多少個課間,我與您激情共舞,將我們的智慧在瞬間內激發......這種稱不離砣的“情人式”鄰居真令人神魂顛倒!

總之,這裡拋開了年齡界限,我們是和諧社會裡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這裡沒有尊卑屈膝,我們是同一片藍天下志同道合的同志;這裡遠離浮躁的爭名奪利,我們是純潔的世界裡惺惺相惜的英雄。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們一定會成為中學教育的弄潮兒。

親愛的,不管您想不想與我為鄰,也不管您我將來的前程如何,在信息高發達的今天,我將永遠與您為鄰。(修改鄰居主人夏獻平老師的一句作為結尾)

每天愛你1小時,我覺得還不夠(蒙庚陽老師)

她很年輕,生日是2008年1月7,如今才兩歲零四個月,沒想到吧,小小年紀,直到今天已經有790人迷上了她,與她接觸的就有756522人次了,並且這一數目還在不斷飆升。想知道原因吧?呵呵……..去看看吧。

隨著個人部落格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內質網平台圈友人數的逐漸增多,生物教學交流平台已經逐漸初見規模,為一線的教師們提供了優質的共享資源平台,尤其是對於年輕的我來說,這裡已經是我提升專業水平的理想平台。 我於2009年3月12日剛剛開通了自己的部落格(2010年1月3日才正式作為內質網平台的圈友),但在此之前,大腦里還沒有部落格的概念呢……..(見笑了)我知道自己已經夠“土”的了,跟不上資訊時代的脈搏。但是一年多來,在她的帶動下,自己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教師,虛心與他們交流學習,讓我從部落格里學到了很多既有價值又實用的教學經驗,毋庸置疑,這對於自己今後的專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那我憑什麼不迷上她呢?如今每天都習慣性的迷上她一個小時,打開電腦……………..

首先,去內質網交流平台看看新鮮的“帖子”吧。

內質網增大了細胞膜內的面積,膜上附著很多酶的結合位點,為“各種化學反應”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所以,每一個帖子一旦發出,各種化學反應就開始進行了,酶的催化活性很強,反應也很激烈,“內質網”與“北京網友”的出現往往會讓反應更加激烈。我的酶活性太低了,估計是自己的溫度不夠造成的,所以很多問題都沒有催化出什麼結果。但是閱覽已經催化過的內容時,不就是一種提升自己專業知識的方式之一嗎?所以我習慣性瀏覽每天的新帖子,我相信,即使我還不能回答相關的問題,但日久天長,我的疑問會有所減少的。若要補充回答問題,自己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或者查閱相關書籍,通過認真的思考,然後再作答,當然這一過程就是屬於練習基本功啦,否則自己的溫度很難升高的,別忘了!在探討中往往會有驚喜的發現喲。

其次,瀏覽自己“部落格中心”的“最新動態”。

最新動態包含了博友與自己有意識關注的部落格,部落格中的文章就相當於每天餐桌上新換的美餐,我自己得按自己的口味先品嘗品嘗,但最好不要偏食,因為很多都是博友們辛苦的原創作品呀,應該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然後對自己有較大幫助的就得慢慢細嚼慢咽,因為很多優秀教師們表達出來的思想,我不是一下子就能消化吸收的,因為我自己不僅酶活性很低而且酶的種類也很少,催化起來的確需要一段時間。當然在這裡我得首先感謝能讓自己成為博友(夜聽雨、跑跑懶懶、羅吧、冬蟲夏草、陳章雄、小乜、金岸怡風、椰島海風、新核糖體、句月聽風、xinmingli163、劉先生、青青、天馬行空、秦人等)的老師們,是你們讓我得到更多的收穫,再次謝謝你們!

第三,在與博友的交流中獲得更多有針對性的知識。

在自己的博文里可以表達自己教學或者生活中疑惑的問題,博友或者是其他關心自己的愛心人會給我提出一些指導性建議,或者談談他們自己個人的看法,這種“專一性”很強的互助討論,讓我獲得“多樣性”的借鑑方法,豐富了自己的教學生活,從這一個角度來講,教學的相互幫助所體現出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我個人覺得我在這裡所獲得的知識並不亞於生物新課程培訓與繼續教育培訓等各種培訓模式!因為每天我都愛她一小時,並且沒有太多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有了愛才會有激情。

第四,隨筆記錄自己所想的東西。

雖然自己的寫作水平很糟糕,但是我一直相信,只要善於學習、勤於反思,普通的生物教學總是會有精彩的瞬間,孫明霞老師就是最好的見證者!生物教學是永遠具有生命活力的………….記錄自己的點點滴滴,有一天回頭一看,或許感想就不同了!

