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剪紙

地處魯西北平原的夏津農村,剪紙是農民文化生活的一種主要藝術形式,它真切生動地反映了農民的趣味、感情和對生活的嚮往,剪紙的圖案都是農民所熟悉和所喜愛的事物,體現了中國農民健康、樂觀和善良的性格。 在夏津農村婦女們幾乎都會剪紙,巧手出花樣,供別人欣賞、仿製,剪紙藝術就這樣代代相傳。 夏津剪紙表現範圍廣泛,它是根據特定的歷史、地理條件和生活方式創作出來的。

地處魯西北平原的夏津農村,剪紙是農民文化生活的一種主要藝術形式,它真切生動地反映了農民的趣味、感情和對生活的嚮往,剪紙的圖案都是農民所熟悉和所喜愛的事物,體現了中國農民健康、樂觀和善良的性格。
在夏津農村婦女們幾乎都會剪紙,巧手出花樣,供別人欣賞、仿製,剪紙藝術就這樣代代相傳。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用剪紙美化自己的住宅,在雪白透明的窗戶上,貼滿了紅紅綠綠的各式剪紙,窗戶正中貼上圓形圖案的大轉花,四角是角花,屋頂貼的是瑰麗多彩的屋頂花。新婚吉日,娶親的男方還在屋內掛上五彩繽紛的花雲圖案,以示敬賀。過新年農民還要在門上張貼剪紙鬥神像,整個庭院、住宅便成為一個紅花綠葉、人歡馬嘶、生機盎然、鳥飛魚翔的藝術世界。
夏津剪紙表現範圍廣泛,它是根據特定的歷史、地理條件和生活方式創作出來的。傳統的題材有牛馬雞羊、喜鵲鳳凰、蔬菜花果,還有民間故事和戲曲人物以及寓意吉祥的“松鶴延年”、“五穀豐登”等;從生活的各個角度寄託了農民熱愛勞動、嚮往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出於農家婦女之手的剪紙,幾乎全是勞動之餘的產物。為了保證剪紙不走樣,有的一次只剪一張,最多不超過四、五張,有經驗的剪紙能手,一般不畫稿,拿起剪刀就剪,根據直覺和印象,對物體進行大膽捕捉和創造,通過誇張變形、簡練明快的手法,使複雜的形體通過藝術的概括達到單純、鮮明,這就是夏津剪紙顯著的藝術特色。
夏津剪紙頗有影響的作者,當推夏津一中退休教師賀藝民先生,他的作品線條粗獷、誇張得體、簡潔灑脫,體現了我國北方剪紙藝術的風格,1985年以來賀先生先後在 《人民日報》、《求是》等多種報刊發表作品近千幅,其中有4件作品出國展出,1982年為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紀念館設計的“和平與友誼”剪紙陶瓷掛盤長期陳列,2003年紀念毛主席誕辰110周年活動中,賀藝民的11幅作品被毛澤東之子毛岸青函邀收藏。
當代,剪紙成就較大的還有劉志耘宋仙月、鄭金琪、孫廣玉、姜存榮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