一小時過去了,收穫頗多,每天堅持愛她一小時!她會讓你收益一輩子!不信我與你打個賭,你輸了怎么辦?………呵呵……..(你說了算!)每天愛他一小時,為何我覺得還不夠呢?因為我的酶活性很低!要提高酶的催化活性,自己先得主動加熱呀,而加熱1小時夠嗎?當然不夠………

但這所有的一切,我們歸根到底,都不能忘記了最值得我們敬佩的先鋒者——夏獻平老師!因為是他開創了值得我們所有中學生物教師驕傲的“內質網—生物學互動平台(Ⅱ)”

內質網生物平台(羅軍輝)

一個人遊走於網路之間,空洞中走進博友的家,開始人生地不熟,只能對來訪者進行回訪,在回訪中找到了與自己所教專業相同的圈子內質網—生物學互動平台(Ⅱ)後,我沒有任何的猶豫就加入。我只有等待圈主的審批。在過了不久後,我就收到了通知,我已經成為其中部落中的一員。

我加入了好多個教育類圈子,但是對網易中的圈子還是不太熟悉。於是我特地在內質網—生物學互動平台(Ⅱ)圈中查閱有關的內容。內質網—生物學互動平台(Ⅱ)圈子十分的簡潔,只有兩個版面,首先是互動平台版面,另一個是圈友文章推薦版面。我就特地在互動版面中翻看其中的討論主題,我首先看的就是圈主和管理員所發表的主題,開始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迷霧當中似的,沒有理清頭緒來,特別是看到風質網夏老師發布擬刊登話題:有何高見? [置頂]時,搞不清楚《中學生物教學》與圈子之間的關係。於是我就特地到部落中頭領家中看一看,坐一坐,了解頭領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是不是值得變成自己真正的鄰居,也就是部落格好友。經過一番的仔細尋找,覺得他就是生物領域中的一個帶頭大哥,於是加他為好友了。

經過幾天在圈子中的查看學習,終於弄清楚了,這是一個真正 高中生物老師的平台,是高中生物老師討論的平台。

圈子的核心作用就是在於互動!我看過許多圈子,也有好多討論主題,但真正互動起來的太少了。因為發表討論主題是最重要的。選擇主題,因為面對網路中不同的網民,大家的關心的事情各不一樣,所以選擇主題是一個比較難的工作。而內質網—生物學互動平台(Ⅱ)圈子匯聚的是一幫專業人士,大家都有相同的興趣,有共同討論的話題,所以主題的發布顯得十分的容易,大家討論起來也有可以說的內容,都是圍繞生物知識內容展開。我也參加其中的討論,也成為這一段時間內主要的討論者,也讓部落鄰居們認識了我這個新鄰居,他們紛紛來到我的家中坐坐,從而從陌生變成好友。我們就在文章下的回覆中談工作,也談生活。在QQ中探討問題,在圈子討論區中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不論對與錯,我們互相交流,從而使自己的部落格變成鄰居坐坐休息的地方。

我經常也會到鄰居的家中坐坐,看一看他們的最新動向,也看到了自己的文章被鄰居們引用,感到有一種自豪和成就感。當看到有人前來學習和詢問時,我也會熱心地把自己所感告訴好友。

自從加入生物部落後,特別專業的鄰居多了起來。對於虛擬的網路,我也敢用起自己的真名了,是生物專業平台,使我改變了對網路的看法,從恐懼到平淡真誠對待網路中的鄰居。

自從加入生物部落專業交流平台,又讓在平時的空洞時間中找到了充實自己的力量。

與你為鄰,真好!

回顧你我他的成長曆程,當你發表第一篇論文的時候、當你第一次收到樣刊的時候、當你第一次收到稿費的時候,你可能會高興、興奮、憧憬,好一陣!希望你我他都能夠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我們大家都期待著更多更好的伴隨著你、伴隨著我、伴隨著他成長成熟的好作品!夢想隨著你的加入已經起航!
回顧這個暑假,我這個80後的晚輩很幸運的經常跟著各位50、60、70後的中學生物教學教研領域的老師、專家、學者、前輩以及80後的兄弟姐妹、甚至90後的學生,在內質網互動平台上摸爬滾打、學習交流、敲打文字,我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接受鍛鍊、考驗的過程,部落格圈子可謂常來常新、常新常想、又常寫常新而形成一個新鮮的良性的循環!各種新的思潮、最新的教育教學教改的創新理念前沿。這些都不斷滌盪、渲染、修正著我可塑性很強的性格,我也不斷的汲取養料用來修字、修言、修身、修心!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互動平台——我們的精神家園之一,她是你科學健康而又可持續發展的新起點,是你成長成熟的助推器和催化劑,是你走向成功的又一法寶。科學維護、合理運用、潛力無窮巨大! 內質網互動平台歡迎您的到來!早加入早受益! 部落格圈有很多,而像內質網互動平台這樣人氣旺、專業對口的圈子是很難得的,不要猶豫,不要覺得太晚,馬上行動,叫上同事同學朋友,一起來放飛夢想吧!

推薦一個好的生物學互動平台

推薦人:孫曉燕[江蘇省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網名 木蘭 (郵碼)215009

名稱:內質網-生物學互動平台(Ⅱ)

特點:網址名是夏獻平老師實名的漢語拼音,便於記憶;互動平台開設一年半來,總訪問量達36萬,人氣足;討論內容豐富,互動活動精彩,互動帖子鉛字化;無需註冊、登入也能瀏覽所有內容,壇內壇外普及化;qq、email等藉助於互動平台外延的討論方法多樣化;學生、老師、名師、新老教師,平等交流,論壇給人感覺平民化;500人左右的圈友,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生物老師,遍布全國各地各級學校;本互動平台是當今網路中不可多得的網路教研新天地。

確實,自己加入一年多來,收益遠遠大於預期。就像孫老師所說的,“平民化”的論壇,確實是“當今網路中不可多得的網路教研新天地。”

瀏覽,可直接單擊即可;要想更好的參與其中,只要有一個163信箱,然後申請其中的開通部落格即可。

鼎力推介“內質網生物教學平台-Ⅱ"

網易上有一個部落格圈:內質網生物教學平台-Ⅱ。圈主是廣東省生物特級教師夏獻平老師,平台與《中學生物教學》雜誌合辦。目前有圈內圈友500多人,其中有河南省特級教師劉本舉老師等一大批優秀教師,上平台訪問的訪問量每天都穩定在500人次以上。

內質網生物教學平台的主要特色:

1.平台是全國的生物教師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的場所:在平台上有互動討論欄目,還有全國各地生物老師們的比較優秀(在圈內由圈主或管理員加為“精華”)的部落格文章。老師們經常上平台看一看,經常會有意外收穫。

2.平台是全國生物教師進行互動討論的平台:老師們有什麼問題可以即時發到平台上尋求答案,你的問題進入平台後,將會有一些高水平老師和對此問題有興趣有思考的老師參與解答。平台夏老師和其他管理員老師會隨時對平台的討論話題,進行走向的引導和討論結果的總結等,不致使平台討論無序化。對存在普遍困惑的問題,在圈內討論不能令提問者本人滿意的問題,還可以請夏教師邀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老師、《中學生物教學》雜誌社的教師以及有關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們進一步答疑解惑。

3.平台是有水平、有獨特思考能力的教師展示才華和成果的平台。如果你有比較高的水平,可以參與互動,得到圈友們的認可,展示自己的才華。如果對某個普遍存在困惑的問題,你的思考比較科學嚴謹,角度又比較獨特,那么你的觀點就會被平台推薦給《中學生物教學》等雜誌發表,擴大你的觀點的影響。

4.平台是結交朋友的好去處。我參加平台近4個月來,通過交流討論互動,結交一批好朋友(下面列舉20位老師)。他們或功底濃厚、或為人厚道、或年輕有為。例如:

夏獻平老師 廣東深圳 常正良老師 湖南衡陽 辛建福老師 山東青島 劉本舉老師 河南濮陽

蔡利鵬老師 湖北宜昌 蔣世祿老師 安徽臨泉 李希明老師 河南滑縣 陳永群老師 浙江瑞安

周 偉老師 湖南耒陽 王為海老師 湖北漢川 段怡忠老師 山西稷山 王學宏老師 河南西華

謝 佳老師 湖南株洲 宋正海老師 江蘇盱眙

楊文如老師 河北玉田 張一老師 天津河北區

夏焦兵老師 安徽宣城  郭玉海老師 山西孝義

張 潔老師 江蘇江陰 張建尚老師 江蘇贛榆

怎樣參與平台活動? 首先在網易申請註冊一個部落格,在百度輸入“內質網生物教學平台-Ⅱ”,點擊即可進入。進入後可點擊“加入部落格圈”,由圈內審定後,可加入該部落格圈。加入部落格圈的老師的部落格文章,就有被推薦加為“精華”的機會,被加為“精華”的文章就會自動進入平台,讓圈內同行分享。你還可以參與平台話題的討論,你的討論觀點和你的部落格網名就會出現在討論區。 本文鼎力推薦“內質網生物教學平台-Ⅱ”,歡迎全國各地的生物老師們參加平台並參與平台活動。平台有你的參與,對你、對生物教學的同行、對平台的發展乃至對我國生物教學事業的發展都會大有可為。Ⅱ”(2009-07-25 16:50:50)

深圳市特級教師

“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評定對象是普通中學、國小、幼稚園、師範學校、盲聾啞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職業中學、教學研究機構、校外教育機構的教師,弘揚特級教師精神,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